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章强品牌营

石章强品牌营

公告

石章强:正高级经济师。锦坤品牌创始人、上海品牌委秘书长、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国家名片提名人和终审评委。清华品牌学院院长、上海交大EMBA私董会导师、华东师大研究生导师。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评审专家、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家委员、中国名牌智库研究员。出版了15本畅销专著,辅导服务了20多个世界500强、50多个中国500强、100多个城市品牌,200多个上市公司和300多个行业第一品牌。微博微信@石章强品牌营。

统计

今日访问:506

总访问量:3541668

九江该如何用IP做好城市品牌顶层设计?

2021年03月31日

评论数(0)

当年连宁波也看不起的全国仅有的五个沿江开放城市九江,如今连省内的宜春和上饶都似乎把她甩在身后了,更别说南昌和赣州了。一座拥有名山名江名湖名城名人的“五名之城”是如何沦落如此的呢?在新时代下,九江还有机会翻身并重新崛起吗?


九江该如何用IP做好城市品牌顶层设计?

文/石章强(锦坤创始人、上海品牌委秘书长)


现如今,在网上搜索九江的相关信息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主题:“九江、赣州、上饶谁是江西第二城市”的讨论很是热烈,九江、赣州之争最为激烈,每个观点也都有相应的事实材料来支撑:GDP规模及增速、人口、高校、从国家层面到区域层面的战略发展规划、经济结构、城市文化……

结论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讨论背后所反映的是江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和竞争的格局在发生变化,反映的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全新的内外部环境。

不同时代,不同的经济环境,每个城市的发展动力是不一样的,发展建设的方向也就各有不同。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度重磅图书石章强新著《城市品牌顶层设计》指出,结合时代潮流,找准定位,做好城市品牌顶层设计,最大化地发挥每个城市在区域发展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才是最合适的最有效的发展路径。


曾经江西二号城市的落寞:时也?运也?


先来看一组数据。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赣州的GDP总量与增速都持续略高于九江。严格的说,九江在江西总体的发展中还是领先的,尽管“赣州反超论” 日盛,但其优势并不明显。事实上,单就GDP一个维度,赣州早在90年代就已经超过九江,且一直保持着相对的总量优势:1991年,九江GDP50.25亿元,赣州64.97亿元,1995年九江143.08亿元,赣州161.82亿元,2000年则分别是213.12亿元和266.20亿元。

看到这个数据,就会发现所谓谁领先于谁的争论很无聊。自九十年代开始,赣州一直就是“一直被跟随,从未被超越”的那个,作为江西的经济总量第二大城市已经好多年,而九江“第二城市”的传说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故事,久远到鸦片战争时期,九江作为沿江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九江凭借其地理优势,引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工业和对外贸易,才在江西各城市中迅速冒头。港口贸易不再只是广州专营,传统上长江-赣江的南北轴状航运商贸崩溃,变成出湖口进长江的以九江为中心的放射状态势,这一变化将江西的很多地方由通途变成了偏僻封闭地区,比如当年的南安府大余县。但是九江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整个江西的码头,一度有江西最早的近代工商业,在一些方面比南昌更先进,这至今都为九江人所骄傲!

建国以后,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使得内向型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机遇,赣州作为江西省面积和人口第一市,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开始发挥作用,区位局限也被打破。九江的一度领先,是先进生产方式对落后生产方式的降维竞争的结果,其本质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领先,被赣州超越,是因为这种文明的优势不再凸显。

因此,明确九江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制定九江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品牌顶层设计的前提。关于九江在区域发展和国家规划的层面的战略和定位,可以从三份文件中看出来。


九江三次错失了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


第一份文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是江西的第一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范围包括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平台”,包括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去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第二份文件是《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

2014年正式实施,规划范围包括南昌市、九江市所辖全部县(市、区)、开发区,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990.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421亿元。规划基期为2012年,规划期为2013-2020年。其发展定位可以概括成四句话,江西发展升级引领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要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其发展目标是形成一纵两横的经济发展格局。

第三份文件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5年经由国务院批准下发。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大城市为中心的超特大城市群组合 ,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占地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面积确为世界之最,是长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该规划旨在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作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第一份文件奠定了九江环保生态经济这一城市发展的底色,第二份文件明确了九江与南昌协同发展的关系,依托于南昌,打造江西的省级副中心城市;第三份文件则从更广阔的空间上,看九江与周边城市圈的产业支撑作用,规划九江的差异化发展方向。这三份文件,将九江的发展诉求描绘得很清晰了。

