联纵智达

联纵智达

公告

统计

今日访问:1089

总访问量:3285841

海底捞你能捞到啥?中篇

2013年03月14日

评论数(2)

  海底捞,你能捞到啥(中)

  文/联纵智达营销研究院工业品营销研究中心  叶敦明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内居多,也是产业转型的困难户。从制造,到创造,成了企业新一轮变革的口号,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缺什么,喊什么,喊完了,就只当干过了,再也不当回事了。也许,这就是国内不少企业变革的真实写照吧。

 

  从制造,到创造,难道就只有科技创新、资本吸纳这两条道吗?不可否认,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和企业进步的最原始动力。在模仿中发展,我们干了30多年了,成绩斐然,让西老师们害怕了。于是,他们拿起了知识产权的大棒,喝令我们走自己的发展之路。自主创新,是对拿来主义的一种诀别,是对我们的企业提出了新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要求。然后,众多企业主只是为了谋一己私利,哪有什么心思扯这个闲谈。

 

  再说了,自主创新的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多,没有强大实体经济支撑的创新型科技小企业,没有合理、畅通的融资渠道,只能在政策的小扶小持的微弱阳光中,做着灿烂的仲夏夜之梦了。叶敦明认为:自主创新,需要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需要社会管理的巨大转型,并不只是前台唱戏的企业能够自说自话的独角戏。

 

  好啦,从制造到创造,除了自主创新的高科技、大资本之外,其实还有更多的羊肠小道。这其一,就是把劳动密集型经营,逐步转型为智慧经营型企业。海底捞,是智慧型经营的一颗明星。海底捞的自主式扩张,是群体智慧力量的证明。每个员工都是服务创新的主体,每一个店面都能在自我成长的同时,还能积蓄下一波扩张的人才队伍,一石双鸟的经营,难道不是高层次的智慧型经营吗?要是我们的国企,但凡能学一点海底捞的成长精神,也不至于靠着政策、资金和历史的优势,继续过着张牙舞爪的霸王式扩张的糜烂生活。

 

  人人是主人,个个是经理,是海底捞独特管理的魅力所在。黄铁鹰老师之所以说海底捞学不会,就在于此。资本打过人本,股东压倒员工,企业就是一台为资本家赚钱的机器,且不说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理的本初,单凭以财压人的拜物教的姿态,也就把主人与仆人的身份建构了楚河汉界。艰苦的打工,艰难的城市生存,眼看着老板笑傲江湖,员工付出的只能是机械的劳动,他的智慧被自尊给遮蔽了。海底捞的张勇,把员工当人待、解放他们的双手、释放员工的智慧,海底捞是一群不拿分工的集体股东在经营,当然远远地胜过了老板+打工者的同行。

 

  老板的智慧+员工的智慧,就是智慧型经营企业的全部吗?叶敦明认为,这只是一个发端。这里面,还需要一个智慧型的经营团队。海底捞的每个店长,每个小区经理,每个大区经营,都应该始终秉承着这个创业的势头、精神和信念,他们才是星火燎原的种子。海底捞做大了,张勇不认识所有的员工了,更谈不上熟悉了。店面的运营和管理,就只能交给更多的衣钵继承者。企业的经营理念,需要往经营哲学上攀爬,而且这种经营哲学还必须是大众化的,无论是措辞,还是理解和执行。

 

  海底捞经营了15年以上了,上规模的经营也超过了5年,这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餐饮业实属难得。海底捞的企业经营有意无意地开始哲学化了,持续发扬的可能性比同行高出很多。有人怀疑海底捞的模式不如麦肯,在全国性、全球性扩张上捉襟见肘。

 

  叶敦明觉得,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估计也是张勇等高层管理者的一块心病。若是一味地标准化,就有可能丢掉了海底捞的人文精神。海底捞的企业经营哲学,也已经文本化、制度化和宣讲化,但骨子里仍像一首口口相传、以身示范的史诗,如同中国古代的神话,和一些至今“未现代化”少数民族的长诗和神话。头人,也就是中高层管理者,他们是否全身心地浸入到海底捞的经营哲学里,是海底捞经营方式持续发展的根本。

 

  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总是希望普天下只有一种美式的民主方式,他们已经开始后悔对印第安等民族的过分标准化改造了。同理,若是由着麦肯的美国模式来改造海底捞,那么海底捞的智慧海水,就有可能被抽干,捞上的不是生猛海鲜,而可能是臭鱼烂虾。企业经营模式的模仿、改造的成功率,不会比改造一个自然人高出多少,那么多道貌岸然者,也没有改造出多少他们引以为傲的新人类。

 

  海底捞的火锅连锁的经营智慧,多少有点上升到社会层面上。毕竟,几万人的企业,影响到几万个家庭。更有,从农村上城的民工,要想在森严壁垒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愈加困难了。海底捞,是梦想着靠自己双手、靠自己智慧改变命运的有抱负的上城民工的一个停靠站。既可以在纵向地在海底捞成长和发展,也可以横向地在餐饮店找到下一个落脚地,更可以由这里感受城市文明的好、城市生存的难、城市中个人发展的路。让人就业,也是大善。把人当成人,善莫大焉。让人成为人,则是企业伦理的至善。海底捞,有没有止于至善,我不清楚。但我敢说,海底捞的经营哲学,起码给更多的赚钱机器们,熬了一碗清醒汤。

 

  有些企业,为社会做了不少经济上的贡献,但他们尚未赢得普遍的尊重,比如富士康。对于海底捞、富士康的实际经营,企业文化,员工满意度和成功的感觉,叶敦明没有发言权,对他们的店面、工厂、客户、经营者的见解,都是来自于书本、网络和道听途说。可有一点,富士康能够为苹果代工,的确是一件让人骄傲的事情。而且,富士康能够容纳那么多的就业者,持续稳定地在国内各大城市开厂、招工和生产,对于一个地方,特别是劳动力旺盛的重庆、河南等地,就是当下的一尊“活菩萨”。往日的多少连跳,今日的被美国媒体的猛烈抨击,都不能掩盖富士康的经济贡献。那么,所有的批评都是“仇富”和“恶大”吗?

 

  就叶敦明肤浅的认知,富士康给予员工的物质待遇不算薄,相比更多的内地工厂,他们的食堂、住宿、工作条件都胜出一筹。也许是树大招风,更多的人把它当做一个出气筒,出的是对人性的机械化管理的一口恶气。

 

  富士康,是大规模制造、现代化管理(流水线+精密设备+军事化管理)、高科技产业的代表,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先进制造的典范。它身上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当今制造业10年、20年后可能会大规模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当员工的基本物质得到满足,而且没有更大的拓展空间时,他们开始自觉地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以富士康的管理能力,当然比海底捞强。可是,富士康若是稍微学一下海底捞的“人性化管理”,绝望的员工更少了,跳的就更少了。有了满意的员工,或者说,少了更多的绝望的员工,富士康,才是真正的富士康(企业的“富”,造就更多的普通人“士”,为企业和员工的健“康”成长做贡献,也为现代制造产业造未来)。


  欢迎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纵智达官方微博 @新浪http://e.weibo.com/wisesale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联纵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