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涛:让快消品更快销!

yangjiangtao

公告

中国快消品营销专家,中国本土十大营销策划公司-广州无形广告公司策略总监,从事广告策划、营销策划12年,主修《社会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目前国内最早将营销传播学与心理学方式解读和应用的理论研究者。首次提出《定位》理论左脑式营销的缺憾,主张“右脑”营销,提前进入消费者大脑决策,首次推翻“行为心理学式”传播模式,并提出“认知心理学式”的传播概念。代表性案例:《合生元》,语出:“宝宝少生病,妈咪少担心!”公司营销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4158180个人营销博客:http://blog.163.com/wowenjushi@126/Email:yangjiangtao@126.com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539

总访问量:1249690

和其正能否扳倒王老吉?

2011年09月02日

评论数(0)
 作者:孙鹏 杨江涛 
 
  假设和其正要挑战王老吉,该怎么挑战?我们喜欢把巅峰级的人物安排在一起PK,看看到底谁雌谁雄,鹿死谁手!同样在商业领域我们仍然保留着对角斗的观战渴望。可是现在已经不是假设,而是势在必然了!凉茶市场已经吹响了集结号,所有的局部战斗都是为了最终的会战,局部战斗的意义在于淘汰众多的初选者,而最终只会留下两个纠集了众多兵力的终极选手进行巅峰对决,通常这场终极决战没有弃权的选择。作为消费者兼观众的我们可以一边悠闲地享用着他们的产品,一边一览无余地欣赏相互攻伐的情景。

  和其正发家秘诀

  和其正能发迹重要的原因是乘坐了凉茶品类这辆高速成长的快车,和其正单靠自力很难取得如此高速的成长。凉茶品类在王老吉的大力宣传下,每年呈几何级数的倍增效应成长,和其正只需要“切分”得这个市场的部分“蛋糕”,就足以吃饱。

  那么和其正是如何切分得这块蛋糕的呢?和其正的成功是凭借中国市场的多层级结构间的壁垒获取的,王老吉在一线城市大鸣大放、攻城掠地时,却无法顾及二三线市场,多层级的中国市场为和其正提供了一个暂时安宁的港湾,和其正可以暂时不受干扰地成长。

  同时,王老吉对凉茶品类的不断教育影响到二三线市场,和其正刚好可以乘王老吉的“余荫”。借王老吉对凉茶的普及教育,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用一个形象的比方就是借王老吉修好的路开自己的车。

  和其正不但在层级市场上跟王老吉做了区隔,在产品上也跟王老吉做了区隔,并且把产品做得更适合二三线市场,比如:王老吉采用铁罐装,而和其正采用PET装,而且采用更大剂量的600ML装。王老吉打的是正宗,而和其正产地是福建,不如广东凉茶正宗,所以就走更大剂量的“实惠”线路。

  讲得更浅白些,和其正就是更适合二三线市场的凉茶。可以说和其正借助暂时的市场区隔把这场仗打得非常漂亮。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其他凉茶,销售额突破1亿的都难。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王老吉的“地头”上,其他凉茶品牌很难有生存的空间,而和其正就有效地避开这一点。避开王老吉的生力军,转而在二三线发展根据地,才壮大成今天30个亿的销售额。虽无法与王老吉的150亿相提并论,但对比大多数销售额不上亿的凉茶来说,已经是相当成功了。

  躲不过的一战

  可以说和其正与王老吉的竞争是在不同空间的竞争,是井水不犯河水,这种做法类似于早年的广东日化军团,避开一线市场的宝洁、联合利华到二三线市场发展根据地,但是我们看到今天宝洁的推广重心已经由一线市场向二三线市场下沉,这就迫使本土日化品牌的市场继续下沉,甚至颠沛流离到乡镇。如果宝洁、联合利华发扬宜将余勇追穷寇精神,继续追击下去,恐怕本土品牌只有到深山里“打游击”了。本土日化业被宝洁的“扫荡”得七零八落,这个结果告诉我们,不同层级的市场区隔壁垒只是暂时的,如果“农村包围城市”后只围不攻,不把“鬼子”的碉堡拔掉,迟早会遭受鬼子的“清洗”和“扫荡”。