基于这三份文件,我们再来看江西省内九江、赣州和上饶三个市的竞争与发展定位。

九江的核心优势在于生态环境优势和工业产业基础优势,有着以庐山为核心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在生态休闲旅游日益发达的今天,鄱阳湖有机会成为另一个旅游重心。九江省级副中心的区域定位,将与赣州竞争省内的发展机会,是相比于其它市级区域发展很突出的政策优势。与此同时,九江面临着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可以依托造船业、非金属材料、纺织等产业的产业优势,承接沿海经济产业转移,强化区域工业能力;同时,国家层面的产业升级将最大限度地释放九江文旅产业的势能。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度重磅图书石章强新著《城市品牌顶层设计》认为,在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庐山不再是九江唯一的名片,九江城市品牌的打造和产业品牌的发展,需要全新的城市顶层设计。否则,九江就永远在散点试错中徘徊不前。


庐山IP能否引领九江未来大发展?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庐山是九江最大的IP,最具识别度的城市名片。

“不识庐山真面目”来自苏轼的经典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很好的记忆要素,也正是如此,它成为城市营销最经典的口号之一

经国务院批复的星子县经过部分行政区调整后成立了县级庐山市,统管多头管理的庐山风景区以及相关行政区,给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其实,这也是九江为了打好庐山这张牌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将庐山市打造成为江西旅游业发展龙头,重塑庐山世界名山、人文圣山辉煌。2014年,成立的庐山旅游发展集团,更是旨在更好地开发庐山旅游资源,加快九江向旅游强市迈进的步伐。

在九江,旅游景点当属庐山最为有知名度,庐山就是九江旅游的一面旗帜。九江市坚持强调打好“庐山牌”,多次强调围绕“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的旅游布局,发挥景点联动优势,就是以庐山为龙头,推进旅游一体化,形成全市各景点一体化营销、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开发。

在这种强大的政策推动下,,2016年庐山接待游客数占九江全市接待游客总数也只有37.8%,旅游收入占比还不到30%。但实际上,2016年九江市接待游客1.2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亿元,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这其中庐山的比重远远低于黄山之于黄山市、井冈山之于吉安市的贡献占比。

上世纪八十年代,庐山的境外游客是黄山的十倍,如今庐山境外游客只有黄山的四分之一。2015年,黄山接待游客是4665.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0.7亿元;而庐山在2015年的接待游客只有150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51.3亿元,均只是黄山的三分之一左右。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不是九江的全部,庐山也承载和引领不了未来九江的大发展。

庐山是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全国争相打造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多元化的背景下,庐山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体验的旅游价值被稀释了。而且,庐山所关联的是“旅游”和“文化”两个标签,容易给九江打上“旅游城市”的烙印,势必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

依托于庐山风景区,九江政府需要着力推进从旅游城市向文旅城市升级,从文化旅游观光向旅游、康养和休闲产业打造升级。

尽管目前庐山每年的旅游人数依然在上涨,但现在单纯作为一个观光的目的地,庐山已经成为一个被过度开发的IP,但作为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庐山的能量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如果要持续挖掘其旅游目的地的价值,需要不断扩张、挖掘其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在保护好自然风光的同时,提升旅游及服务的体验。这是九江持续围绕庐山打造城市品牌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九江想要发展成江西文化旅游业的龙头,太需要打好庐山这张王牌了。对于庐山自身而言,也还需要继续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打响庐山这张品牌,塑造庐山品牌的美誉度。然而,建造庐山IP能很好地推动庐山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促进庐山问题的解决,进而打造庐山产业链,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让九江真正地打好庐山这张王牌。

前漫威主画师Walter McDanicel就说到,“真正的IP是可以永久存活的。中国目前的IP不能叫做IP,只能叫做品牌。品牌有生命周期,到了一定时间会死亡,但IP不会。”

庐山不会倒,更不会消失,除非是世界末日的来临。庐山自身就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建造庐山IP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深挖庐山的文化精神层面的价值和独具的特色,建造具有长久生命活力的庐山IP。

建造庐山IP,需要找到庐山最独具的特色,以这个特色为切入口来定义庐山IP的主题,辅导和服务了100多个城市品牌、200多个上市公司和300多个行业第一品牌的锦坤专家团队认为,庐山的文化内涵是相当的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要找到庐山的“文人墨客”这一最鲜明的特色和底蕴进行IP化开发。

