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DIANWEI

张殿伟

公告

张殿伟,从事商业管理、商业理论研究、新闻写作。资深商业研究管理者。曾在全国、河北主流媒体发表文章百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颠覆思维》现代购物中心解码、总经理感悟等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429

总访问量:2798185

要敢于“颠覆”

2011年03月18日

评论数(0)
             要敢于“颠覆”  
 
——张殿伟在石家庄铁道大学讲课(节录)之七
 
走入社会和企业,要想早日做出成绩,就要有敢于颠覆游戏规则的勇气。我给同学们讲一下中国航天总公司总工程师王永志颠覆钱学森以及导弹技术权威,推动了中国导弹、火箭航天事业发展的故事,大家可以从中悟到一些道理。

今年春节期间,也就是210日晚上中央电视台一频道上演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是一个纪实型电视剧。戏中情节都是真实的。

其中有一个这样一个情节,19646月底,钱学森领导的东风2号导弹进行试验。现场总指挥已经下达了发射命令,这时突然来人报告,导弹推进剂气化,推进剂不足,也就是燃料出现不足。请示导弹是否点火。总指挥立即命令停止发射。这一报告把在场的所有专家打懵了。钱学森在现场研究了若干方案,都被自己推翻了。他和各位科学家意见基本一致,如何增加推进剂,防止气化。或者增加推进剂,但是这样增加导弹重量,不可能做到。此时大家心急火燎。因为在两年前东风导弹2号试验,刚起飞就爆炸了,实验失败。所有科学家在钱学森的带动下奋战了两年,现在刚要试验又出现新问题,大家能不着急吗?

  当时戈壁滩骄阳似火,天气特别炎热。试验发射时,导弹射程不够,打不到落点。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给运载火箭肚子里多添加点推进剂,可无奈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站起来说:“戈壁滩天气炎热,对推进剂密度有影响。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这个年轻的新面孔上。毫无疑问,提出此见解的人是在场的军衔级别最低的——中尉王永志。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生。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任务。在场的专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为是天方夜谭。有人不客气地说:“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燃料?”你是倒行逆施。于是再也没有人理睬他的建议了。

  王永志并不就此甘心。他眼看导弹不能及时发射,情急之下,胆子也大了,他想起了坐镇酒泉发射场的技术总指挥、大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是发射场最高的技术负责人,又是技术权威。于是,年轻气盛的王永志鼓起勇气敲响了钱学森的房门。

   当时,钱学森还不太熟悉这个突然站在面前的年轻人,很客气地请他坐下,让他慢慢说。王永志汇报了自己对火箭加注燃料的分析,并提出了计算结果,如果从箭体里泄出600公斤酒精推进剂,可以使导弹达到预定射程。钱学森听得很认真,紧皱着眉头认真地思考着,并不时向他提出问题。王永志充满自信地汇报了自己的分析思路后,钱学森脸上露出了笑容,说:“行,我看这个办法好。”

 钱学森高兴地喊到:“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钱学森指着王永志对这个型号的火箭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说的办!”

 王永志没想到这位令他崇拜的科学大师竟能果断拍板支持自己的意见,他感到非常激动。但王永志非常清楚,方案被采纳并不等于发射成功,必须要经过火箭飞行试验的检验。

果然,火箭泄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1964629,中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接着连打三发火箭,发发命中目标。

这位无名、无地位的一般科技人员没有被权威吓到。颠覆了钱学森和其他几位科学家的意见,导弹终于试验成功。如没有王永志大胆颠覆思维,导弹试验可能还要推迟时间。

钱学森不仅记住了王永志的颠覆思维法,也记住了王永志。从此,钱学森对他有了更多的关心和培养。

   二十世纪60年代末,王永志被选调到这支研制队伍中,并晋升为远程火箭的副总设计师,

 1971年,王永志担任火箭首飞试验发射阵地技术负责人,首飞试验获得成功后,他主持这种火箭改型为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为我国日后发射返回式卫星做好了准备。

  这一年,中国二代战略火箭让马,钱学森推荐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有取得重大成功。

 199211月,王永志正好60岁,他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如今王永志已经是中国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是他和他的战友们把中国航天员成功送上了太空。

  对此,钱老兴致勃勃地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没有看错人他年轻时就露出头角,大胆进行颠覆思维,和别人不一样。”

   从王永志“颠覆”钱学森的故事当中,大家可以悟到,任何时候都不要迷信权威,迷信专家、迷信“理论”,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大胆颠覆传统,就能打出自己的新天地

