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外卖获AI科技进步奖,人工智能将成为外卖下半场关键变量?

承载载

公告

近期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值得注意的是“吴文俊奖”在商业领域并不特别出名,但是在学术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所评选的单位都有着极为严苛的学术标准,由各顶级机构高校专家进行评审。

 

 

百度外卖获得该奖项,一方面说明了其技术能力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之后,百度外卖也在以技术能力加速对于“百饿”联盟的赋能,在饿了么引入百度外卖的调度系统之后,其送餐准时率达到了99%以上。

 

因此,值得关注的是,当外卖行业进入增长放缓阶段后,技术的赋能是否是撬动下半场的关键变量?

 

技术融合效果显现:百度外卖获奖,饿了么准时率提升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双方进行正式技术融合是在17年的11月23日,双方联合发布了“未来物流”战略,仅仅一个月时间,百度外卖技术范儿的智能物流调度系统便获得了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而饿了么的配送准时率提升到99%以上,可以说通过技术融合实现了双赢。

 

这背后主要有两大因素。

 

1)百度外卖物流系统背后,是百度技术的赋能,百度外卖在其创立之初,就是一个以技术驱动的平台,百度将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充分的运用在其上,因此百度外卖也是国内首家将深度学习能力进行运用打通的外卖平台。

 

其次,百度外卖的数据并不仅仅依托于用户下单,早在创立之初就获得了百度系全产品线的支持,包括百度地图、百度糯米、手机百度等等一系列产品数据的全方位支撑,继而其在一开始就能够拥有最强的数据规划能力,属于技术跨界融合典型。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百度外卖凭借技术能力,成功占领了重视配送准时率的白领市场,而当其将这些能力全面赋能饿了么之后,其物流系统自然也获得大幅提升。

 

2)饿了么数据的整合,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饿了么拥有海量的订餐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非常好的“喂养”百度外卖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017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百饿”联盟的市场份额为48.8%,超过美团外卖的43.1%。当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数据融合之后,其也可以推导出整个市场的用户消费行为变化,制定相关策略,这将对未来的战局走向有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外卖的下半场为何是人工智能之战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仅仅只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背后更深层次的是百度外卖技术赋能加速所带来的隐性资产,将会加速双方的扩张速度。

 

未来,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三家会继续并吞外卖市场,形成格局鼎力,但伴随消费升级,技术则有可能成为撬动其中变数的关键力量。

 

1)用户全品类消费的消费升级,DCCI的《中国网络外卖服务白领市场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已经有接近90%的用户将外卖平台作为全品类消费平台,全品类消费在增长。

 

这也与外卖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有关,此前百度外卖的发展规划正是未来的同城配送,因此其在技术底层架构规划方面就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而赋能饿了么之后,双方则将共同打开这一更大的市场。

 

2)用户全城点餐的消费升级,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5.0的亮点便是支持全城配送,降低空驶率,这也是其物流技术优势的体现,而该功能也很好的与百度外卖的“吃全城”打通,用户看到中意的特色美食后可以立即进行全城点餐。

 

这一技术解决了诸多用户想要点餐,但是却由于餐厅太远而无法点的困境,而饿了么方面有着更大的用户规模,一旦获得这一全城配送的能力,其也将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3)用户智能选择的消费升级,对于用户来说,越来越多的餐厅已经对其造成了选择压力与困扰,因此如何为用户推荐出其感兴趣的餐厅,即满足其价格区间,又不超出其口味偏好,又要在熟悉中带有一些新意,同时在不同时间为用户推荐不同商品(下午茶、甜点、水果等),这非常考验数据挖掘的能力。

 

百度外卖依托于技术优势,可以对用户做到更为精准的千人千面画像,匹配出用户更为喜欢的潜在商品,当其数据与饿了么更深入的融合之后,对相关餐厅相关菜品进行数据整合,打通之后,饿了么也将获得更强的精准推荐能力。

 

4)用户交互入口变化的消费升级,在人工智能时代,万物联网,未来的用户并不一定会使用手机下单,而是很有可能通过其他硬件产品。

 

例如目前阿里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用户就可以对外卖进行点餐,而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未来物流”发布会上,其也发布了自身的音箱概念产品,可见饿了么与百度外卖有着共同的技术追求。

 

外卖行业中百度外卖最具技术范儿,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智能能力不在话下,而其也可以很好的为饿了么带去这一领域的技术赋能,助力饿了么布局到更多智能硬件产品中,实现用户的语音交互、图像交互式点餐,在未来打通更多的赛道。

 

结语: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百度技术能力与饿了么的深度融合,让饿了么已有的数据资源发挥出更大价值,同时以技术驱动的能力,双方也将在未来打开更大的市场规模,提前布局消费升级。

 

此次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奖,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10

总访问量:101504

小米上市估值或超百度,雷军如何穿越互联网黑暗森林?

2018年05月04日

评论数(0)

小米上市估值或超百度,雷军如何穿越互联网黑暗森林?

最近小米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件事已经众所周知,目前各方猜测其估值期间在700亿美金到1000亿美金之间。


当前百度的估值在870亿美金左右,这也意味着此次小米上市,或将有机会超越百度,成为阿里腾讯之后的第三大高估值互联网公司。


当前,各方评论都集中在小米最新公布的营收数据,相关市场规模,来对小米进行估值。不过我这里不谈成本和市场规模,也不想对小米估值,而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小米走到今天的策略。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这几年所有人目光都在盯着头条、美团、滴滴这TMD三巨头,美团打车与滴滴的战争,滴滴外卖与美团外卖的战争,头条与百度,与腾讯的战争,这些巨头的任何动作,都能成为关注焦点。


但唯独小米的布局并不能获得太大眼球,同时也无法对任何其他巨头构成威胁,仿佛小米置身于互联网的另一个平行宇宙,这点颇为有趣。


雷军早年在小米创业时谈到过,刘慈欣《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给了其很大的战略思考,而如今回过头来看,雷军确实践行了其中的一些法则。


那么小米究竟如何穿越过互联网的黑暗森林?