1、教育名山:公元1180年,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他建立的庞大的“理学”体系,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2、文化名山: 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或陈运和等诗文名家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有相当不少脍炙人口的名人作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鲍照的《望石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还有毛泽东的《登庐山》等等。庐山不仅在诗词方面有非凡的作品,庐山的山水画也不乏名家名作,有顾恺之的《庐山图》、宗炳的《画山水序》,还有唐伯虎和高僧慧远都创有佳作。另外,一部以庐山为北京的爱情片《庐山恋》,是“文革”结束后我国首部以爱情为主的电影,剧中人物开创了“中国银幕第一吻”的经典一吻,并且该片的播放次数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3、宗教名山:“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尤为重要。至今,庐山仍存有: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诺娜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清真寺、文殊塔等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宗教建筑。

4、政治名山:庐山是民国政府的“夏都”;是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腹地的独特代表;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六七十年代,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三次重大会议。毛泽东曾在居住在庐山。

可见,庐山的文化底蕴是很深厚的,每一种“名山”都是庐山的特色,各特色名山聚集、揉成一团,构成的是庐山的特色体系。并且这每种特色的背后都富含有不少特定的故事内容,都能传达出令人们向往的普世元素,如对教育的重视、传统文化的欣赏、宗教的信仰和对红色文化的敬畏等。其实庐山就像是《西游记》和故宫一样,是个庞大的超级IP,但是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庐山IP时,就需要抓住其中的一个特色,以这个特色为庐山的核心IP主题,以点带面整合其它扮演辅助角色的特色。

很容易让大家认可的是,红色文化在众文化中最具权威性,以红色文化来开展红色旅游当然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虽然庐山也有政治文化背景,然而,红色文化对于庐山来说并不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提到红色文化城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北京、重庆、南昌、延安、井冈山、遵义、嘉兴、瑞金、湘潭、黄冈等。且不说其它城市,就说江西省内的南昌、瑞金和井冈山,南昌是“打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瑞金是国家领导人钦定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井冈山是“革命根据地”,而庐山则没有这种权威性的明确的红色招牌。在百度百科的“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中,在江西省的那一栏里也没有出现庐山,所以庐山打红色旅游口号显然没有像南昌、井冈山和瑞金那种与生俱来的优势。

相比较而言,“文化名山”适合作为庐山宣传的特色。首先,庐山的名人足迹和名作颇多,这是庐山的天然优势;其次,可借助这些名人名作,挖掘名人名事,发挥出潜在的巨大能量;最后,“文化名山”作为庐山IP的特色,将会有更多的故事内容呈现,这也是打造IP所必需的基本元素。所以,建造庐山IP就要锁定庐山的这个最大特色和超级主题——文人墨客!

当然,庐山的IP化营销和品牌化打造,只是大九江未来发展的一个面,而另一个面则是鄱阳湖,另一个更大的具有超级释放力和延展力的城市和产业超级IP。

其实,前文提到的三份文件,为九江描绘出一个全新的发展蓝图。在这个蓝图中,最核心驱动力是鄱阳湖及与之相对应的湿地生态经济,这是九江未来的城市发展另一个核心驱动力,其本质是工业产业升级。这让九江具备了扩充庐山之外的例外一个IP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度重磅图书石章强新著《城市品牌顶层设计》认为,九江已经进入文旅与工业产业升级双驱动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是九江全新的发展诉求。

如果说,庐山代表这九江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么,鄱阳湖就代表着九江蓬勃的发展生机。新的城市品牌顶层设计,需要将这个发展诉求准确地传达出来。


从庐山到鄱阳,九江城市品牌顶层设计需要“四化”?


九江的城市品牌顶层设计,首要的任务是改变“九江=庐山”的固有认知,凸显依托于鄱阳湖经济圈带来的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

总体上,依托于九江和鄱阳湖两个IP,九江的城市品牌顶层设计可以四步走:

第一步,城市品牌名片化。以庐山和鄱阳湖为城市名片,确立文化底蕴与生态经济双驱动的城市品牌形象,完成从旅游城市向生态宜居城市的升级,对外完整传达生态宜居与工业产业升级的城市发展诉求。

第二步,城市品牌传播化。对内强化文化认同,提升凝聚力,对外进行有效传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九江因庐山而扬名,因此传播的策略是依托于庐山的品牌认知度,带动鄱阳生态经济的认知度,并强化后者与九江的关联认知。

