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笑博客

老笑

公告

QQ642575285

微信zhouxiangycgm

统计

今日访问:2233

总访问量:20712549

评论:发展电商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老路

2014年12月08日

评论数(2)



    监管缺失致电商市场问题重重


    联商网特约评论:“双11”前夕,国家质检总局以“神秘买家”方式抽查了包括天猫在内的主流电商502个批次七类产品,不合格产品近3成,而皮鞋、毛绒玩具、休闲服装、移动插座、室内加热器等7种产品不合格率均在30%以上,一些羊绒产品甚至“一丝羊绒也没有”。


    化妆品更是假货的重灾区。央视多次报道某知名电商平台化妆品和日化产品很多都是假冒伪劣,几块钱的包装,几块钱的馅,几毛钱的工钱,成本不到10块钱的东西摇身一变成几十上百的“高端化妆品”。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再次曝光,很多专供淘宝、朋友圈的“国际大牌”其实都是来自广州市白云区凤凰路专业批发市场的“山寨”品。


    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大量存在,不但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使电商占尽了“低价优势”,处于不正当的竞争优势地位。事实上,还有相当多的同品牌同型号甚至同条码的产品,网上售卖的是“功能缩减版”,本不是一样的东西,却往往被电商用来与线下比价,欺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强化“网上低价”印象,获取额外的不正当竞争优势。


    与前些年放任不管相比,今年国家工商总局的约谈、叫停“折扣价”,质检总局的突击检查,无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累了多年的问题指望通过一两次的约谈、检查甚至是处罚全部解决不现实。


    也因此,今年“11”期间,提价打折、以旧充新、假降真涨、有价无货等欺诈现象依然很多,“史上最低”、“全网最低”、“销量第一”等国家明令禁止的不实宣传依然甚嚣尘上,消费者购物差评的集体维权贴依然众多,虚假低价、无效订单问题依然突出,“双11”之后,依然是消费者集中投诉的“旺季”。


    依靠“造节”来拉动消费是电商巨头惯用的手法之一,这种运动式消费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一年几次的“疯狂”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但实质上是透支了节前、节后的消费需求,它造成的高投诉率、高退货,也造成了在人力、物力、仓储等方面的闲置甚至是浪费,而这些损失最终会“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消费者来买单。


    这些问题既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从长远来看,也必将制约我国电商市场健康发展。刘强东说过,假货是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


    移动电商的问题只多不少


    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自2010年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移动电商迅猛发展,有追平甚至越PC之势。各公司三季度财报显示,阿里移动端收入大增1020%,占比达35.8%,京东移动订单量增长534%,占比29.6%,当当网的无线流量则超过PC端。


    据淘宝网总裁张建锋透露,截止目前,每天有8000多万用户登陆手淘,与PC端基本持平,淘宝无线已变成一个主流,而不是补充。分析称,未来的淘宝将变成一个庞大的融商品、服务、生活于一体的庞大的消费生态体系。


    电商巨头从PC端转战移动端,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把网上购物的功能搬到无线之上,二是与线下商家合作,布局O2O。


    那么问题来了,把网上的购物功能搬到移动端,原有的问题解决解决了吗?没有,诸如问题商品、价格欺诈、噱头开道、过度营销等问题,一样也没有解决,而是直接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阿里自称手淘可以实现监管,解决安全、监管、社会信用等问题,但这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如果真的可以做到,为何PC端的这些问题多年得不到有效解决?依老笑看来,淘宝与朋友圈之间的差距,不过“五十步”与“一百步”的距离而已。


    另一个问题是,电商巨头几乎都没有线下,O2O布局更多的是借助线下商家的资源来完成,但在与电商巨头的合作中,线下商家无疑处于弱势的一方,类似于前些年的“零供博弈”问题出现只是迟早的事。与此前的零售终端相比,电商巨头无疑还要强大得多,弱势的线下商家的利益如何平衡,显然也是一个问题。巨头当道,谁来保护弱势线下商家的利益?


    在移动端,类似于“口袋购物”、“微店”等零售行为几乎不被监管,这些多由个人经营、几乎没有门槛的游击式的商业行为,涉及到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原本有高门槛的行业,消费者的权益该由谁来维护和保障?总不能要求所有消费者都像孙悟空一样“火眼金睛”吧?


