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毅

在联商专栏写作十年是一种什么体验?

2023年09月06日

评论数(0)

概念图_笔记本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无名

眨眼间,23年已进9月,先贤诚不我欺,时间确如那过隙白驹、一闪即过且似有“不断加速”之势:感觉中一年方启、可现实却已由春入秋、又近尾声。不知是时间快了、还是灵魂慢了,总感觉近期一切皆在“狂飙”,但好像又都“漫无目的”,或因为“恐慌”而发足狂奔,亦或是“跟风而奔”,一切都在躁动着,可为何而躁动又没人说得清……今年最爆的电视剧也叫《狂飙》,或许赢在“应景、共鸣与名副其实”。

今年于我而言意义同样非凡,其中有一项尤为特别、值得骄傲与自豪——“入驻联商专栏满十年”:10年,3700余日夜、295篇原创、平均每12天1篇;10年,10轮冬去春来,苗已成树、木已成材;10年,总访问量超5100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所以确应写点什么,一则继往、一则开来,望能给自己及大家以启发。

一、为何“联商”

2013年7月22日,我在联商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原创文章,题为—细节决定成败——浅谈《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细节,说来也巧:那时最火的是《中国好声音》,而10年后这档已然迈入暮年的节目竟能再次翻红,可这次却是“黑红”,真是风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著名社会实践家琛哥有言:“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须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至理名言啊!

而我与联商真正结缘则源于“周报”:我第一家服务的商企是一家保留相对纯正日式体系的行业龙头,实习后我被调入体系核心——营业企画并开始与“情报”结缘。日企的“情报”即各类信息、数据的集合,包括项目、行业、竞争店等多个维度,而由于发现行业情报出处大多源自“联商”,所以我就开始对它产生了兴趣,心想-既然如此严谨的日式体系都能将它作为主要信源,可见它必然足够专业、严谨,且行业地位不凡。

而真正促使我留下的则是当时的论坛与博客。实话实说,专业的东西固然好,但却往往冰冷生硬,令人望而生畏、甚至“劝退”;而论坛与博客则不然,“有血有肉”,且有趣、有料,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纵观论坛(BBS)、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的轮番爆火,难道只因技术发展吗?非也,核心要素其实在于个性化与互动性,个性化的东西虽看似随意,但却“既能引人、又能留人”。

二、为何“专栏”

开写专栏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倒逼自己”,锻炼自身写作能力,但因为浮躁且不得法,所以一直进展缓慢,甚至有些原地踏步。后来突发奇想,索性就在这一行业“顶流”平台开个博客,一则练笔,另一方面或能误打误撞另辟蹊径,遂而决意开博。至今我仍清晰记得首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一上午仅憋出一段,然后又几乎全部推倒重来;最后终于写完,而后立即发布,生怕再看一遍又要推动重来……

十年来不知写作能力提升了多少,但确实不怵写东西了,尤其灵感来时也有“下笔如有神”之感;质量方面也应有所进步,毕竟熟能生巧、加之阅历渐长,亦能“水涨船高”。“王婆卖瓜”之所以自卖自夸或许不是“夸大”,而是她确实认为自己的瓜就是好且越看越好,比如我对自己文章的感观。当下与十年前几乎无异,完成后皆感“上品、佳品”,甚至不惜为此,时常与编辑老师们“battle”,为自己的文章据理力争……这也在提醒我们——主观最易陷入偏见与执念,所以越是追求客观的商企则越重视数据,因为数据是相对客观的,故而以此作为核心评价标准最为审慎。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但其实只要开了头并形成了习惯,后面也就没那么难了。而助力我形成习惯的主要原因则源于互动:一方面当时正处BBS时代,大家乐于灌水跟帖,所以发文总会有不少评论,与大家互动极有意思;另一方面联商不时举办各类活动与比赛,印象最深的当属“观点争锋”与“零售锋芒”——

·“观点争锋”好比辩论赛:联商抛题,正反两方自行选边站队、发文申辩,不仅理越辨越明,而且越辩双方火药味越浓,也因此更具互动性与可看性,这亦是人性、都愿意看热闹、凑热闹。尤记得关于“支付宝接入实体”的那一次辩论,当时与老笑老师“杠上了”,双方几乎一天一文的你来我往,也因此与笑兄“不打不相识”,后来借联商大会相见更是一见如故。

·“零售锋芒”则是一月或几月一次的评稿比赛,编辑部约稿派题,最终按数据反馈评出5-10篇优秀文章获奖。对我而言奖金倒是其次,主要是那种竞胜感,上榜犹如“金榜题名”,每每令我无比期待与欣喜。

