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东的联商专栏

东哥解读电商

公告

电商天使投资人,前派代、腾讯、京东电商战略分析师。优秀的创业者,打算创业的,以及传统企业转型的!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10

总访问量:1760369

如何从送菜上门切入到老龄化市场?

2019年12月11日

评论数(0)

联商专栏:互联网公司目前面临最大问题在于流量已经面临天花板了,除了提高市占率外,流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红利。如今的人口红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新生人口的人口红利、下沉市场的人口红利、以及老龄化人口红利。

目前为止,第一种人口红利没有预期而至,第二种人口红利互联网公司已经抢破了头,第三种人口红利-老龄化市场或将五年后来临。老龄化消费高地正在形成,但城市养老消费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缺乏优质供给。


老龄化人口红利即将来临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7年的人口抽样调查,选择了1145246个样本进行调查,人口比例如下:

国家统计局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到了201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65岁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比例的12%。2018年,中国65岁以上人群已达1.6亿,另据红杉中国的《2019年中国城市养老消费洞察报告》中提到,60岁以上老年人群总数近2.5亿。

到了2019年,50后69岁,60后59岁,60后们纷纷即将突破60岁大关。再过5-10年,这部分人群由于不可抗拒的身体衰老原因,对居家护理等上门便民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国际咨询机构“大观研究”(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居家护理市场吸引力日增,预计到2020年全球规模将达355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7.8%。

买菜属于高频、刚需的需求,送菜上门不仅属于高频刚需,同时也属于养老服务的一类,但是现在的生鲜市场还鲜少关注老龄化消费市场。

一方面,生鲜公司都把客户群体盯在了年轻的白领上,他们购买力强,上手快,另一方面,身体健康的老人愿意每天逛逛菜市场,就当锻炼了。因此普通老人并不需要送菜上门服务。而且他们多数不习惯使用手机下单,还需要额外的教育成本。

可能会有人认为刚性需要送菜上门的高龄老人比例在人口中构成并不大,这方面市场份额并不高,但是我认为这块业务,不仅要做,而且是一篇蓝海,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我们看看下面这组数据:中国老龄人口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突破1亿,约占老年人口总量的1/4,此后将长期保持在1亿左右。失能和半失能人口也将从2017年约3900万上升至2050年约8200万。

因此,老龄化人口红利或在未来5-10年内到来,年迈而腿脚不利落的老人比年轻人更需要送菜上门服务。

大企业已经开始在老龄化市场未雨绸缪了。例如2018年,阿里巴巴以40万的高薪公开向社会招聘老年人,以便更好的了解老人需求,改进产品。

深度挖掘老龄化市场,从送菜衍伸到衣食住行

张姑娘家里有一个远房亲戚,现在老太太已经90岁了,由于腿脚不利索,家住在六层,没有电梯,因此60岁的女儿给她每天送菜,已经送了10年了,现在女儿自己也已经70多岁了,自己也老了,快爬不动了。

现在70岁的老太太还在每天爬楼给老母送菜,一天天年龄大了,腿脚越来越不利索了,也挺艰难的,如果有一天真爬不动了怎么办?

高龄老人的儿女也是老人,也有自己的儿孙要照顾,难免顾此失彼,今后谁来照顾这些长寿的老人,已经是一个必须注意的社会问题和商机。

生鲜企业目前自身盈利都困难,如何能从给老人送菜上获得商机呢?

从配送成本来看,一定是一个区域送的越多,成本越低,多几个老人用,不能让生鲜企业发财,却能摊销一部分配送成本。

从商业模式来看,永旺MY BASKET是日本的社区小型生鲜食品连锁超市,由于日本老龄化问题,老年人不方便出行到遥远的大型超市去消费,这类的小型生鲜超市也已经在日本社区中越来越普遍。

不仅如此老龄化的市场需求还可以深度挖掘出六大类,平时的衣服、食物、生活用品是一类,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市场是一块,家政医护等服务市场是一块,此外还有养老金融,居住养护、文化娱乐等。

图片来源:2019年中国城市养老消费洞察报告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预测研究2014》的数据显示,我国养老产业市场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7.7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22.3万亿元。

从占领用户心智来看,对年轻人来说,送菜上门只是锦上添花,对一部分失能高龄老年人来就是雪中送炭了,这个送货是有温度有感情的,不仅老人能受益,其子女也能减少一部分负担而受益。企业的帮助,消费者会记在心里,会对企业产生特殊的感情,从而开始在上面进行更黏性的消费。

谁能最早通过送菜切入到老龄化市场?

目前生鲜市场竞争激烈,阿里、京东、苏宁、美团纷纷入局。有着配送优势的美团买菜、与苏宁小店共享供应链的苏宁菜场,包含社区生活服务的盒马菜市,正在融资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巨头们争夺生鲜市场的背后其实是在争夺消费者的心智。

买菜的生意里,掌握住菜就掌握了流量,巨头争夺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不说,而且还赔本赚吆喝。

我个人认为同质化的原因主要还在于他们没有找对突破口,用户都定位在年轻白领,家庭主妇,这个竞争能不激烈吗?你一小时送货上门,我就半小时送货上门,结果成本也居高不下。

谁也没有换个角度去思考,到底谁才是最需要送菜上门的人群。谁也没有去思考,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哪里,没有戳到群众的痛点,再撒钱消费者也只会当成羊毛薅了,还不落好。

我们以苏宁菜场为例,苏宁现在的1小时生活圈理念就是随时随地都在1小时内满足客户需求,苏宁的核心战略是离消费者近一点,做有温度的交付,同时还在线上服务消费者于保洁,维修、清洗、安装等生活服务。

不过我认为可以在有温度上更加的扎深一些。

什么叫做有温度?给消费者温暖的感觉,人什么时候觉得温暖?在顺境的人给他个太阳他也不会觉得温暖,在逆境的人给他个蜡烛也会觉得是个太阳。

给一个高龄的老人每天送次菜,并不赚钱,但是通过送菜,开发出其他六大类的消费需求,延伸到老龄化市场,通过照顾好这类特殊消费者,从而让老人的子女,孙女心怀感激,甚至也开始在这家企业消费,从线上到线下,从生鲜延伸到其他产业,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意了。是俘获三代家庭的生意,生生不息。

(来源:联商专栏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张奡,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立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东哥解读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