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新消费

浪潮新消费

公告

记录新消费商业史,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文集

(2) 创业(247)

统计

今日访问:6039

总访问量:4328584

疫情时代,我对消费品牌市场的几点思考和预判

2022年11月30日

评论数(0)

近日,「回归?蜕变」2022品牌未来增长峰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数百位优秀品牌创始人、投资人、行业生态伙伴到场,20多位实战嘉宾围绕用户、定位、产品、流量、营销等篇章,进行了全天候的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同时,在主会场外也举办了优质品牌和服务商的精品交流展会。

此次大会得到了诸多一线品牌、顶级机构的大力支持,包含元气森林、Babycare、五谷磨房、盘子女人坊、逐本、好望水、家里泉、凯锐思、bosie、吾岛牛奶、乐刻运动、迈宝国际、天图投资、穆棉资本等机构创始人或高管都应邀做深度分享。

大会主题围绕“回归?蜕变”下的“品牌未来增长”全面展开,多位嘉宾强调了回归本心和产品研发,如何应对周期和寒冬的问题,以及怎样才能通过D2C 2.0、线下场景营销、关键战略配称等路径来实现逆势增长……

其中,迈宝国际创始人&CEO纳兰正秀围绕疫情时代的品牌价值重塑,分享了自己独到行业思考和实践。

迈宝国际创始人&CEO纳兰正秀

过去三年,大家总觉得疫情在下个阶段即将过去,消费会迎来一波强烈的复苏和反弹。但实际情况是期望屡屡落空,这中间需要品牌磨炼的能力品质也大多并未夯实,行业在经历一次次难熬的阵痛。

在纳兰正秀看来,疫情造成的影响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创始人在生意模型上面临着深刻的调整,高增长不应该再是核心诉求,合理的期望和保证业务的健康稳定才是我们这个阶段最应该做的事情。

当然,时代也不缺乏品牌价值提升的办法,但这是一条复杂且艰难的道路。基于多年的奢侈品行业经验,纳兰正秀提到的提升用户认知和调整价格定位,平替高端市场,抑或是注重东方文化、审美设计的价值植入,都可以让品牌开启不一样的市场空间和未来可能。

包括她在最后也提醒行业的新兴创业者,这个阶段其实不用把太多注意力放在资本和外部红利上,最能带来机会的其实是做好自己,但一定要做得小而精,用一根针去捅破天,毕竟“真正的勇士在看透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分享 | 纳兰正秀

编辑 | 陈文曦

各位浪潮新消费的朋友们,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相会!我们都知道在现在环境下举办一场大型活动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座的很多创始人也是我的网友或群友,今天与其说是我在脱口秀,还不如说是一次非常好的面对面交流机会。

作为一个穿梭在北京、上海、苏州,天天都在和健康宝斗智斗勇 的人,我接下来分享一下自己对于疫情下品牌成长的理解。

在2020年春节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印象很深刻,当时股东给我打电话说,纳兰总你一定要做好过冬准备,这次疫情我们不能太乐观,得做六个月的最坏打算。于是我们悲观地做好了到年底的准备,但实际上现在2022年马上要过去了,而疫情并没有完全过去。

从历史长河的经验来看,这场疫情可能会是全人类面临的一次大考验。当然各国交卷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我们其实都应该想清楚自己需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欧洲经历过黑死病,整个周期延续了300年,总共造成7500万人死亡。走到今天,我认为疫情远不会像很多人认为的再过一两年就过去了那么简单,而会是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

但大家也不要气馁,因为能活下来的本身都是胜利者。像是我们的祖先已经面临过无数困难,目前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疫情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应对。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信心,把疫情视为一个长周期的事情,并对生活、企业和生意模型都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然,我们可以保持乐观,但也要理智,没有理智的乐观会影响整体决策。这两年线下服务业、文旅、交通、运输等各个板块,没有不受到影响的。

也有很多创始人朋友和我说,这几年有点难,卷不动了,虽然之前很努力,但业绩增长始终有点乏力,甚至还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

我就说你为什么要那么紧张?是谁给你那么大的压力,规定你的业绩每年只能增长不能回调?连心跳都有一起一伏, 国家的GDP也不会一直涨,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条阳线拉到头。

我认为在当下这个阶段,保证良好的现金流,不盲目跨越边界,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保证高增长。

其实现在高增长已经不是很多企业需要考虑的核心了,如果这个时候你依然制定过高的KPI去压制自己,动作就一定会产生很多变形。

所以现阶段大家一定要更理智,想清楚什么样的增长适合我们,什么样的数据能让我们度过更长周期,而不是看短线两三年会不会好。

下面聊聊疫情时代的品牌打法,我通过和创业者朋友交流,以及观察市场上活跃的一些消费品牌,发现这几年大家烧的钱越来越少了,也少了很多多余的动作,流量端投放已经不再完全追求纯流量的打法。