   大家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吧?这故事也被颠覆了。一位渔翁,一天出去打鱼撒网。一到湖边,看到一只美丽的鹤和一个蚌在对话,看到渔翁,蚌立即合嘴,鹤常常的嘴被蚌夹住了。出现了鹬蚌相争的局面。渔翁恰巧看到,很高兴,面起裤腿直奔河面深处,可是渔翁一到那里,正要去捕捉鹬蚌,两个动物突然离开,鹤飞走了,蚌立即沉到湖底,渔翁猛扑过去,鹬与蚌不见踪影,但老渔翁掉进一个很深的漩涡,渔翁被谁夺去了生命。

  鹬蚌相争流传几千年,鹬蚌不是原来的鹬蚌了,他们有了知识,有了才华,他们早已经摆脱了那种不顾生命的残酷竞争,已经走上了合作的道路。

鹬蚌看似相争,实际上是计谋,相争是现象,他们相互合作淹死渔翁才是目的。只有淹死渔翁,他们才能有生存的环境。

然而,老渔民还是旧思维,仍然想用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旧观念去解决问题。结果被旧观念害死了。

试想,如果渔翁采用其它方法,如箭射,可以将鹤射死,各个击破,收获尽管少一点,但不至于命丧漩涡。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午餐是最昂贵的午餐。渔翁为了这个免费的“午餐”丢掉了生命。

没有颠覆思维,结果命丧漩涡

 大家都知道兔子与乌龟赛跑的故事吧?由于兔子看大乌龟笨拙,他在大树底下睡着了,结果乌龟取胜了。他告诉大家,兔子傲慢,结果输了,乌龟坚持,再坚持,结果赢了。

历史发展到今天,兔子说,我要颠覆,要改变名义,再与乌龟比赛一次。乌龟说,比赛可以,但要有点说法,什么说法呢,乌龟说,你在陆地当然你跑得快啦,这不公平吗。兔子说,行啊,那就公平一点,你说吧。乌龟看似笨拙,其实很聪明。他说,陆地赛一半,水上赛一半,这样公平,谁有谁的优势吗?兔子一听公平,就答应了。

乌龟在陆地尽管爬得慢,但是也爬到终点。在水里乌龟是强项,更没问题了。

但兔子呢,当它跑完陆地,就去过河,结果一下水,几乎淹死,挣扎着回到岸上。兔子还是没有有赢。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乌龟的颠覆,通过乌龟的革命行动,改变了游戏规则。

后来兔子变得聪明了,他要颠覆乌龟的规则。他说,在陆地上跑我帮你,我背着你跑。

乌龟感到兔子由于前两次失败,变得诚实了。再说,自己在陆地上爬,很受罪,火辣辣的太阳,沟沟坎坎,几百岁的老人了,经不起这样折腾了。就说,我也帮你,在过河时,你趴在我背上,我拖着你过河,这不是双方都好吗。两个家伙经过友好协商都同意了。

结果是什么呢?双赢!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说,这是竞争中的合作。这是兔子颠覆了游戏规则,兔子的革命成功。

龟兔合作,在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河里乌龟背着兔子过河,最后乌龟和兔子一起到达终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赢得对方,就要颠覆旧规则。拼死竞争,双方死伤严重,所以合作才是上策。

下面给同学们讲几个真实的故事,可以看到颠覆游戏规则的威力

二战中,美国空军因为降落伞的安全问题和降落伞的制造商发生了分歧。双方争执不下。原因是制造商通过努力,已经将降落伞质量提高到99.9%,但军方要求必须是100%合格率。否则,在1000名战士跳伞中,就有一名战士无辜丧失生命。降落伞制造商十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100%的合格率,没有100%的完美。空军多次交涉都无效。于是,空军想出了一个检验质量的新规则,他们要求改变检验质量方式。要求制造商从他们已经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意按比例挑选几个,要求制造商装备上身,亲自进行试跳。正式这种举动,让制造商意识到了100%的合格率的重要性。后来,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很快达到了100%

据英国历史学家查理、巴特森所著的《犯人船》记载,1770年英国政府宣布澳洲为其领地,英国政府决定把判刑之罪犯运往澳洲去,具体运送工作有私人船主承包,从1790年——1792年间,运送的犯人在途中死亡率很高,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和谴责。原来政府是按“上船的人数来付费的,为了牟取暴利,船主不顾犯人死活。从1793年开始,政府开始按”从船上走下来的人数”支付费用。那年,运送422人犯人,只有一个犯人死于途中

这一改革,创新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颠倒一下付费的的程序,从上船付费到下船再付费,颠覆思维出奇招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

希望同学们在就业工作之后,要有这这种颠覆的精神,在创新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待续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zhangdian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