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商业评论

老刀在线

公告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分享财经观点和商业评论。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2772

总访问量:32825468

阿里三季财报挣扎求稳,海外业务生死攸关

2022年11月22日

评论数(0)

阿里 _1_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老刀

今年的阿里,看上去极其努力。

每个季度财报都看得过去,没有让人跌破眼镜,但也绝对谈不上惊喜。

1、三季度,亏损还是盈利?

11月17日,阿里巴巴公布截止2022年9月30日的2023财年二季度(自然年度7-9月份)业绩。数据显示,本季度,阿里营收2071.8亿元,同比增长3%,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338.2亿元,同比增长19%。

净利润为338.20亿是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的统计口径。但事实上,这一季度,阿里的归母净利润亏损224.67亿元,这一亏损数据是计入了主要来自蚂蚁金服的投资亏损,而2021年同期的归母净利润为33.77亿元。 

所以,如果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统计,这一季度阿里净亏损224.67亿元。如果就此认为阿里巨亏,难免有失公允。早期,阿里在一个乐观的市场背景之下投资了一些公司,但是目前处于股票市场的下降周期,被投企业的股价变动必然会影响到阿里的最终利润表上。

如果单从实际经营的角度看,阿里依然盈利。另外,如果按照REBITA(指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之前的利润。EBITDA=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折旧+摊销)统计口径,这一季度阿里盈利为362亿元,这一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9%。

从REBITA的角度,可能更能反应阿里的实际经营状况。2022年前三个季度,阿里整体的REBITA利润率从Q1的8%提升到Q2的17%,Q3保持了17%的水平。

但是,业界普遍认为,从纯粹经营的角度来说,阿里虽然保持了较好的经营利润率,但这个利润是通用“降本增效”节省出来的,并没有表现出经营收入在市场端的显著增长。 

到今年Q3,其销售费用率已经创过去7个季度内最低纪录。今年Q1-Q3,阿里的销售费用率一路下降,从13%降至12%再降至Q3的11%。Q3销售费用只有224亿元。阿里还持续进行人员优化。据财报数据,阿里到今年三季度末的员工数与去年底相比少了15413人。

财报显示,季度内,阿里成本及费用总额控制在了1820.39亿元,同比下降1.9%,这是2022年以来阿里首次实现成本及费用同比下降。在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阿里成本及费用占总收入比从2021年同期的93%锐减至88%。

2、核心业务为什么下滑?

中国商业、云计算、国际商业是目前阿里营收的前三大来源,这一季度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65.4%、10%和7.6%,合计占比约83%。

戴珊掌管的中国商业是营收占比最大的板块,它包含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在内的国内零售平台业务,天猫超市、盒马、高鑫零售等在内的国内零售直营业务,以及1688国内批发业务。

本财季内,阿里中国零售商业收入1312.22亿元,同比下跌1%。这一下跌主要是由客户管理收入(CMR)下跌带来的。客户管理收入,以淘宝和天猫两大电商平台为主的广告和佣金收入,向来占据阿里巴巴最大营收占比,同比下跌7%,至664.9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32%。

从整个2022年来看,阿里“客户管理”收入在今年一季度零增长,二季度同比下滑10%,第三季度同比仍下滑7%,值得欣慰的是,下滑幅度较上一季度有所改善。张勇在财报后的电话会透露,今年Q3,阿里客户管理收入跌幅大于GMV(交易总额)跌幅。

受消费需求减少、疫情反覆和行业持续影响,淘宝、天猫今年Q2和Q3的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均录得单位数下降。 

张勇认为,GMV下降在于“退货的增加”。第一,是因为疫情导致发货不及时,被迫产生退单;第二是直播带货场景的退货率与传统电商相比,本来就偏高。第三则是,阿里的退货体验提高,用户退货更顺畅。张勇表示,在剔除了退货订单后,销售额同比稳定。

GMV数据体现的是阿里平台上商家的营收。如果GMV下降,可以想象阿里从商户身上获取的收入,无论广告收入还是管理服务费用必然会下滑。

今年的疫情对电商来说,的确成为巨大的“绊脚石”,一方面物流不畅,商家不能及时发货,用户不能及时收货,都会造成交易额的降低;另一方面,从商家的角度,向上游的备货、自身的库存积压、商品周转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戴珊上任后曾表示,消费互联网进入了“存量时代”——亦即难得再有新的增量型用户。在存量时代,阿里要深挖其现有的10亿用户的价值,围绕消费者的全生命周期构建平台能力。