现在很多消费品大牌依然很注重消费者体验,坚持品牌的价值认知,比如我们服务的西方奢侈品牌,疫情期间还在办各种大秀,因为它的经济实力能够支撑办这些活动,而且它甚至还在涨价。

我发现很多时候一些品牌觉得市场卖不动了,就想着打折,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没有必要的牺牲。

因为降价相当于你在卖血,如果你单纯认为卖不动了就是价格问题,要通过打折的手段带动消费,那么你就是在卖自己品牌的血,失血过多你就死了,而且会让之前花了正价买你产品的老粉不满意。

如果我们还想维护自己,同时扩展新市场,其实可以借鉴西方大牌的做法,比如开自己的副线或者子品牌,绝对不要在自己的原品牌上打价格战。

同时,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上。

现在除了像日化、酒业等传统品牌还在保持投放、维护品牌形象以外,一些新消费品牌的打法也出现了变化。

比如有个新消费品牌叫观夏,是做高端香氛产品的,这个赛道其实蛮难做,因为在现有的消费者认知里面香氛是海外的,西方大牌应该是最好的。

但实际上观夏在目前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依然在开新店,坚持做线下体验,而且它很注重以东方文化做载体,讲香氛的中国故事。

在现阶段,不花大价格同时还能做出影响力的品牌是值得我们尊重且重视的,大家可以学一学他们的打法。

花尽量少的钱,不把钱单纯投在流量上,而是通过一些能够巧妙提升自己用户认知和价格定位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在我看来,当下疫情的影响其实还远没有过去,现在消费者为什么不敢消费,就是因为他没有信心。以前我们之所以敢花未来的钱,就是因为我认为我明年能赚得比今年多。

但现在这种情况下,我还要担心今年会不会失业,所以我不会去做透支未来的消费行为,就会出现消费信心的回落,这可能会对品牌业绩产生影响。

但也不是所有品牌都没有机会,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牌替代。消费者的消费会降级,但不会一下子从顶层降到最底层。

比如一个从前买一线奢侈品的人,消费降级后他如果依然很有消费欲望的话,不会降级到去买那种仿制的很low的品牌,而是会去买品质不错、但价格是原来大牌价格的十分之一的高端品牌,所以高端品牌的平替市场还是很有机会的。

比如之禾最早就是走Max Mara平替的路线出来的,它在上海做到过千万大店,在场如果有做过线下服装的朋友会知道这其实是个非常漂亮的数字。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传达东方文化的机会。

我们做品牌很多时候还是在学西方的打法和品牌定位,如果一味借鉴,那么在战场上是完全没有优势的,因为套路都是别人的,你没有办法和人家掰手腕。

如果想有所突破,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奇招,比如东方文化和审美中的一些机会。

现在很多产品依然很难看,不是特别重视产品设计,我们可以在产品颜值和美学方面多下功夫。现在市场上最活跃最积极的消费者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一批人,他们是有审美、会选择的。

现在的困难其实远不止疫情,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我们还算是比较好的,比如通货膨胀率控制在比较好的水平,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并没有涨价很多。

但如果从整个世界环境中看,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对海外来说疫情其实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影响了,它们现在最困难的是能源。

所以现在节能低碳、ESG等概念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了,而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机会之一,只要把这个和自己牢牢锁定,就能从里面找到机会。

国内目前还是高端制造业导向,这里面也有产业升级,我们可以考虑如何把它和ESG、低碳去做衔接,不能只沿用自己原来的做法,不去进行突破。

我坚定相信中国市场上新品牌还有很多机会,如果你在中国都打不好,那你到海外一样很难。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回归自己的商业本质,让节奏慢下来。两三年出个知名品牌、五六年冲上市绝对是个例,不要把个例当成理所应当和学习榜样。

不见得每个人都是幸运儿,也一定不要把自己当成幸运儿,做品牌就是个挺慢的事情,你要重视自己的复购,要抓这些数据。

我现在也在投一些小项目,以前见过的投资人朋友特别多,有时候他们会问我目前投资市场的寒冬什么时候可以过去。

其实我觉得大家要理性看待这件事,所有的投资人都不是真正的天使,他投你是为了赚钱,而往往越好越不缺钱的企业越有钱。

如果你公司的现金流做得特别好,那我肯定要来投你,你不缺钱我也要追着你,希望你要我的钱。

真正弹尽粮绝差一口气救命的企业,除非你有独到之处,我给你续上这口气,你活过来能给我带来几十倍的回报,那么投资人凭什么要投你。

我不建议大家去研究投资人,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市场,而是要做好自己。

我说了这么多当然不是希望大家失去斗志,我们认为在未来中国的消费市场上,依然会有很多机会,比如大牌替代、东方审美的机会。

我们要去做小而精的事情,一根针捅破天,而不要去做泛而不全的东西。

最后,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希望一直在品牌道路上去创造和追逐的朋友,大家一定要持续保持对自己的企业、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希望。感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浪潮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