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涛:让快消品更快销!

yangjiangtao

公告

中国快消品营销专家,中国本土十大营销策划公司-广州无形广告公司策略总监,从事广告策划、营销策划12年,主修《社会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目前国内最早将营销传播学与心理学方式解读和应用的理论研究者。首次提出《定位》理论左脑式营销的缺憾,主张“右脑”营销,提前进入消费者大脑决策,首次推翻“行为心理学式”传播模式,并提出“认知心理学式”的传播概念。代表性案例:《合生元》,语出:“宝宝少生病,妈咪少担心!”公司营销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4158180个人营销博客:http://blog.163.com/wowenjushi@126/Email:yangjiangtao@126.com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297

总访问量:1242592

谁是赢家?——商家与消费者博弈

2012年07月31日

评论数(0)

  近期中国奶业协会抛出了一个观点:国产奶粉质量史上最好!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清理之后,中国奶粉的质量严重提高,所以广大消费者可以放心吃了!可是消费者好像并不买奶协的帐,依旧高价抢购洋奶粉,这样难怪,中国奶企接二连三地伤害中国消费者,还能指望消费者者再相信?中国奶业与消费者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

  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等,中国食品行业频频出问题,我想这其中最大的伤害不是这些“毒素”直接的对人身体的伤害,而是这些“毒素”的副作用在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上所做的伤害,这种信任危机的伤害远远大于“毒素”本身对人体的伤害。正像某位专家所说的那样:“你一天喝几斤奶啊?你要喝多少吨奶才会对你的身体有致癌!事实是我们中国人平均喝奶的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

  “怕”比“鬼”更可怕

  我相信这位专家的话,这些伤害的确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怕鬼并不是因为鬼有多凶,而是怕鬼的人心理虚弱,完全是想象的作用,自己吓自己,“怕”本身的作用远远大过“鬼”的作用。消费者怕这种“毒素”的心理作用远远大于“毒素”本身的作用。

  于是回过头来企业怪罪媒体夸大其辞妖言惑众,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固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无风不起浪,企业也不能否认确有其事的事实,于是企业酿造的“事实”,媒体的“曲解”,消费者的“误读”,造成了当下纷乱的市场局面。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只能贴着法规的底限生产,或者打擦边球,抑或浑水摸鱼蒙混过关,国内企业不太善于品牌经营,通过品牌溢价来谋取利润,作为生产型的企业,更善于通过压低成本来获取超额利润。中国老百姓贪便宜,一旦有一个同业竞争者压低价格销售,所有同业者都得低价跟进,而有些跟进者中,有成本上扛不住的,就开始打歪主意了。得卖货啊,得吃饭啊!所以各种五花八门的节约成本法都出来了。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似乎宿命般地陷进这种泥沼而难以自拔。这本质上是企业经营意识的匮乏造成的恶果。对于以生产为导向的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经营意识与国际品牌还相差千里。可以不客气地说造成目前的困境正是他们的无知造成的。

  谁是真正的赢家

  宝洁的一位营销人发现了一个可以提高牙膏销量的诀窍,你就是把牙膏管的口部扩大,就可以增进消费者的牙膏使用量,从而增加消费者对牙膏的购买频次,因为消费者每次挤牙膏更多地是关注挤出的长度,而非粗细程度。这个绝妙的想法提报给牙膏的总部,总部经过慎重思考,最后否决了这个想法,总部认为,宝洁跟消费者是长期的伙伴关系,而非“一锤子”买卖关系,宝洁所有的商品都是重复性购买的商品,宝洁所获利的策略是消费者重复购买,而非一次买卖。宝洁必须保证消费者持续地买自己的商品。换句话说它必须获取消费者的长期信任才能保证获利,而这种机巧的行为一旦被消费者发现,就可能伤害到消费者对宝洁的信任,而伤害消费者对宝洁的信任对于宝洁来说是致命的。所以绝妙的“战术”因为不符合“战略”而被拒之门外。

  从博弈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宝洁跟消费者是以“合作解”的方式共赢的,在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中,无疑企业获取了更大的利润,那么消费者就损失部分利润,同样消费者通过讨价还价和压价方式获取了更大利益的话,企业就必须失去部分好处,很多行业存活在低毛利的苟延残喘状态,就是企业与消费者博弈过程中,企业处于下风。例如:方便面,企业利润微薄,略想涨价就遭到消费者的抵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消费者也是非理性的,不想让企业盈利,企业如何能提升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来生产更好的产品?中国的老百姓喜欢用盗版的windows等免费软件,其结果造成整个平台软件业的消亡,中国老百姓用百度就可以下载免费的音乐,其结果是整个中国音乐行业的瘫痪,消费者如果不愿意养某个行业,等这个行业消亡后,消费者就得以更高的代价埋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商业一样逃离不了因果法则。只不过有些因果链太长,我们看不到就以为不存在。

  同样国内的许多企业在赚快钱的怂恿下,在同消费者的交易中,自己赢得大头,让消费者得小头,甚至让自己全赢,消费者全输,反正我就骗这一波,赚了钱后我就不干了,爱骂您就骂吧!

