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

无梦

公告

上海商学院教授 周勇

统计

今日访问:7172

总访问量:52335959

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便利店?

2019年05月16日

评论数(1)

联商专栏:CCFA主办的“2019中国便利店大会”在武汉顺利落幕,今年的主题是“中国特色便利店”。

对我国便利店的现状的观察与发展研判,是多视角的,网商谈“赋能”,资本谈“速度”,营销谈“数化”,内资说“自信”,外资说“万店”,社会说“服务”,企业说“转型”。打通“社群”“卖菜”“快递”“养老”等更开放的“边界”,会不会给便利店带来新的生机?“中国特色”是一个大箩筐,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

便利店应该具有其自身特定的社会功能,基本功能是满足“中食”需求,中国特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多样化;二是区域化。

(一)多样化

在便利店行业,通常以7-Eleven为样板,实际上,由于各地影响因素不同,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如美国便利店行业协会(NACS)曾把便利店分为六大类:购物厅式便利店(Kiosk),面积小于75平方米;迷你型便利店(Mini CVS),70-110平方米;限择型便利店(Limited Selection CVS),140-200平方米;传统型便利店(Traditional CVS),220-230平方米;扩展型便利店(Expanded CVS),260-330平方米;超大型便利店(Hyper CVS),370-460平方米。

按照消费类型来划分,国际上通常将便利店分为“步行消费型”(A型)与“驾车消费型”(B型)。

A型便利店属于“零售贸易”(Retail Trade)——“食品饮料商店”(Food and Beverage Stores)中的一个分支,就是CVS(Convenience Stores)。其主要营运商是大型商业集团,如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阿霍德、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

B型便利店属于“零售贸易”(Retail Trade)——“加油站”(Gasoline Stations)类型中“带有便利店的加油站”(Gasoline Stations with Convenience Stores),它属于加油站系列,其营运商主要是石油巨头。也有部分以旅游为主导的地区发展“旅游消费型”(C型)便利店。

美洲以B型为主导,欧洲与亚洲以A型为主导,而印度等国家则以设在旅游景点处的C型为主,B型为辅。但当今美国随处可见“CVS/pharmacy”,这是一种药品、化妆品、食品、日杂品相结合的混合型便利店。

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便利店也呈现出一定的多样化趋势,如在日本有“百元罗森”“自然罗森”“医院罗森”“地铁罗森”“邮政罗森”“动漫罗森”“药房罗森”等等,但多样化便利店并没有成为行业主流,便利店的主导模式仍然是A型与B型。

我国便利店的多样化,从现状来看,最具“中国特色”的表现主要有两点:

第一,杂货店是便利店的主体,但没有被纳入“便利店”范畴,正如“菜场”是买菜主渠道,但并没有被纳入“零售业态”。

我国《零售业态分类》(2018年征求意见稿)将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分为:社区型便利店、流量型便利店、商务型便利店、加油站型便利店、特殊选址便利店。但面广量大的食杂店(traditional grocery store)作为一种独立业态,并没有包括在“便利店”业态中。

从门店数与销售额来看,连锁便利店并不是我国便利店的主体,私人杂货店是主流店铺。

如在上海,截止2019年4月底,市内十家便利公司门店数合计为5476家,但杂货店据保守估计有1.5万家。CCF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100家便利公司的门店总数虽然超过了12万家,但这与几百万家杂货店相比,连锁便利店仍然是“小众”。

第二,便利店的核心功能被新旧零售持续肢解。美团点评(股份代号:3690)2018年财报显示: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总交易金额由2017年的1711亿元增至2018年的人民币2828 亿元,同比增长65.3%,餐饮外卖收入增至人民币381亿元,同比增长81.4%,日均交易笔数1750万笔。

按此计算,美团餐饮外卖的客单价为44元。2018年全国百家便利公司的销售总额仅为2264亿元。无论销售总额还是客单,餐饮外卖都远远超过连锁便利店,外卖体系才是中国最大的“便利店系统”,这是中国特色便利店的重要特征。

从传统的行业格局来看,我国餐饮店特别多,如在上海就有15万家,其中,快餐、面包、甜点等占一半。中国人传统早餐的地域差异也很大,都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消费习惯。只有部分上班族会在上班途中在便利店购买早餐,一般消费者很少会把便利店当做早餐的首选店铺。这与便利店餐食品种少、味道不佳有关,更与路边餐饮店多、餐饮习惯有关。各类零售业态实施餐饮化策略以后,餐饮消费进一步被分流。

在新旧零售业态的影响下,便利店做“中食”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很鸡肋”。

(二)区域化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裴亮会长在解读“2018年中国便利店百强榜单”中称:“百强企业经营规模差距大,以中小规模为主。其中,超过1000家门店的百强便利店企业有20家;30%的企业门店在100-200家。说明便利店行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普遍不大。”

从这个榜单可以发现:100家便利公司,总计121840家门店,其中门店数超过1000家的便利公司是:易捷、昆仑好客、美宜佳、苏宁小店、天福、红旗、全家、十足(之上)、罗森、7—ELEVEN、365、唐久、见福、快客、每一天、金虎(早早)、新佳宜、舞东风、好德(可的)、苏果(好的),20家公司门店数合计95838家,约占门店总数的八成(78.66%),其中,门店数排名前三位(易捷、昆仑好客、美宜佳)的门店总数为62518家,占门店总数的51.31%。

百强便利公司中,80%的公司只拥有20%的店铺,大部分门店数超过千家的便利公司,其门店分布仍然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这种格局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高度的品牌集中度相比,存在很大差异。

(三)便利店的“人体结构”

我国便利店的发展,多样化与区域化特征明显,品牌集中度不够,未来通过整合会出现几家全国性便利公司,外资在加快扩展,内资已经把这一问题提升到“增强民族自信”的高度。

我相信:内外资相互竞争与共存发展是大趋势,通过区域特许或收购兼并方式,能加快便利店的整合发展速度,但关键是要发挥总部与门店的两个积极性,提升便利店的经营业绩。

随着老龄化加剧,便利店的社会功能需要重新定义,如便利店+药店、便利店+美妆、便利店+服务等。我国便利店的跨界并没有发展起来,原因之一是部门化格局没有被打破,在有些城市,药店比便利店具有更密集的布点,他们有既定的利益领地。如在上海便利店行业,药店有9000多家,远远多于连锁便利店。

我以为:我国当前的便利店仍然以“卖货”为主,其发展趋势是提升服务功能,如罗森所提倡的:把便利店转型为“服务站”。

目前的便利店,服务功能很缺乏,即使有也做得不够好!“服务”是便利店的“头部”,通过便利公司的“品牌背书”,可以搭建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这也是引流的重要途径。

便利公司的两只脚是“自制”与“合作”,既要有拿得出手的“特色产品”,又要善于“货源优化”(Sourcing)与“采购”(Buying)。便利公司的两双手是“总部整合力”与“门店服务力”,总部与门店的平衡,才能有效发展。便利公司的身躯是“体量”与“体质”,没体量难以树立品牌,有体量没体质,也难以持续发展。

(文/上海商学院教授、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禁止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