第三步,城市品牌产业化。构建政策框架,强化基础建设和产业资源整合,集中精力招商引资,吸纳、培养人才。

第四步,城市品牌IP化。围绕庐山与鄱阳湖两个IP展开城市品牌营销,需要持续丰富这两个IP的内容核价值内容,使之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向匹配。

而在九江城市品牌顶层设计的“四化”过程中,城市品牌产业化是“四化”重中之重,需要从政策上、交通上、旅游上、产业上和人才上等五个重要维度进行顶层设计和底层运营,才能真正实现从庐山到鄱阳的双IP联动,并实现九江城市品牌的名片化、传播化、产业化和IP化。

1. 构建政策框架,为九江的城市升级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前文提到的三份文件,已经完成了宏观政策环境的建设,对九江而言,需要落实的是在宏观的战略规划下涉及到产业落地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完善。

具体包括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所涉及到的经济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科教兴城及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

除此之外,一个略显尴尬的事实是,从历届九江市领导的升迁路径看来,九江的工作履历更像是一个跳板,领导班子稳定性不足导致政策的延续性大打折扣。

改变这一现状,是九江更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亦是九江市委市政府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必须正视并努力改变的最重要的组织保障。

正如此前的湖北省一直没有理顺与武汉市的关系一样,没有理顺之前,武汉发展和湖北发展完全两张皮,武汉一度跌落到全国20位后;自从理顺后,武汉才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就算疫情肆虐的2020年,武汉依然坚挺地守住了全国前10的地位。

2. 围绕现代化交通体系,强势快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打造高铁、机场为代表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是一个城市在新经济时代能否利用好战略性人口红利和产业转型升级机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没有之一。

九江-南昌号称国家级的交通枢纽,但交通体系还停留在航运时代和普铁时代。曾经九江的交通在全国地级市中引以为傲的,在绝大部分城市不通火车的年代,九江已坐拥九江站和庐山站两个火车站,还是京九铁路的枢纽节点城市,被号称为小京九。当年的宜春、上饶等兄弟城市却是被九江的铁路和航运交通优势远远地抛在身后的。

但是,当高铁和航空时代来临时,九江却还躺在以前的功劳薄上睡大觉,不仅错失了高铁,甚至连早在1996年6月18日通航的全省最早布局的地级市机场之一的九江庐山机场扔在旁边不闻不问,任其荒废,据说已经是“三飞三停”了。

相反,当年被九江的铁路和航运交通优势远远地抛在身后的宜春和上饶,不仅于2013年和2017年开通了宜春明月山机场和上饶三清山机场,还成为江西省内位居前列的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突破了80万和50万,虽然通航时间只有短短的5-7年,而九江庐山机场则是1996年通航后“三飞三停”了,规划的100万的旅客吞吐量最高峰也只有10万不到,2015年第三次停航后到现在还没有恢复通航。

与此同时,宜春和上饶均开通了高铁,成为全国高铁大通道中的重要一环。以上海出发为例,上海到上饶的高铁每天达到了11趟,2-3个小时即可到达,上海到宜春的高铁每天也达到了6趟,4小时左右亦可到达;相反,上海到九江的高铁只有可怜的2趟,到达时间均在5小时以上,基本上超过了人们出行时心里所能承受的高铁时间底限。

九江的交通网络是亟待提升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再怎么拼死拼活地全员招商也解决不了真正的发展障碍。

到目前为目,进出九江的列车、高铁班次依然寥寥。截至目前为止,上海到九江的高铁每天仍然只有两个班次,而且属于运输线的末端。现今九江铁路运输还在吃京九的老本,大多是纵向的,横向的高铁线路严重掣肘经济发展。庐山机场更是三开三停,提升现有机场的运营能力,充分评估昌九的协同关系,对机场的合理选址是九江建设机场的前提。

3. 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拓展宽度,挖掘深度:庐山之外,再造一个5A景区

九江的旅游资源远远不止一个庐山,具备5A景区潜质的景点和景点聚落也是有的。庐山西海、都昌鄱阳湖都具备这样的潜质,最大的局限在于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建议后面会展开。在此文的调研和写作过程中,好在庐山西海已于2020年12月底终于获评为国这5A景区了

在5A风景区的打造上,九江可以向上饶、宜春学习。上饶有3个5A景区,是江西省最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只是基础,政府的重视和系统的规划发展才是重点。宜春的明月山的5A之路也是有力的印证,在锦坤的专业建议和战略指引下,宜春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与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对景区价值进行二次挖掘,明月山风景区从提报到通过5A不过5年时间,更是创造中国5A的申报记录。