也就说,在中国商业板块,戴珊要提高每一个老用户的“价值贡献”,追求既有每一位用户的高质量增长。在8月4日,阿里发布上一季度(4-6月)财报时,张勇表示,“我们要增加国内10亿消费者的钱包份额,ACC(年度活跃用户)不再是目标,而要看我们所占的钱包份额是多少,消费者有多少消费跟我们有关。未来会做好用户分层分类的运营,提升每一层用户的钱包份额。”

但需要思考的是,如果放弃经营用户的购买频次考量,而聚焦于用户的购买单价,需要在消费者心智重新塑造上下大功夫。

另外,再来看阿里在中国商业版图上的新电商业务:陶特、淘菜菜和盒马鲜生。

淘特是阿里对标于拼多多的淘宝特价版,而淘菜菜对标的是各大社区团购平台。阿里财报中透露,淘特减少了用户补贴,运营重点转向了“持续提高活跃消费者平均消费和购买频次”,从而亏损同比大幅收窄。淘菜菜也减少了用户补贴,优化定价策略、提高采购能力,以及减少运营和履约成本,亏损同比大幅降低。 

不过,就淘特而言,淘特App Store排名过去两个季度明显下降,应该与补贴退坡有关。而在今年双11,淘特又重回苹果App Store应用榜首。

盒马鲜生表现出了良性的增长。截至9月底,绝大多数盒马门店的现金流为正。阿里国内直营零售业务营收Q3同比增长6%,主要受惠于盒马的强劲增长。

3、阿里云及跨境电商

据Canalys的数据,2022年Q2,阿里云的市场占有率为34%,排名第一。随着华为云等同行的激进扩张,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近两年也在不断被侵蚀。

云计算业务在过去几年里是阿里的第二大增长引擎。但从2021年Q3之后,阿里云营收增速减缓,今年Q2增速位10%,而此次财报中的增速仅4%。

另外,今年以来,阿里云高层变动频繁,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M6)离职,由中国区副总裁黄海清接任。除了任庚外,阿里集团副总裁、云智能销售管理与生态发展部总经理郭继军(M6)也在4月份离职,还有数名P9/P10中高层骨干离职。

去年12月份,蒋凡接手阿里的海外电商业务。三季度,阿里跨境电商板块海外零售业务(含Lazada、速卖通、Trendyol及Daraz)营收营收157.47亿元,同比增长4%。在上季度同比增速罕见的出现负增长外,该季度实现了正向增长。从2022年开始,该业务板块的同比增长率就有所放缓,增速基本保持在个位数。

该季度阿里国际零售业务板块整体订单量同比下降3%,主要由于Lazada及速卖通订单量减少。受到欧元贬值及物流成本上升,跨境电商海外零售业务受国际宏观经济下行、海外核心消费市场受挫等因素影响较大。而汇率回升、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未来也将改善跨境电商公司的盈利能力。

阿里出海业务方面,也迎来SHEIN(希音)、TikTok、Temu等诸多对手。有媒体报道,Lazada前员工表示,蒋凡接手后带来了高层变动,导致一些Lazada老员工转投竞对企业。今年6月,蒋凡任命董铮接替李纯成为Lazada新的首席执行官。公开资料显示,这位新CEO曾先后担任Lazada泰国、越南首席执行官,对东南亚本土业务市场和当地商家、消费者的运营业务都很熟悉,也负责过阿里对Lazada的投后管理工作。

4、海外业务肩负重任

阿里的新生命周期之开端,可能在于海外电商。所以,海外业务将成为阿里新的增长点。

当下,中国互联网头部企业进军海外电商的大有人在。在线快时尚零售电商平台SHEIN(希音)就不要说了,Tik Tok、拼多多等都在进行海外的布局。

阿里旗下的两大电商平台,一个是成立于2012年的Lazada,另一个是成立于2010年的速卖通。

蒋凡接手跨界电商一年以来,似乎正在明晰化其整体的战略定位。今年开始,Lazada向欧洲市场扩张,有意挑战亚马逊的市场地位。今年初,阿里速卖通针对卖家端推出调整方案,发布了四大政策——“对已入驻商家进行年度销售额考核;提高新商家的入驻门槛;关闭个体工商户入驻入口;限制商品发布数量。”被解读为是速卖通提高门槛,将其天猫化。

对阿里的海外电商业务,在此时如果单单从增速、营收、利润等财务数据的角度衡量其战略得失,为时尚早。更重要的是在于其电商模式、利益点定位以及攻城略地的速度。

对阿里来说,海外业务生死攸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