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世界杂志

零售世界lssj

公告

《零售世界》杂志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是面向国内外零售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中介服务机构等公开发行的零售行业权威专业期刊。 以“关注零售企业家的生意与生活”为办刊宗旨,致力于推动中国零售业的创新和进步,及时报道国内外业界动态,捕捉行业最新政策走向,评析高层战略决策案例,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展示明星企业和老总的风采,打造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互动平台。 联系电话:010-88696702 网址:www.ccsm.com.cn 此博客为《零售世界》杂志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33

总访问量:1045512

兴衰“广林记”

2011年02月17日

评论数(0)

/徐琪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本期《经济热点》将为大家解读《老字号的兴衰》。……说到老字号,不得不提到“广林记”,然而,这家知名的传统刀剪老字号却在本月初提交了破产申请……”

 

“啪!”节目刚开个头,就被王中兴一把摁掉了,这可是他平时最常看的电视节目。但此时,他却一脸怒气在坐在沙发上,这些怒气很快地变成了无奈,他无神地盯着前方,可前方并没有什么,除了那台刚歇菜的电视机和一面白色的墙。

 

王中兴是“广林记”的现任老板,“广林记”是他们王家世代相传下来的,如今这个百年品牌砸在自己手里,已经不是有愧于列祖列宗这么简单了,“广林记”的招牌怎么办?公司剩余的员工怎么办?拖欠的债务怎么办?作为“广林记”的唯一传人,对于这些,他不能撒手不管。

 

光辉岁月

 

在孩提时,王中兴就从父辈口中不停地温习着“广林记”的辉煌历程。

 

“广林记”诞生于清朝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创始人叫王广林,这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

 

在创始初期,“广林记”自身并不生产刀剪,而是采取一种类似于现代“贴牌”的经营方式,先从大量普通匠人的供货中精选出质量上好的刀剪,然后打上“广林记”的钢印出售。为了保证刀剪的质量,王广林亲自下乡选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三看”、“两试”。

 

“三看”是:看外观、看刃口、看剪轴;“两试”是:试刀刃、试手感。凡是无法通过这两项检测的产品一律不予销售,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门市柜台卖出的都是一流精品。也正是因为“广林记”的产品质量过硬,加上王广林做生意又极讲诚信,所有产品如有质量问题,一个月之内包退包换,有时候对于一些熟悉的老主顾,甚至售出时间超过了一个月,也都给予退货,就这样,“广林记”的名头很快就传开了。

 

之后的几十年里,“广林记”幸运地迎来了国泰民安的“康乾盛世”,王家一直恪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品质为王,顾客第一,诚信经营”的理念,“广林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人们只要一提到刀剪,第一反应便是“广林记”。“乾隆爷都是吃‘广林记’的刀切出来的菜”,类似的话,一直在民间口口相传。

 

1951年,趁着建设新中国的浪潮,“广林记”成立了自己的工厂,开始进行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的产品流水作业。

 

1985年,“广林记”被国家内贸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卖7万把菜刀、40万把剪刀,产品一度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风波骤起

 

随着“广林记”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市面上陆续出现了诸如“厂林记”、“广临记”、“广林技”等一批冒牌仿照的产品,甚至还有些小商小贩直接走街串巷地兜售印有“广林记”的劣质刀剪。这不光对“广林记”的销售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这些的产品的质量通常都得不到保证,在买给消费者以后,也会对“广林记”的品牌形象造成损失。

 

最让王中兴气愤的是,1998年,也就是他接手“广林记”的第七年,市面上竟然高调地卖出了非自家生产的“广林记”刀剪产品。就在王中兴准备为自己讨个说法的时候,法院的传票先来了,对方状告他对自己的品牌构成了侵权,要求王中兴立即停止使用“广林记”商标,并且还要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因为“广林记”这个商标已经被他们注册过了。

 

这可让王中兴为难了。自己祖辈传下来的“广林记”,一夜之间竟然跟了别人的姓,还反过来指责自己是山寨货。

 