1


什么是黑暗森林理论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三体》中的黑暗森林。


文明扩张需要物质,但宇宙总物质量保持不变。


因此,文明之间唯有毁灭对手才能夺取到更多的资源,互相之间毫无信任可言,一旦某个文明被曝光,就必然会被其他高级文明毁灭。


文明必须学会隐藏,并发展自己,是唯一的生存法则。


我们来看看小米。


2


TMD战争不断


小米置身事外


TMD这一词早在2016年就被发明,其中M代表了美团,独独忽略了小米。


而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和美团成立于2010年,头条成立于2011年,滴滴成立于2012年,四家公司成立先后时间差不多。


而从估值来说,美团点评估值300亿美金以上,滴滴500亿美金以上,头条也是500亿美金,而小米当前直接在700亿美金的估值。


所以非常意思的是,同样的创立时间,小米有着最高的估值,但是却最缺少存在感。


TMD三巨头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扯到相关BAT相关利益,处于曝光漩涡之中,成为BAT们或拉拢,或打击的对象。


但小米无论获得怎样的曝光,都不会为其带来竞争对手的压力,即使后来居上的OV系,华为系手机,也并没有采取模仿小米的策略。


大家是对手,但又不是完全的对手。


小米仿佛得到了金刚护体,不惧怕任何曝光。


头条、美团、滴滴,任何下一步的行动,都会遭遇到多方的猜忌,并遭遇反击。


例如当头条进军社交时,微博立即感受到了恐惧,并反过来推出信息流狙击头条,而当头条通过抖音成功突围短视频后,腾讯又不得不将已经被战略放弃的微视,卷土重来。


而美团滴滴这边就更不用多说,美团除了进攻一切阿里渴望的市场外,其在今年也终于染指滴滴的出行领域,在上海拿下1/3的订单,而滴滴这边则也扩张迅速,推出洪流联盟,整合出行上下游全部产业链。


而回过头来看小米,仿佛依然没有对手,其一举一动的布局,除了会让一些小公司感到压力外,巨头们都不会将其当做敌人。


从BAT到TMD,都没有人想过要动小米的地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3


黑暗森林之下


重新审视小米的战略


小米选择了一条隐藏自身的道路。


第一、选择高门槛创业,以避开过分曝光带来的威胁


头条、美团、滴滴,其本质上都是低门槛的创业,尽管三者都占领了窗口时间,有着先发优势,不过由于门槛过低,因此一旦曝光,必然会遭遇围剿。


例如头条的信息流被全部新闻平台模仿,同时资本催化下的趣头条诞生,势头不减,而美团与滴滴能够互相发起战争,也正是说明了其创业门槛之低。


但小米却选择了高门槛的手机创业,这涉及极为复杂的产业链,并承担巨大的风险,非普通公司可以介入,因此小米无论获得了多少曝光,都不会像TMD那般遭遇全面的模仿以及威胁。


这就有点像出行领域,共享单车可以通过资本催化,但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不是仅凭资本就能够实现。


第二、选择非平台创业,避免平台式你死我亡竞争


百度、腾讯、阿里、头条、美团、滴滴其都是通过搭建平台进行创业。


而平台首先有着马太效应,强者恒强通吃一切,一山不容二虎是常有之事,普通用户只需要一个平台就足以。


因此平台之间的竞争就是你死我亡式的竞争。


更重要的另一面,平台之间还可以彼此不断渗透,无边际扩张。例如腾讯的微信,借助拼多多、京东、小程序,非常好的拉动了电商规模,侵吞了阿里的市场。


再比如头条的信息流首先切走了百度一部分的广告市场,微头条切走了微博的一部分市场,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切走了快手的一部分市场。


等等不再列举。


但小米首先选择的确是卖手机,而不是做服务平台,而手机这一市场并不存在你死我亡的关系,大家都有的做,只要做的不是太差,总有机会可以继续活下去。


小米避开了你死我亡的平台式竞争,而BAT、TMD都是平台,小米与其都构成了非竞争关系,作为平台的BAT、TMD再强大都永远没有机会染指到小米的市场。


第三、通过手机优势,反向建立平台


雷军最为聪明的一点是,通过手机绕开了平台的竞争,而同时其又通过小米手机论坛的优势,再造了多个平台。


首先是电商平台,在小米手机成功后推出了大量智能硬件商品,复制了小米手机的廉价策略,并最终受到市场认可。


接着是金融平台,这也是在其电商平台成功之后必然会诞生的标配,如同阿里的蚂蚁金服,京东的京东金融,不过金融的想象力依赖于电商,有其上限。


再次是IOT平台,小米的智能硬件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未来一旦IOT再次成为风口,这也是任何企业都无法模仿超越的事情。


同时,小米主营业务就是不断“卖货”,只要“货好”就能让其生存下去,形成平台,这种非平台竞争式的生存策略,也告别了平台式你死我活的生存法则,也是雷军个人的进化。


小米已经成为了一只四不像的新物种,而这只新物种最为神奇的地方在于,其绕开了所有风口上最为激烈的竞争,而是通过某种隐匿的方式,偷偷完成了自己的进化。


4


结语


雷军究竟会如何解释《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我并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是,其已经将其中的思想运用到了小米的战略中。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承载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