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古谭,水哥论道

乞讨营销学:温情好过凶残

2015年03月14日

评论数(0)

  楼下的天桥人流密集,每天都不曾断息,只能在午夜听到独行的哒哒声。就是在这样一处公共空间,却成为一些人“工作”的平台,他们就是职业乞讨者。对于乞讨很多人褒贬不一,但是反感应该在大多数,因为它破坏了人的基本信任和同情,伤了感情。当人性在表演面前软弱无力的时候,欺骗已经随之而来,最后后悔不迭,就像一剂麻药让人无法抗拒他的“醉”。可在全民可骗和网布天下的时代,乞讨者的行为越来越失去市场,就像人心也被麻痹,传统骗术已经掀不起波澜。新时代,他们也该变一变了。

  同一个地方,我被一阵哀嚎吸引,之间前面围拢了一群人,而且越聚越多。我也凑热闹过去,原来是一对学生模样的乞丐在痛哭,边哭边拜,甚是凄凉。同样的道具,同样的服饰,相似的人生苦难就在这一片片的泪花中变得柔和和真实。大家纷纷解囊,乞讨者更加卖力了。人性虽恶,却看不得他人比自己凄惨,总会有善念在一瞬间冲破心灵的自我束缚,做出有违自己行为的事。乞讨者你又赢了!只是从平淡的跪地等待加入了立体的声情表达,场景就丰富了起来,人性就调拨起来。

  

  我一直觉得乞讨是一种营销,在抛去“面子”之下,大家都是一路人,因为同样从事着差不多的行业。就此也对遇到过的骗术做过总结,无非以下几个大类。

  一、凶残乞讨。断胳膊断腿,口眼歪斜,或是浑身伤疤,总之看去上无比凶残,将人性中那点善良都给吓跑了。由单纯骗钱的“罪”变成了人性赤裸裸的“恶”。我看到这种情况只能是避而远之,哪还敢将善意或者虚伪的施舍投递过去。进而是愤怒,视人如家畜,怨恨无人管理。都说这类人背后有组织,而且那些伤痕都是人为所致,可是让人恐惧的乞讨行径终究不会赢得“同情“的市场。

  二、落难乞讨。衣着光鲜,富态可掬,就是想冲你要钱。曾经在罗湖汽车站碰到过一个老乡,口音相似,面容相熟,完全忘记了欺骗的存在。以亲人般的热情资助其离开,还奉上了一顿晚饭钱。可没过几十步就回过神来可能是骗术,大呼上当,骗了感情和对家乡人一贯的印象,心累。其实这种乞讨还是可以赢得一定市场,因为毕竟是温柔一刀,让你疼的微笑。后来看电视上有两个假扮驴友的人被暴打,我觉得纯属倒霉,因为他们碰上了两个想要逞能的东北人。那种瞅一眼都可以干起来的性子,看不上眼也属于正常。再有一次让我感动的是一个200斤左右的胖子假扮上班族乞讨,直挺挺的跪地不起。我钦佩的不是他的骗术,而是这种敬业的精神。200斤让站一会我都觉得累,别说是跪着了,真心为他点赞,但钱还是免了。

  落难乞讨是最常用的方式,博取同情是立足点,在这个基础上衍生了无数种落难情节。演的好的,“消费者”原意给钱,北京不是有乞讨者三套房吗?他演的不好,立足点不对,我估计也很难有生意成交。

  

  三、卖艺乞讨。这个是唯一可以称之为职业的一种,自古传承。有武术表演,有吉他弹唱,有二胡独奏,有歌曲联唱,总之有让你掏钱不“累”,乞讨者也有尊严。尤其在音乐演奏这一块,当真出了很多明星,在各大选秀赛场崭露头角。在国外街头艺人还是文化的象征,得到推崇。当然,如果只是卖艺没有人会责备,但是卖艺这个人沾上了国家荣誉,那就是另一码事,比如那个张尚武。如果他只是在地铁卖艺,我同情他,但是当他和彪哥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开始反感,因为他没有一个卖艺乞讨者的骨气。“艺”就是自己的产品,产品的好坏绝对顾客的消费多少,真有水平的也能成为高收入者。

  

  第四、作秀式乞讨。很多是操手在后面谋划,为博眼球。这已经超出了乞讨本身的意义,完全是作秀行为。人人都有一颗上进的心,至于行为就不好评价其好坏。在道德已经不在伦理考虑之下,那行为就无可厚非。无论你是扮演嫦娥怀抱玉兔,还是火星人太空落难到地球,都是做的传播生意。只是他要的是名,不是钱。它的平台是全国视野,不是眼前的施舍。

  

  乞讨是门学问,可以看到心理学知识在里面的充分运用。让人无偿给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人心把握不准将“一毛钱都不给我”。而乞讨行为的大肆存在,也证明了它有这个市场,一个人心的市场,充满了同情和赎过。过于凶残的方式只能让人反感,温情才符合“消费需求”的心理底线,在这个平台上也会有无数发挥的空间。

 

  高山流水,难觅佳音;君之所至,耀辉厅室。共享今文,畅聊天下;怀梦古谭,赞我中华!欢迎光临水哥微信公众号:今文古谭,这厢有礼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