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zhhzsb

公告

《超市周刊》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合作时报社出版,全国统一刊号:CN11-0247。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十年来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业界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与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有多年良 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机构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超市周刊》拥有10年专业经验的运营团队,并在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每年向业界定期推出大中型会议、品牌论坛、专业培训、境外考察等活动数十次。 《超市周刊》在市场化的运作中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发挥周刊在零售市场中的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推出了连锁网点分布图制作,行业供求信息采集、培训专业图书编辑、零售市场深度调查、商业物业中介服务等相关衍生业务。 “复制成功与财富”是《超市周刊》所追求的事业目标。周刊愿与中国连锁业共同成长,互助拥有成功与财富,携手共创辉煌的未来! 此博客为《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1298

总访问量:8277646

7-11入青岛:海边的冒险

2012年07月26日

评论数(0)

  在“谣言”传播了5年之久、本地小便利店企业倒了一茬又一茬之后,7-11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来了。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以7-11向来谨慎的风格选择了青岛这个北方东部沿海、甚至算不上二线的城市,似乎有些冒险。而青岛市场便利店的容量还有多少、未来潜能是否能支撑7-11在此“舞刀弄枪”还都存在不确定因素。

  而惟一确定的是,对于青岛的便利店企业而言,7-11这次是真的来了。

  狼真的来了

  早在便利店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的2007年,就传出了7-11进军青岛的传言。到了第一家日资迷你岛便利店开进青岛的2009年,7-11仍然属于“被来了”一列。

  直到2011年,“7-11已派遣工作组抵达青岛,并对青岛市场进行了考察。”有业内人士这样透露,当时7-11在青岛市的一家日资伙伴企业的协助下对青岛市场进行了考察。

  2012年5月,7-11的消息却像枯水期的石头悄悄露了出来。有消息称,7-11与青岛市一家大型外贸企业合作,该企业办公地点位于青岛西镇,将与合作方按7比3股权分配组建合资公司在青岛开展业务。

  两个月之后,在青岛众多便利店企业以为7-11又在玩“狼来了”的游戏时,7-11这匹狼却悄悄地站在了他们的身后。

  4月,7-11已经开始低调在青岛进行招聘活动。7月,7―ELEVEN(中国)有限公司与山东众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签署 “7―ELEVEN特许经营协议书”,正式进入青岛市场,不过首家店何时开出,暂时还没有消息透露。

  而这一切,或多或少离不开青岛当地政府的“簇拥”。

  从2010年起,青岛市商务局就将引进7-11作为重点项目,到了作为“品牌连锁推进年”的2011年,7-11项目再次被提起。正式落地则是今年青岛市政府代表团访问日本之后,包括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副市长等高层亲自出席其签署仪式。

  地方政府对于引入外资的项目一般都比较重视,而且会以极其优惠的条件给其提供各种方便,业内人士分析,此次7-11的到来,当地政府可能会给其减税政策,至于选址方面,政府方面帮忙的可能性并不大。

  市场虚假繁荣?

  也许除了政府的极力邀请,更多的是青岛这个看似繁荣的市场让7-11动心了。

  “青岛便利店太多了,友客、可好、海滨、尚购、日日特、迷你岛……随便找个小区,方圆一公里就可以找到3、4家便利店,N个小卖部。很多品牌进了青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真正能留下的并不多。”这是一位青岛网友发表自己对7-11进驻的看法。

  在没有负责青岛维客电子商务之前,吕新杰曾参与过维客便利店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在2010年以前,青岛便利店市场两大巨头维客和利群集团,凭借万村千乡工程,发展了几百家甚至上千家加盟便利店,但由于加盟商大多为夫妻店,经常从其他渠道进一些低质量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很容易搅乱供货渠道,也增加了顾客投诉。再加上其他专注于便利店业态的企业的竞争,维客和利群开始砍掉便利店,而且重心都不放在便利店业态上。

  到了2010年以后,随着本土便利店可好、友客等成长起来,日资便利店迷你岛的进入更是让竞争者看重青岛这块宝地,便利店也从之前的小商店、小百货业态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便捷、带有餐饮、提供服务的业态。

  可好便利店副总经理姜珊表示,以前青岛的便利店不允许销售烟、报刊杂志等物品的,不能销售这些物品之前,便利店更像小超市。2010年以来,通过主管单位商务局的努力,这些问题已经解决,现在便利店可以销售报刊杂志、食品、烟等物品。

  不过迷你岛企划部课长郭建翠告诉记者,在迷你岛仍然不能卖烟,只能通过租赁的形式售卖,即便是这样,这个市场仍越来越热。

  在一线城市便利店早已打得火热的情况下,有些便利店开始提前布局二线城市。零售专家胡春才告诉记者,提前布局便利店是一种发展趋势,因为便利店在未来5~10年一定是潜能最大的业态,随着大卖场在市区内萎缩、渐渐退守郊区,消费者观念转变等,便利店已经成为零售行业中的“潜力股”。

  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而7-11这次悄然进入青岛,被业内许多人看作是非常有战略高度的提前布局。但对于为什么会选择青岛,业内仍有很多不解。

  郭建翠告诉记者,迷你岛进入青岛市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迷你岛属于永旺集团,永旺在青岛有超市卖场业态佳世客,而便利店业态进入,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和优势,但是同为外资的7-11为什么选择青岛就不得而知了。

  全家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家便利并未将青岛这样的城市列为开发市场,因为青岛属于北方市场,又不是一线城市,进入风险较大。他猜测7-11进入青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那儿日本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比较多,容易打开市场。”

  不过,青岛虽然在北方,但是沿海,开放较早,消费水平也较高,夜生活发达,与更北边的大连市场很相似,目前联华的快客便利在大连就发展得风生水起。

  另一方面,在青岛市场,可好、友客等竞争对手并不是“省油的灯”。

  郭建翠告诉记者,友客、可好两大便利店进入青岛市场较早,店铺也最多,都在100家以上,遍布在青岛市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等区。

  而2009年才进入青岛的迷你岛,主要客群是针对年轻人、主要在高档小区、商务区等。迷你岛主要在青岛比较发达的市南区和市北区开店,目前仅拓展了39家店铺,虽然今年底计划是70家,而事实上,目前店铺选址非常棘手,并没有那么快。

  至于盈利,迷你岛副总经理杨毅表示,便利店的发展要与市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人均收入等挂钩,目前青岛处于便利店发展的初级阶段,营运模式都不太成熟,都是在大超市和小卖部的夹缝中生存,可以说是“骨头缝里挑肉”的微利行业。

  此外,随着人力、房租等成本上升,不到一定规模的便利店都是在亏本经营。“便利店要达到100家至150家才有可能盈利。”杨毅说,所以目前各家还是以抢占地盘为主。

  面对第一品牌7-11的到来,迷你岛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和打算,“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具体细节上的应对策略并不方便透露。”郭建翠表示。

  (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记者 赵晓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zhhz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