  在中国是层级市场的区隔,在全球是不同国家的关贸壁垒,但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这些区隔也好,壁垒也好,迟早都会被攻破的,迟早会进入一个全球化的“公共竞技场”。在暂时的壁垒屏障下,品牌间的竞争亦呈“围城”之势,城中的弱势品牌不能总龟缩在城池内,必须要冲出城去杀开一条血路,而城外的强势品牌迟早是要攻城的。交锋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和其正在乡下的安宁日子只是暂时的,“老大”王老吉迟早会下乡“扫荡”的,和其正不可避免地要与王老吉进行最后的会战。狭路相逢勇者生!和其正没有回避的余地。

  当“实惠”遇到“正宗”

  如果和其正与王老吉正面相撞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论凉茶的正宗,王老吉当之无愧(虽然广东有更正宗的凉茶,但这个品类代表已经被王老吉夺冠),若论凉茶实惠,和其正实至名归。当“实惠”与“正宗”相遇时会是什么样呢?

  “实惠”遇到“正宗”时,就很容易暴露出自己是“低档”的弱点,“正宗”是有品牌附加值的,而“实惠”只能是生产成本控制的结果。并且一个是“高毛利”的,一个是“低毛利”产品,如果真的硬碰硬,那一定是“高毛利”的军团弹药更充沛,火力猛,赢面当然大。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如果和其正没有跟王老吉放在一起,他还是有自己的人格魅力的,但是一旦王老吉出现,和其正的“实惠”将变得价值极低,我们是个喜欢“贪便宜”的民族,也是个“好面子”的民族,但是如果让我们必须“二选一”,我想我们中的多数人宁愿选择“面子”,宁愿“死要面子活受罪”。

  说得更直接点,王老吉卖的是“品牌”,和其正卖的是“产品”,如果你还痴迷于实惠的“产品”照样能赢“品牌”的论点,我则无话可讲,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无论如何你得承认“品牌”是比“产品”更高级的商业形态。当“实惠”遇到“正宗”时,“实惠”的涵义就会发生变化,变成了“我实惠是因为我的确不正宗”。

  150亿是否已到“天花板”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王老吉冲破150亿后,是不是已经触到“玻璃天花板”了,150亿上面是否还有很大空间?

  如果你这么问,那我想反问一下,当初黄振龙凉茶是否也到一定限度也就“触顶”了?是的,甚至早期的王老吉(在诉求“怕上火,喝王老吉”之前) 也是很容易就“触顶”了,而改做“怕上火,喝王老吉”后,王老吉的财运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洪水一样滚滚而来。当初王老吉绝对想象不到今天可以突破150亿的销量,那么今天也是一样,我们面对未来时也一样想象匮乏,如果王老吉再进行提升,150亿后翻倍也不是没可能。问题是要找到什么样的诉求,什么样销售时机,什么样的通路支持,这个答案才是最难的。

  既然王老吉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和其正是不是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这个新的空间被和其正抢先占据,那么和其正有可能象当初王老超越黄振龙、邓老凉茶一样超越现在的王老吉,想想看,当初王老吉是如何超越众多的广东凉茶品牌的,我们认为王老吉的能打破传统凉茶的销售瓶颈,其最核心的策略的就在于“重新注解了凉茶品类”,重新诠释了凉茶的价值,传统凉茶是以“下火”功能切入市场的,使用机会有限,而王老吉对凉茶的注解是“预防上火”,把凉茶从“药效”去功能化到“饮料”,大大拓宽了凉茶的使用机会。所以王老吉一下子突破了传统的凉茶在一个亿左右徘徊的销售瓶颈。

  王老吉通过重新注解凉茶,突破了传统凉茶销售的“天花板”,所以若想让150亿再翻番,不是在“防上火”这个基础上继续渗透,需要的是改变运行轨道,而不是在这个原有的轨道上加速。

  重新注解凉茶

  时至今日,王老吉一路过关斩将,将销售额冲高到150亿的销量。我们发现王老吉突破销售瓶颈的精髓在于“去功能化”,我们不禁在想,如果王老吉继续“去功能化”,连“防上火”的功能也卸掉,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笔者曾在另一篇文章里提到,可口可乐就是通过不断的“去功能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软饮料。王老吉是否也能继续“去功能化”呢?这个答案本身不能用是与否来简单地回答,问题在于这种“去功能化”的微调尺度,甚至是要创造性地重新解读,而不是简单地卸掉功能就行了。
 

  我们看看近来王老吉的宣传,就会发现王老吉其实也意识到这一点了。

  “越夜越精彩!”

