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新消费

浪潮新消费

公告

记录新消费商业史,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文集

(2) 创业(247)

统计

今日访问:572

总访问量:4333043

成立3年2个项目上市,多个已提交IPO,栈道资本是如何成为消费投资圈黑马的?

2022年09月28日

评论数(0)

自2019年创立以来,栈道资本保持每年投资4-5个项目的节奏,三年时间合计投资了十几个项目。其中已经有2家企业上市——可靠股份(301009.SZ)、双枪科技(001211.SZ);福贝宠食、老娘舅中式快餐、青禾人造草坪3家均已经提交IPO材料。


另有太力家居收纳、大希地牛排、凯锐思宠物、摩尔口腔等在栈道资本投资后实现高速增长,未来几年也将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细数栈道资本的投资案例,就会发现栈道资本投资的企业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均是主营业务聚焦、各个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栈道资本是怎么挖掘到这些项目?又是怎样 投资进去的?


栈道资本创始人吴志伟

近日,浪潮新消费专访了栈道资本创始人吴志伟,来看看一家专业消费基金过去3年的进击之路。 


口述 | 吴志伟

编辑 | 长歌行



回望过去3年,消费品赛道曾激起一阵大浪,浪起时众人疯狂,浪落时急速降温,身处其中的人曾到过浪尖,也曾被巨浪覆灭。


在这几年跌宕起伏的消费品投资浪潮中,栈道资本的投资策略倒不曾发生大的改变,始终如一的坚持自身的投资逻辑。


深度的基础研究,以及大量的市场一线的调研,是栈道资本挖掘到优质企业、并对消费品企业形成较好判断力的核心原因。

 

中国的消费品市场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人口足够多,面积足够大,任何一个区域市场、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都至少有百亿规模的容量,这就使得有大量细分行业都有诞生优质企业的机会。


很多小到让人忽略的品类,当我们深入其中研究的时候,都惊异于竟然已经诞生了10亿+营收的企业,最直接的就比如说筷子砧板、收纳袋、保温杯等等。

 

如果仅仅在宠物、餐饮、日用百货、银发经济、食品饮料等大赛道上浮光一瞥,也只能接触到一些水上的项目,这些项目要么估值已经非常贵,要么质地不那么好。

 

栈道资本的战略是坚定的挖掘水下项目,寻找各个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基于此,我们内部把关注的6个赛道不仅仅拆分为了40个细分子赛道,子赛道下又继续细分为上百个孙赛道,像渴求水源一样一层层挖下去。



我们公司的投资经理每周一半的时间是拜访企业,另一半的时间用于研究及讨论,包括行业基础研究、竞争对手研究、行业专家交流、消费者调研、经销商调研、零售商调研等。


我们拜访项目的数量在行业内不算多,但获得的70%项目都是第一手资料。



其实总结下来,栈道资本投资的企业风格非常鲜明:

 

① 主营业务非常聚焦。栈道资本投资的企业,要么只有一个品牌,要么核心品牌至少要占到70%-80%的规模。品牌矩阵、多元化的企业我们是不会考虑的。


一个品牌都做不好,何来的第二第三品牌?一个业务都做不好,何来的第二业务还能做好的?

 

② 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有机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或者代名词。


在投资的过程中栈道资本对企业的规模并没有偏好,因为不同品类的市场容量不同,头部企业的销售规模也差异较大。


有的品类比较小,5-10亿的营收规模已经凸显为行业头部;有的品类特别大,销售额如果没有超过30亿的话,风险都还较大。


我们所投资的项目基本都是各个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我们有信心护航被投企业成长为行业真正的领导者,拉开与第二名的差距,未来成为品牌的代名词。

 

这些优质的项目肯定不止我们一家投资机构能够挖掘到。如何才能投资进去呢?专业是我一直强调的,专业分为两个维度:

 

一是行业专家,最早接触到项目方


你作为投资人视角对行业的理解及观点要对创始人有用。


因而对行业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小到资料的搜集分析、市场的调研、国内外标杆的研究,大到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研究、类似品类的系统性梳理等等。


最终目的是为了问答几个核心的问题:行业有没有门槛?如果有门槛的话,门槛体现在哪里?行业的驱动因素是否成立?具备哪项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内胜出?已有玩家的孰强孰弱?潜在的进入者又是哪些?