除了横向拓展,九江现有的景区的开发深度上也有很大的作为空间和提升可能。

白鹿洞书院作为四大书院之首,仅仅作为文化观光景点太大材小用了,盘活其背后的程朱理学的历史文化价值,将会极大释放白鹿洞书院的IP能量。在这点上可以借鉴岳麓书院,将历史文化与当代的教育、文化研究相结合。

旅游资源延展和优化组合,推动旅游产品创新。依托于自然风光的旅游是不可持续的。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和重体验,为九江旅游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依托于九江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主题化、人群细分,提升旅游的体验,是九江旅游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旅游产业可以和生态相结合,围绕鄱阳湖进行生态旅游、家庭亲子、养老等场景和主题细分,将创造全新的发展空间。

4. 从产业落地的维度,可以分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两个层面

前文提到,九江具有良好的造船业、非金属材料以及纺织业产业基础,这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战略新型产业则聚焦电子信息原材料与光伏产业。依托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的工业产业升级,地处中心的九江可以建设中部展会城市,发展展会经济。

而实际上,临近的宜昌、黄石、岳阳、安庆、芜湖等当年远逊于九江的沿江城市,不管是资源还是文化亦或是产业均不能与九江相提并论,但如今却在很多方面已跑到九江的前面,不仅成为武汉、长沙、合肥的副中心城市,更是成为长三角和江浙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相反,2004年开始推进和实施的昌九一体化,如已经17年过去了,也未见有真正的实质性成效,不仅昌九没有开花结果,连南昌也在与长沙、合肥的角逐中远落于下风。

靠依赖或凭借南昌辐射发展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九江必须跳出江西立足长江中游和长三角产业转移来做好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品牌打造,否则,连赣北的景德镇都要超过九江了。

5. 产业发展,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才能持续提供发展动力

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远有宁波、深圳,全力打造本土的高端学府,宁波大学和深圳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吸纳以及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了有吉安的井冈山大学、抚州的东华理工大学,都是在科教领域里值得九江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前文提到的岳麓书院发展模式,也可以为九江所用,开发白鹿洞书院的科教价值。

但实际上,九江的高校发展,实在是老牛拉破车,越走越慢,越拉越后。一方面源于九江当地政府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性,另一方面源于江西政府缺乏整体性布局和突破性支持。

想当年,九江财专出了个教育强人校长,以九江财专为依托,借助九江财专原有的军队资源优势和背景,整合了当地的九江师专和九江医专快速升格并成立了九江学院,以此为节奏,要不了几年就可以再升格(复名)为九江大学……只可惜,据说这么一个教育强人却成为教育改革的牺牲品,九江大学的美好未来到今天依然还只是海市蜃楼而已。

再看看周边的宜昌、黄石、安庆、芜湖等,分别通过各种方式用尽一切可能拥有了三峡大学、湖北师大、安庆师大、安徽师大、安徽工大等,每个城市还有2-3家二本的学院正在升格为大学的筹备进程中。

相反,九江唯一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九江学院在最近的一次申硕中依然还是没有通过,升格(复名)为九江大学再次变得遥遥无期了。从这足可以看出九江市和江西省相关领导的态度和作为了。


近代九江是一个“因商而兴”的城市,但“由商而工”没有做到,因此也就没有实现“依工而盛”。

近几年深圳赶超广州,宜昌超越黄石,衡阳超越岳阳,芜湖取代安庆,都在揭示一个道理:城市的持续发展与企业和产业的本地化紧密关联,更离不了城市的品牌顶层设计和产业的底层运营。

对于九江而言,旅游城市是一个重要的标签,但此外更应抓住昌九一体化、环鄱阳湖经济圈和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将企业与产业的本地化基础夯实,赋予新的使命,一以贯之的品牌顶层设计和一如既往的产业顶层运营,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提供持续的结构化的发展动力和源泉。


(本文原载于石章强畅销新著《城市品牌顶层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度重磅图书,2021年1月底2月初即将全国全面上市。石章强系锦坤创始人、上海品牌委创始秘书长、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锦坤系全国知名品牌服务商,专注于连锁与互联网品牌营销服务,先后辅导服务了近500个一线企业、300多家行业第一品牌、200多家上市公司和100多个城市品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石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