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zhhzsb

公告

《超市周刊》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合作时报社出版,全国统一刊号:CN11-0247。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十年来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业界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与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有多年良 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机构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超市周刊》拥有10年专业经验的运营团队,并在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每年向业界定期推出大中型会议、品牌论坛、专业培训、境外考察等活动数十次。 《超市周刊》在市场化的运作中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发挥周刊在零售市场中的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推出了连锁网点分布图制作,行业供求信息采集、培训专业图书编辑、零售市场深度调查、商业物业中介服务等相关衍生业务。 “复制成功与财富”是《超市周刊》所追求的事业目标。周刊愿与中国连锁业共同成长,互助拥有成功与财富,携手共创辉煌的未来! 此博客为《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1386

总访问量:8274786

外资零售的社区试验田

2012年03月06日

评论数(1)

□ 本报记者 赵晓娟

    伊藤洋华堂似乎又晚了一步。

    近邻型的高级食品超市在进入中国10多年后终于被提上了日程,成都伊藤洋华堂在今年人事大调动后,才正式迈向社区市场。

    细数外资零售企业来华发展历程,似乎都对社区这一片“热土”有着浓厚的兴趣,纷纷开起各种类型的小型门店,名字也五花八门,如沃尔玛惠选,TESCO express等。

    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远有家乐福冠军生鲜超市的撤出,近有沃尔玛惠选的“测试结束”。


争当“小白鼠”

    当然,在成都取得半壁江山的伊藤洋华堂似乎有自己的打算。

    伊藤洋华堂近日频频放出食品超市即将开出的消息,称目前处于正式筹备阶段。该类超市被定位成近邻型超市,计划面积为2000~3000平方米,除了人们日常需要的生鲜食品,还将增大进口食品的配置。

    记者向成都伊藤洋华堂双楠店一位邓姓公关负责人求证时,他向记者证实了此消息的真实性,但关于选址、筹备具体进程并不愿意多说。

    能让像伊藤洋华堂这样低调、谨慎的日资零售动心,看来社区潜力以及小型门店似乎大有可为,而在此之前,沃尔玛、TESCO等外资早已切入这一市场。

    早在2008年,TESCO乐购就已经在其上海总部开始了新业态的“小白鼠”实验,即推出了快捷店express,其目标顾客为社区居民,以经营生鲜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并运用后台采购优势低价销售。

    TESCO中国公关经理黎佳告诉记者,目前express都位于上海,有15家门店,面积在200-300平方米,其仍处于试验阶段。

    紧随TESCO步伐,沃尔玛也进入了小门店——“惠选便利店”的测试阶段,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部高级总监李玲告诉记者,除了消费者熟悉的沃尔玛购物广场之外,沃尔玛同时经营多个品牌,如山姆会员商店,社区店及中型超市。其中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仍将作为主力业态。其中,两家社区店和三家惠选便利店,都位于深圳“大本营”。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适逢3家惠选便利店关门,尽管沃尔玛方面的解释是“测试结束”,但也引得许多零售同行和专家遐想无限。


屡遭碰壁

    “惠选是沃尔玛在中国的第四种业态,现在还处于试验性阶段,假如在深圳试水成功的话,我们会考虑在全中国复制扩张,但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扩张数字。”这是惠选便利店刚开张时沃尔玛官方的态度。

    不过,3年来,沃尔玛惠选便利店仅有3家,分别位于深圳红荔、蛇口以及梅林。每家店经营面积约300平方米,以食品、日用必需品为主。但在试水3年之后却突然关门。

    沃尔玛中国总部否认是试水失败,声称惠选是其在深圳测试小型便利店业态,现在测试结束,原本定位就在二三四线城市。“我们将继续保留‘惠选’的品牌,用于沃尔玛其他主力业态,以更好地满足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李玲说。

    不过,对小型便利店颇有研究的胡春才并不这么认为。

    “惠选关门是一种失败的信号。”他认为,从比较优势来看,惠选便利店并不适合沃尔玛。最核心的原因是,大卖场本身就可以单独运作,一家沃尔玛大卖场一开业,在管理上和政府方面的优惠其他对手无法比拟,就像一艘航空母舰,其他竞争对手暂时难以还手,但是社区超市及便利店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再加上惠选又没有规模,本身深圳便利店竞争非常激烈,很容易寡不敌众。而且,品牌认知度不高也是一方面原因,总之,沃尔玛不太适合做这种小业态。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家乐福的冠军超市。其短暂的存活时间以及黯然撤出成了家乐福抹不掉的“阴影”。

    2004年家乐福在中国引入“冠军超市”品牌,尝试在华发展连锁生鲜超市。然而,当时由于规模不够大、成本过高、选址不当、消费者习惯等因素,冠军超市仅在2005年就亏损1000多万元。此后,冠军超市试图改变经营方式,但未获成功,最终选择了撤出中国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主打生鲜产品的超市,其经营风险比一般超市大很多,因为其产品的保险成本和配送要求高,其需要经营者具有一定规模来摊销巨大的成本,比如像冠军超市这样的社区超市,在一个城市内至少要达到35家的规模,才有可能建立起统一的配送中心来实现规模供应,降低采购成本。另外,对于生鲜超市的管理要求也很高,还需要与农贸市场竞争。


单一还是多元

    尽管在小门店上的“牺牲者”前仆后继,尝试者仍然热情不减。

    沃尔玛一样在总部地区活动的TESCO express,目前在上海仅有15家。据胡春才观察,其“和迪亚天天一个模式,做得比迪亚天天好一些,以生鲜为主打,在超市中突出生鲜。也有便利店功能。”但是胡春才认为其试验阶段过长,并没有太大进展。

    上海商学院流通经济学院院长周勇也表示,目前上海的便利店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家,市场已经较为成熟,不乏全家、7-11这类强劲对手,TESCO要想从这一市场中分到一杯羹也并不容易。

    胡春才则表示,这些超市想要生存下来必须得靠一定的规模,如果没有规模不可能活下来。

    另一位业内人士直截了当地断定:外资在小门店上的小打小闹的结果就是全部萎缩掉。在他看来,大卖场跟小门店在经营上完全不一样,本身有许多在大卖场不存在的困难,尤其是在配送方面,大卖场基本上是供货商将货品直接送入卖场仓库,但是小门店就需要一个配送中心或者中转仓,因为小门店需要的商品量少,且频次较高,不可能说需要几瓶酱油也需要供货商来送。

    胡春才告诉记者,外资在做大卖场的时候尝到甜头太多,当时的品牌、管理、人才红利都能支撑他们在大卖场的成本。而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新小区的增多,外资在这些小区选址没有任何优势,商铺一般都为私人所有,不会考虑选址的人是内资还是外资,而考虑更多的是谁给的钱多让谁租,同时政府也不会专门为了一个小门店为外资零售“跑腿”。

    再加上外资零售在国外都是上市企业,受资本市场影响大,许多投资者的眼睛在盯着他们的报表,如果小门店做得差,回报速度慢的话,就会受到一些人质疑,更不敢扩大规模。所以许多外资在发展多业态尤其是小型门店的这一步,迟迟跨不出来。

    在胡春才看来,小门店和社区超市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外资现有的小门店慢慢退出,而本土的社区超市反而有比较优势,因为其更灵活、不存在不适应消费者习惯的问题,并能以规模取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zhhz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