就在各种力量的牵引与作用下,我进入了这一领域并坚持了下来,所以一切皆有安排,一切也皆是最好的安排,包括这篇文章,同样也是其中一项,无论你看到或没看到、有启发或没启发亦然。

三、“十年”感悟

最后谈谈“写作十年的感悟与收获”:

1、坚持

近期我国男篮因连续失利正处于“风口浪尖”,一位前男篮国手的评价极有启发,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欠练”。这不由让我想起一段著名对谈——有记者曾问科比:“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没想到科比竟反问到:“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其实一切成功的核心恰在于此,就像一则名言所讲:成功源于1%的天赋+99%的努力。而此努力即涵盖“坚持”,一日乃至数月的努力尚不足以称之为努力,但若能坚持1年、5年、10年则确有可能“铁杵成针”。其实所有的成功、励志神话故事的核心都无外乎“坚持”二字,只要坚持、必有收获。

2、实践

我想要锻炼写作能力,无论这个想法多么强烈、起初想得多么全面,只要没去做都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好比上述提到的首篇文章创作过程,想得挺好、挺全,但当真正动笔时才知差距有多大,此即老一辈所说的:“眼是懒蛋,手是好汉”,故而“只动眼、不动手必眼高手低”;另一方面,别担心做不好,更别因遇困就放弃,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越来越顺,我想熟能生巧是这世界一大真理。

3、客观

人是主观的,故而极易陷入“主观陷阱”,所以人人都易成为“卖瓜的王婆”,总认为自己的瓜更好、更甜且往往越看越好,可这样就会走向两种极端:

·愈发高看自己

·愈发轻视对手

而这两种极端又会导致人愈发封闭,因为这会使人认为外面都是垃圾,有啥可看、可学的?浪费那时间干嘛!所以最终导向“闭关锁国”。国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人了。所以越是“一帆风顺、高歌猛进、一派大好、人见人夸”之时越应提高警惕,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已然开始飘了,而一飘就易成为那“风口上的猪”,一旦飘离风口会跌得很惨。

四、我眼中的联商

最后再聊聊“联商”,如若不是它,就不会有这些经历,更难有以上感悟了;另一方面,若非“意气相投”,那么相伴10年更是全无可能。其实任何持久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意气相投”上的,利益可维系一时、但难以长久,而“意气相投”则不仅可保持且还能历久弥新。作为一名与联商相对深度接触10年的“坐地户”,我想我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但描述平台却非易事,要么太虚、要么太碎,所以我想到了一种方法-“借人喻物”,因为企业是由人构成的,所以只要看明白了“人”,那企业是什么情况也就大差不差了。因此选择“代表”很关键,我最终想到了他——联商网总经理王跃林先生。

实话实说,初见王总着实是让我倍感意外的,他太朴实了,极为平易近人,半点架子都没有,有种邻居大哥的感觉。

我仍清晰记得我们初见时的场景:那是2016年在苏州举办的联商网大会,我到苏州时已近傍晚,晚饭后闲来无事索性先去主会场转转,恰好碰到对接编辑正在布场,和她打了招呼并问她王总在不在现场,她看了看现场然后指了指前排说:“王总在那。”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见一人正拿着名单及桌牌逐一躬身核对,那感觉及认真劲着实不像是“老总”,倒向踏实的老员工,这与我的预想大相径庭,所以我又再次确认,在得到对方肯定答复后随即上前打招呼,接触感观与他给我的外在感观完全一致:朴实、平易、真诚。

经历这些年的职场浮沉,见惯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之后,我愈发明白了“为何他是总经理”,以及“为何联商始终稳步发展、步步为营”,且这10年接触下来,我愈发自内心敬佩他的为人。对比过往,他依旧朴实,始终“表里如一”;他依旧务实,2021年再赴联商网大会依旧在会场看到了他兢兢业业的忙碌身影;他依旧真诚、依旧没有架子、依旧热情、依旧如邻家大哥般亲切……他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十年如一日”,什么叫“讷于言、敏于行”,什么叫“做事”,什么叫“认真”。

所以我着实看好联商的未来,不仅因为有王总这样的领导者,且他更是所有联商人的代表,不知是受他影响亦或是企业文化如此,我接触过的联商人大多如此。相信若您见过他与他们,一定知道我所言非虚。

最后再表达一下感谢吧:感谢大家十年来的不离不弃、关注关怀!感谢联商为行业提供如此平台,助力大家交流共进!感谢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感谢自己的坚持与努力!我想咱也可定一个“十年之约”,下一个十年时再回首,看看又将有哪些变化、收获与感悟。感恩、感激、感谢!望有启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