  “不怕上火!”

  王老吉想突破“防上火”的功能性限制,而把焦点放在消费者的行为上,拓宽品牌的“使用条件”,但这种“欲语还休”的诉求,更多地还是被“怕上火,喝王老吉”的主流声音淹没了,消费者心没有灵犀,也无法感受到这种暗送秋波的涵义。

  白云山凉茶似乎也发现了“去功能化”的秘密,所以提出了“可以经常喝的凉茶”,可惜白云山发现了问题,却以简单粗暴的拙劣手法来解决。没有去重新注解凉茶,而以一个机会主义者的身份想多分一杯羹,这注定了白云山凉茶是凉茶中的“流寇”。

  革命实践的成功等于革命理论的失败,王老吉已经“革命”了一次了,而且非常地成功,而通常在成功后的富贵温柔乡里,成功者很难迈动再革命的步伐,王老吉会放弃“怕上火喝王老吉”的成功基石而重新再去注解凉茶吗?简直是不可能的。

  但对于挑战者来说,一切皆有可能,喜欢革命的永远是无产阶级,资产越多的人越不愿意革命。问题是和其正是否是一位勇敢面对强大对手的挑战者,还是只想苟安一隅的寓公。

  和其正如何应战

  假定这场战争不可避免,我们认为和其正是不能屏障二三线市场的层级区隔来阻挡王老吉的,也不能用自己更“实惠”的产品与王老吉进行抗衡,更不能夜郎自大强词夺理说自己是“中国凉茶”就能了事。

  “随身装”一说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凉茶从被王老吉定义到“防上火”的那一刻起,凉茶的主要消费场合就被定义在了餐饮,人在吃东西时间才会想起“上火”,而吃饭时想起“上火”对铺货在餐饮渠道的王老吉是最有效的拉动购买因素。无缘无故在街上不会想起“上火”的。所以PET包装,对这个品类的帮助并不大,我们最近才知道加多宝并不是没有拿到广药对PET的授权,而是实在讲PET装对凉茶的帮助并不大。在餐饮消费场合里,铁罐装已经满足了放在餐桌上喝的需要。PET装纯属多此一举,反倒影响了王老吉识别的纯粹性。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其正的包装是赢在了600ML的“实惠”上,而不是赢在PET的随身效果上,这一点和其正必须要明白。

  我们要明白和其正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王老吉的创造性“拷贝”,和其正完全遵从“相同、相似、相反”的三相原理,对凉茶的属性、功能保持了与王老吉一样的口吻,而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层级市场,所以在产品包装形态上进行了创新。说到底和其正是一个成功的“改良者”,不是一个“革命者”,当和其正与王老吉最终狭路相逢时,和其正是否一改自己“改良者”的身份,摇身变成一个“革命者”呢?这仍是个未知,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两者狭路相逢时,和其正若仍以“改良者”的身份出现,祈求“和谐共处”是不太可能的,既然老大王老吉是对的,那他凭什么要让你“改良”啊?这个“改良派”最终也会被逼上梁山成为“造反派”,与其早知道这个结果,那还不如一开始就“造反”王老吉呢。

  怎么“造反”王老吉?其套路跟当初王老吉当初造反传统凉茶的方式一样,那就是改写凉茶的定义。你王老吉对凉茶的定义是“防上火”,我和其正偏偏不这么认为,这一点和其正应该学学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一定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一定反对。索性跟王老吉来个背道而驰。

  当然和其正不应只是为了反对王老吉而存在,反对王老吉是表演给消费者看,本质是为了分得凉茶的更大份额。并且要在不同的注解里不断累积自己的品牌价值,而不是用更大瓶的“实惠”搞倾销。你和其正也跟着讲凉茶、讲下火,实际上是在做凉茶品类的公益事业,而凉茶公益事业的最大收益者还是王老吉。

