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mu1995-----零售实践者

互联网思维在传统商业服务业的 具体呈现

2015年11月25日

评论数(2)

互联网思维成为目前各个行业的热词,实体商业的凋零局面有很多声音是说“电商的冲击”。事实上,目前整体实体商业的退化是因为自身模式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应用准备不足、应对乏力造成的。

“事过不知痛”,任何一个科技产品应用于商业服务业的时候,对传统商业模式都是一种革命。但是与其他的科技产品对商业服务业的影响不同的是,互联网作为一个科技工具,在对待传统商业服务业的影响上是从思想上思维上的革命。

那么到底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商业服务业应该在那些方面有应对呢?或者说,互联网思维作用到商业服务业时候传统商业应该如何改变自身呢?再直白一些,在商业服务业,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首先,从服务意识的变化上来体会商业互联网思维。笔者20年零售营销的职业经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常的工作就是不停的从商品、环境、服务、增值等方面来做吸引顾客到店,“集客指标”一直是公司对我以及我部门的核心考核。于是在后来进入决策层开始,“选址”又成为了营销的首选指标,“第一选址”“第二选址”“第三还是选址”,公司的运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托来店顾客的销售。即使在现在、在当下,国际先进的市场调研公司的KPI数据体系里还有“进店率”等指标。

但是,在互联网市场下这些数据还有意义吗?这些体系还有价值吗?很显然,传统商业服务业到今天还在进场的差异化营销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传统商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的不对称原理而生存,换句话说,要是哪里都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那么你的商店的存在就是多余的。互联网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以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服务业就产生了冲击。可是互联网毕竟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工业产品,让这个产品在商业服务业得到应用,真正的让这个工具发挥作用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于是得到的结论是: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服务业而言,首先需要转变的是你的思想,从原来的“你来我店里”的思维转变成“我去你需要的地方”,简单点服务意识就是从“你来”到“我去”的转变。

其次就服务项目的组合变化来体会商业互联网思维。在这个话题里我们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解释可能更为直观,那就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追溯到人类社会的两次社会大分工,我们发现,商业服务业从工业分离出来后,自身的发展轨迹经历了一个从混沌到细分的过程。在中国国家分类标准里,广义的服务业从44类以后都可以归纳到服务业里。而这个分类在不停的细分,有94版本,02版本等,不到十年就需要进行一次分类,细分在不断进行,细化在不断推进。行业细分带来的是服务的不断分解,单项和专项的服务形态占领了整个服务业的主流。

不过,互联网的兴起对这样的服务项目的分解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社区商业服务业的对象是人,“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服务项目的不断分解在互联网状态下的冲突日益严重了。其实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样的冲突已经出现了,只是没有象互联网出现以来这样的明显。“一站式购物”“一站式服务”的模式的出现就是这种冲突的引子。服务叠加,是目前商业服务也在互联网状态下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整合服务资源,在一个平台上提供,同时提供无缝隙的衔接是改变目前商业服务业下滑的核心手段。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互联网思维中的商业服务业服务项目应该是集约的不是分散的,服务提供主体需要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提供给服务对象,而这种整合后的资源必须是具备服务能力的而非有资质无能力的牌照企业。

于是又有一个结论: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服务业的服务项目的改变需要集约化不是分散,简单点就是服务项目的“从细到全”的改变。

最后是从服务形态的变化来体会商业互联网思维。近一两年来,消费者的消费理性越来越让商业服务业认可了。这个事实背后的市场含义是整个中国市场经历了三十年发展,市场对消费者的培养和培训让我们的消费者基本成熟了,他们对消费标的的了解和理解到了你自己也觉得神奇的地步了。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商品和服务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短短二十年,中国市场经历了的是一个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可是在国内,这个卖方市场还不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市场,是一个行政干预的卖方市场,价格和价值不受市场供需干扰。这样的非典型卖方市场下,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仅仅局限在生存需求的状态下。所以对商品和服务的接受者对商品和服务几乎没有要求,同时也没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消费者教育功能在那个状态下是没有意义的。

可是当互联网成为常态,从非典型卖方市场直接转向了完全买方市场,消费者的要求和需求直接从“生存需求”跃升到“自我实现”层次,这种需求的跃升是市场的跃升,是互联网状态下市场的要求。现实中的互联网比价软件的盛行就是典型的实例。单纯的信息传递已经不足以保障实体商业服务业于顾客之间的交流了,互动式的交流时销售成功的关键。

于是还有个结论: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服务业的服务形态的改变需要互动不是单向传递,简单点就是从“单向传递”向“互动营销”的改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南犬并走一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