    O2O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案例似应首推团购模式,但在此领域,服务缩水、消费者遭遇歧视性对待早已屡见不鲜,但至今尚未有管理部门介入,也没有相关的政策进行调整规范。


    “双11”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消化,“双12”又扑面而来,据称某宝推出了“非常低廉的‘懒人生活’”,洗衣服9.9元还免费上门收货,9.9元的2小时保洁服务,9.9元的洗车服务,这样的优惠力度简直堪称“天下掉馅饼”。但这会不会是马云说的“25块钱就想买劳力士手表”,老笑持强烈怀疑的态度。


    规范电商市场管理已刻不容缓


    有评论称,美国零售商惧怕阿里,是因为美国的电商落后于中国。


    老笑对这一判断只能报以“呵呵”。美国的亚马逊为何干不过中国的淘宝网?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后者可以对“售假作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前者做不到这一点。不止是亚马逊,新蛋等“外来户”都做不到。老笑对此论深以为然。


    不过,老笑还是真心希望中国的电商发展能走在美国同行前列,借助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市场规模,如果政府之手适时适度介入,制定规则,规范管理,中国电商全面领先于美国或可期待。


    老笑认为,政府至少应从三个方面入手,规范电商市场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一是尽快对网络零售征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电商已享受多年的免税优惠,对线下实体零售企业来说,毫无公平可言。众所周知,淘宝卖家都不缴税,B2C电商也只是象征性地缴税,而实体零售企业几乎承担着全球最沉重的税负,立法者有责任维持竞赛的公平,而不是偏向其中的一方。


    由于我国尚未对电商征税,致使实体零售企业丧失了成本优势,消费加速向网络转移,导致了实体零售企业大量关店裁员,但电商的发展显然不可能填补就业的缺口。


    举例来说,2013年,沃尔玛全球营收4763亿美元,全球雇员超过220万人;同年阿里网络零售交易额约为2513亿美元(按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1.8万亿的8成计算得出),但阿里集团的员工仅有2万余人,甚至远远低于亚马逊的11万之众(后者的当年度营收为744.5亿美元)。


    当然,你可以说,全国有很多“淘宝村”,淘宝卖家、天猫商家以及众多的快递人员都是阿里间接安置的就业。但据网上公开的数据,淘宝800万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6万多天猫商家,能保本的不到10%;“双11”期间,1%的商家占据了90%以上的交易额。对那些大面积亏损的卖家来说,阿里真能解决他们的就业吗?


    二是规范电商市场管理。无论是PC电商还是移动电商,都应纳入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下,相关行业的准入制度、从业资质等,应该与实体零售一视同仁。特别是对食品、药品、化妆品安全,电器及母婴用品质量的监管,更不能差别对待,这些领域一旦出事,后果会非常严重。


    当前,下乡、出境、大数据被一些电商巨头确定为优先方向。如果监管缺位,按照以往的惯例,出现伤农、坑农事件可能性很高,进口“洋垃圾”、“出口转内销”也不奇怪,所谓的“大数据”提供比价软件一样的“猫腻信息”或也不足为奇。


    三是制定线上线下企业平等合作管理办法。PC时代,卖家被迫无条件地参与电商巨头的节日大促不胜枚举,在平台之间选边站队的事时有发生。面对估值动辄数百上千亿美金的电商巨头,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不管是在PC端还是移动端,线下商家显然缺乏与“合作伙伴”叫板的底气,不可能居于平等的合作地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但在我国零售市场,竞争过度早已成为业界共识,但“有序”还任重道远。没有政府之手的介入,缺乏必要的监管,“基础”就不可能牢固;没有公平的税收, “统一开放的市场”也无从谈起。


    竞争是商业存在的形态,但公平是竞争的前提。电商、店商同为现代零售业的“一体两翼”,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融合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应有之义。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我国零售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电商市场,与其等到将来各种问题积重难返再开展治理,不如从现在起就制定规则,规范管理,避免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联商网特约评论员 老笑/文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