  当初清扬化了5个亿的广告投播,去抢占去头屑的定位,试图把海飞丝从宝座上拉下来,而结果是适得其反的,清扬只知道力敌,而不明白心智的自然规律。你只要讲去头屑,就是为去屑洗发水品类做公益,而公益的最终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海飞丝。与其这样清扬还不如把5个亿分一半赠送给海飞丝,这样海飞丝至少还会说一声谢谢。

  看看威露士是怎么做的,既然杀毒水这个品类的定位已经被滴露抢占了,威露士就不必跟滴露在品类上争个你死我活了,而是把自己的品牌定义到“一起洗”的使用时机上,想想看,“一起洗”与“杀毒水”这两个价值,哪个离消费者的思考端口最近?反而是“一起洗”有更高的“进球率”。聪明的威露士是不会去帮杀毒水品类做公益的,它只为自己的品牌储值。

  “正需求”与“负需求”

  和其正也该为自己的品牌积蓄储值了,而不是卖更实惠的边际利益给消费者。这就需要和其正重新解读凉茶了,如果重新解读,和其正可以参考一下江中健胃消食片,关于江中健胃消食片,品牌的解读已经不是“健胃”或者“消食”了,而是“多吃”。

  健胃消食是解决问题的“负需求”,“多吃”才是扩大消费时机的“正需求”,把自己的品牌定义在“正需求”上远远优越于定义在“负需求”上,江中健胃消食片经由这么一个小的整容手术,就使得自己的销售额翻了几十倍。江中健胃消食片的成功正是因为把品牌立根在了消费者的“正需求”上。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防上火”,其-全球品牌网-性质不也是更靠近解决问题的“负需求”吗?即便是这样的负需求,王老吉还卖出了150亿,如果导归成消费者的正需求,再去翻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王老吉会不会自己重新改写对凉茶的定义?那要看王老吉有多大的变革决心,所以王老吉可能有革新的想法,却未必有革新的能力,这个阻力非常大,因为这个阻力是它自己。

  如果和其正在“正需求”里重新定义凉茶?那么和其正将收获的不是如何自保的问题,而是收割凉茶新一轮的增长。

  从行业本质来注解

  只有对行业本质有更深刻的认知,才会有更好的注解,黄振龙、邓老对两场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呢?是“下火”,表面上看也没错,凉茶在广东范围就是下火的啊!但是你仔细想一想就知道这种认知是有问题的,“下火”是功能化产品的使命,换句话说是药品要解决的,而你装在饮料瓶里,本质上你是个饮料,却在干药品要做的事,这不是本身就有问题吗?

  所以说,做光绪年间就做凉茶的黄振龙做了近200年,都是凉茶的门外汉,他们并不了解作为饮料凉茶的行业本质,所以你现在看到黄振龙仍然在以中药铺大葫芦的形态在“卖药”。当然黄振龙是永远不会承认自己认知有问题的,因为他认为自己就是药。那我们就不跟他争执了。

  王老吉对凉茶的认知更为本质,既然当饮料卖,就不能卖功能,但在那个阶段完全卸掉功能性也就失去产品特色了,所以王老吉“防上火”的凉茶世界观,抓到了行业的本质。至少在那个阶段王老吉做得很本质。

  麦当劳对快餐业的行业认知不是“满足饥饿”,更不是汉堡、薯条的“美味”,而是“欢乐”,所以汉堡王老是说自己的汉堡比麦当劳的好,是没有意义的;必胜客欢乐餐厅,把欢乐都提上自己的“宪法”了,棒约翰还在说自己的披萨比必胜客的强多了,也是不明就里。

  但是我们知道“防上火”仍然是解决问题的“负需求”,很明显这仍然不是凉茶的行业本质,至少不是凉茶作为饮料的行业本质。事情的真相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地拨开才能看到,而无论是王老吉还是和其正,谁先认知了行业本质,谁就拿到了凉茶江湖的倚天剑和屠龙刀。真的,有时间经营的问题恰恰是抽象的哲学问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yangjiang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