二是品牌定位专家,赋能项目方


优质的消费品企业是你给它投资1亿元,它根本不缺;你给它投资10个亿,它也花不掉。所以资金对于很多水下的项目而言确实不重要。


那项目方为什么会接受我们的投资呢?因为我们所关注的大部分消费品企业,正在从卖货的阶段向品牌化的阶段迈进。

 

而栈道资本是投资行业最懂品牌战略的投资机构,投前和投后我们赋能给企业的就是品牌战略定位,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① 帮助公司梳理品牌定位:给出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


② 指导运营配称:指导企业围绕品牌定位进行有效的配置各类资源;对运营动作进行取舍,实现高效经营;


③ 把握战略节奏:剖析外部竞争环境,了解企业内部优势;明确战略目标,抓住最大的机会,把握战略节奏。

 

栈道资本作为投资方,和企业的利益高度一致;作为品牌定位专家,出具的品牌战略报告又比咨询机构更加理性客观;而且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陪伴企业一起成长,这就是这些优质的消费品企业选择栈道资本的原因。



目前市场对消费普遍都比较悲观,各类投资机构纷纷撤出消费领域,媒体也在开始唱衰消费,一些网红品牌的销售数据下降,再叠加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各类论据无一不剑指悲观。


前两年市场狂热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悲观的一面;现在市场一片哀嚎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


我们先看看几个基本的宏观因素:


① 人口规模:我们还有14亿人口,虽然出生率确实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但人口规模不会短时间内出现断崖式的下降;


② 经济增长:未来预期很悲观,经济增长率肯定不比以前那么高,但震荡中前行还是有希望的。看看我们邻国日本失去的30年中也诞生了好几个优秀的世界级的消费品企业;


③ 民族自信心:不管你承不承认,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对于整个国产品牌是个利好,这个心理因素的转变非常有利于民族品牌。而且内循环的背景之下,也是蚕食外资品牌的好机会;


④ 海外市场:我国的消费品供应链经过了二十年的竞争已经很优质了,真正做到物美价廉了,放在世界市场上竞争都有优势,但需要先将国内市场做成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市场,能够持续的提供现金流,同时也能培养队伍。


⑤ 集中度:除了极少数品类的CR5品类集中度很高,绝大部分品类的集中度还非常低,通常CR5的市占率都还没超过20%。即便品类市场容量不再增长,集中度的提升也会驱动头部企业继续增长。

 

只要这些宏观的因素没有本质的改变,栈道资本的底层投资逻辑就不会有大的调整,我们对消费投资的信息是一如既往的坚定。

 

当然了,在栈道资本的投资逻辑中也有几点是需要避免的:

 

1、不会投“网红品牌”

 

消费品并不像互联网的打法,客户是要一个一个培养的,产品是一个一个卖的,市场是要一场仗一场仗的打下来的,做品牌的逻辑始终不会变,做品牌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这需要时间。


如果纯碎靠着烧钱,用资金去解决所有问题,烧出的流量留存不了,面临下一个烧钱的竞争对手时网红品牌又何去何从?

 

无论今天的网红品牌多么火爆,那也只是一个好的开头而已。


火爆之后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做品牌的逻辑中来,还是要回答好这些问题:你的品牌定位究竟是什么?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选择你的竞争对手?你的源点人群画像是怎样的?为了开拓这些客户,你采取哪些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等等。

 

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网红企业缺乏战略思维,缺少对品牌的敬畏,一旦融不到钱了或者新的竞争对手出现,对网红品牌来讲就是致命一击。

 

2、纯粹的“高端品牌”顾虑较深


这几年在消费升级的鼓吹之下,不少新锐品牌纷纷定位高端,殊不知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剔除房贷(房租)和教育支出之后其实非常有限,而且中国有6亿人的月收入不足1000元。


所谓的消费升级本质是消费观念快速升级了,但口袋里的钱还没能这么快速的增长,所以消费者是希望提供更好品质的产品,但价格还不能贵。


几年前我讲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感触不深,但是放在今天的这个大环境之下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


社会是多元的,所以会接触到多种多样的消费观念,高端消费一直都会有,每种消费观念都无可厚非,但我们作为投资人而言,需要考虑的是这种需求是不是普罗大众的需求,是不是可以支撑一定规模的企业?

 

3、对“新需求”会很慎重


新需求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两个:


一个是在于这个需求是否成立?


要么这个需求成立的前提条件太多,其实就是个伪需求。


要么就是这个需求太小众,导致获客成本太高,难以支撑一个可以商业化的模型出来。


二是消费者的教育成本有多大?


判断教育成本有多大,主要取决于对社会人性的理解,符合人性的新需求教育成本会相对低很多,否则教育成本太高或者教育时间太漫长,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切入点。



2019年-2021年,过去的三年,栈道资本完成了对投资逻辑的闭环实践,并且得到了一些正向的反馈。


我们投资的一些项目已经陆续上市,或者正在IPO申报过程中,被投项目在我们的品牌定位护航之下发展的更加稳健。

 

2022年-2024年,未来的三年,栈道资本会还是会继续深化自身的投资逻辑,坚定不动摇的深耕消费领域。


我们每年都会招聘1-2人,我对吸纳新员工很慎重,因为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培养,一方面是需要理解栈道资本的投资方法论,二是需要将其培养成为品牌定位专家。


所以,新员工入职后我都要先亲自带至少半年时间,言传身教是最直接有效的。


我们希望在有生之年投出2-3个世界级消费品品牌。 当然一切才刚刚开始,所谓栈道,于险绝之处,傍凿山岩,而施梁为阁,一步一步走下去,天堑也会变通途。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浪潮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