其实王中兴也不是不知道有商标注册这一回事儿,只是他认为,王家世代经营“广林记”这个品牌,已经几百年了,自己没有必要再去多此一举。如今,面对那个伪“广林记”他真既气愤又无可奈何。

 

官司还得打。

 

就在一愁莫展之时,王中兴发现,《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这让王中兴如获至宝,也就是凭借这一条法规,王中兴在一场虚惊后,好歹赢下了这场官司。事后,他立即向工商局申请注册了在刀剪生产,及另外几十个领域的“广林记”商标。

而事实上,这时候,“广林记”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改革开放后,一些外资企业逐渐进入到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的制造业也日益繁荣,一些大大小小的工厂层出不穷。然而,起初王中兴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他觉得虽然这些年“广林记”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但是仍然占据着行业头把交椅的位置,对于这些变化,在他看来都是那场商标风波的影响,等这件事情完全平息之后,自然就会好起来的。

 

辉煌不再

 

在众多的竞争对手当中,还是有一支行业新军的崛起引起了王中兴的关注。

 

这家公司名字叫做“李小泉”,成立于1991年,老板叫李锐,一个海归创业者。“李小泉”公司采用的是国外的设备,与一些知名商超合作,在成立几年后,又引进了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并且每年都有新的广告推出。而当时的王中兴,对此很不以为然。在他眼里,刀剪技艺,还是应该重视祖辈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几百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广林记”要做的就是把传下来的技艺继续发扬光大,把这个品牌继续运作下去,然后像父亲传给自己一样,把“广林记”交给下一代。这一切在他看来都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受到了外来冲击,“广林记”也不例外。而“李小泉”却依然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颇有点一枝独秀的意味。在2009年,“李小泉”在销售额方面已经完成了对“广林记”的超越,并筹划着上市。与之相对的是,此时的“广林记”已巅峰不再,菜刀的年销售量跌落到25万把。

 

期间,李锐尝试联系过王中兴多次,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与“广林记”合作,用自己现有的团队和渠道,配上“广林记”百年老字号的招牌,共同进行生产。虽然名为合作,但实际上,李锐是想利用“广林记”百年来积累的名望,加大自己的影响力,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收购“广林记”以辅助公司上市。对此,王中兴每次都是一口回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曲终人散

 

王中兴心里很清楚,“广林记”是王家世代相传的东西,绝对不能轻易落到别人手里。但是,面对公司内忧外患的境地,他一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如今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都追求个性、时尚,对这些老字号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认为,老字号款式陈旧,缺乏创新,虽然质量过硬,但终究欠缺对眼球的吸引力。于是,“广林记”的生产及销售额不断降低,公司的一些骨干成员都萌生了去意,有的甚至直接加入到竞争对手的阵营里。

 

而事情的严重程度远不止如此。由于“广林记”几百年的沉淀,在行业里具有相当的号召力,通常都被允许可以拖欠几个月的货款,因为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广林记”也得长期以这样经营。但是,20106月,一家原料供应商突然向法院提出诉讼,指出“广林记”长期拖欠货款,要求“广林记”必须在一月之内还清对其的所有债务。墙倒众人推,此举一出,其它各家供应商也纷纷索要货款。经过统计,各方累计的债务竟然高达5000万元,而此时的“广林记”年销售额才不过2500万元。为了维护百年老字号的尊严,避免遭到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王中兴无奈于20107月向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

 

“叮呤呤……”这时,一阵手机铃响把王中兴的目光从墙上拽了下来。他不耐烦地朝茶几上的手机看了一眼,没有起身去接。因为近日总是有媒体来追问关于公司破产的事情,让他原本就低落的心情更加烦躁。

 

可是,响个不停的铃声同样让他难以忍受,终于他还是接通了电话。

 

“喂,王总,我是李锐,咱们合作的事,您是不是可以重新再考虑一下?”

 

“嗯……可以,明天咱们约个地儿,见面谈谈吧。”王中兴沉默良久,终于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挂了电话,老王长叹一口气。合作是否能让企业重生,他不确定,他只知道:厂子已经毁在自己手里,“广林记”这块老字号招牌绝不能就此消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ls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