  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更多地是“零和博弈”,何谓零和博弈?就是我赚了你就赔,你赚了我就赔,跟赌场的博弈一样,赢家的赢是以输家的输为代价的(赢家赢的钱加上输家输的钱等于零)。这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并非合作关系,而是笑里藏刀的对手关系,表面上笑嘻嘻,背后捅一刀。

  而宝洁等国际品牌的企业跟消费者则是“正和博弈”,是双赢的,消费者跟企业的长期交易中,沾到便宜,而企业也沾了不少便宜,输家是谁呢?是那些竞争企业。沃尔玛的天天平价策略让消费者沾到不少便宜,而沃尔玛也从消费者高频次购买中获益匪浅,输家是那些跟沃尔玛竞争的超市。

  聪明的企业只赚取合理的利润,把多出来的利益都让利给消费者,这类企业深深知道自己盈利的关键在于跟消费者的默契和信任,如果没了默契和信任,企业只能赚取眼前的利益。

  而中国食品界最大的悲哀是被这些“毒素”毁掉了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信任,一旦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最起码的信任被腐蚀,那将导致整个行业经济链条的断裂,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我与卖饼的博弈

  事情有多可怕,我可以举个例子,我很喜欢吃楼下那家的葱油饼,每天都会买上点,但有一天我再也不买了,为什么呢?因为地沟油劣迹的披露,导致了我永远不会再买那家的葱油饼了,或许你会说我太谨慎了,太大惊小怪了!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听完我的分析后,你也会不再买了。

  假设说摆在饼家有两个选择,第一:用地沟油(节约成本);第二:用健康油(飙高成本),饼家选择哪个好呢?饼家会根据消费者的决策来调整自己的决策,饼家发现我吃不吃他的饼跟地沟油没有关系,跟我喜欢不喜欢吃有关系,我如果喜欢吃,就会暂时忘掉地沟油,也就是说他用了地沟油,我还是照样吃;如果我不喜欢吃了,他就是不用地沟油而用健康油,我还是不会吃,所以饼家最优选择是无论我吃不吃,他都会用地沟油,所以饼家在“不用白不用”的理论支持下,最终一定会用地沟油。这是饼家最佳的战略选择,也就是博弈论里讲的纳什均衡。
 
 

  而我也有两个选择,第一:吃;第二:不吃!那我的最优选择是什么呢?我得根据饼家的选择做出自己的选择,我既然知道他的最优选择是用地沟油,那我的最优选择自然就是不吃!即便他有一天良心发现用了健康油,我也不吃!因为只要我不吃,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者讲能保证我的利益不受任何损失。

  于是饼家的最优选择是:无论我吃不吃,他都放地沟油;而我的最优选择是:无论你用不用地沟油,我都不吃!我和饼家最终都选择欺瞒和背弃的选择。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个饼市场的经济链条断裂,不再产生交易,不再产生现金流动,也不再产生营业税收,在这里政府也顺带成为一个输家。这只是一个饼,退而广之,整个餐饮界甚至整个食品界不也面临着这种尴尬,你最起码会减少在外面吃饭的机会了。我想随着这种“毒素”对信任的进一步侵蚀恶化,食品界面临的不止是尴尬,而是经济链条的断裂。到那时就更可怕了。

  所以最近出台的新法律条文,对于二次抓到制售地沟油的犯罪最高可以判死刑,我觉得一点都不重,应该抓一个毙一个!因为他们的行为可能并不恶劣,但影响太坏了!这种影响不是道德层面的,而是对整个经济产业进行了根本的破坏!这让我想到某村民割断地下光缆卖钱,而对国家竞争造成了上千万经济损失的那个案例,制售地沟油、瘦肉精者当属此类。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损坏整个国家经济,罪大恶极,罪不在道德滑坡,而在于愚昧。

  温总理愤慨地指责不良食品企业道德滑坡,并声言要他们流出道德血液云云,我始终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核心问题不是道德,而是愚昧。作为商家盈利是必须的,当他们深陷泥沼不能自拔时,依他们的见识只能干出如此下作的事来,乞丐会认为要赚钱就得磕头,所以他若想赚更多钱,就得如捣蒜般地磕头,直到磕出血来!

  乳协的谢林点

  在博弈论中,除了著名的纳什均衡,还有一个谢林点,所谓的谢林点,就是博弈一方在明确了对方的最佳选择后而采取的选择,这个对方的最佳选择的讯息就是谢林点,如果我们事先知道了对手的抉择,我们就知道了谢林点,我们也就知道了自己该怎么抉择。

  乳业协会作为乳企与消费者的“合作解”,很明显他们试图塑造一个谢林点,从而撮合消费者与乳企之间已经崩裂的关系,那就是经历过三聚氰胺的事件后,国家对整个乳品行业进行了“清理”,进行了“杀毒”,从而得出史上最质量最好的奶粉,让消费者回心转意继续消费国产奶粉,这本是不错的安排,但可惜的是在乳品接二连三出问题的时候,乳协在哪里?大头婴儿、三聚氰胺、毒奶粉、性早熟奶粉等等已经伤害的不是乳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更有“有关单位”与老百姓之间的信任,从而产生了更麻烦的塔西佗效应,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无论是乳企还是乳协,消费者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信任了,无论你说的是好事还是坏事我都不信了,按消费者的话说是彻底伤心了,心里哇凉哇凉的。

  这是一种双输的结局,大家都得为自己行为埋单,消费者花了更高的价钱买洋奶粉,本身已经多花了钱,也算作埋单了。而企业必须长时间扛着滞销的商品、鄙夷的眼神来承担这个最终的惩罚。

  还是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yangjiang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