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媒体专栏

公告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是连锁的专业报纸,其前身是《名牌时报·超市周刊》(于2000年正式创刊)。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本刊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目前已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协会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界企业家的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基于以上条件,本刊拥有自己的市场专业培训团队,并在全国业内专家和学员的支持下迅速成长。 此博客为《中国商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561

总访问量:3202888

物流:电商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2012年02月06日

评论数(0)

  “节前买东西真是麻烦,我在淘宝上买的衣服,从广州到北京用了一个多星期,而正常情况下只要两三天。”经常网上购物的赵小姐很是烦恼,“并且这次送来的衣服,外包装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很显然是在运送过程中造成的。”

  有类似网购经历的网友显然不在少数。自2011年“双十二”之后,沉寂多时的物流“爆仓”问题就不时见诸于各大媒体。以至于国家邮政局在春节前夕提出专门要求,快递企业不得提前放假,各大快递公司如顺丰、申通、圆通、宅急送等也相继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春节期间服务,为物流的畅通尽绵薄之力。

  对于一路高歌猛进的网购企业来说,物流的滞后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物流成电商发展软肋

  2011年,是中国网购市场井喷式发展的一年。艾瑞咨询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接近7735.6亿元,较2010年增长67.8%,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预计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达11840亿元,同比增长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将升至5.3%。

  网购市场红火发展,随之也出现不少问题。春节期间,多家快递企业因订单剧增而不堪重负甚至“爆仓”,致使许多网店不得不提前歇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淘宝上早早停业的网店数超过两成,不少网店在距离春节还有十余天时就贴出“快递公司停止收件,本店放假回家”的告示,许多网购用户只能无奈地“望网兴叹”。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消费者通过北京市工商局12315、市消协96315热线,针对互联网销售服务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三分之一,居各类投诉的首位。其中,受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影响,网购企业物流配送乏力,导致拖延送货问题集中,占互联网销售服务投诉的四成。

  物流的滞后,已成为电商企业高速发展的一大“软肋”。

  对此,宅急送的企业发展部副总韦灯明也显得很无奈,“中国的民营物流企业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时发展起来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可以说中国的物流企业存在着先天性贫血。”

  而业内专家尤琳翌更是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物流在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他列举道,“一是社会对物流的需求高速增长,但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脆弱、缺乏规划,其建设本身就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存在不足,如缺乏良好的物流配送系统等;三是从物流成本构成的差距分析,我国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跟不上物流发展的需要;四是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缺乏。一方面人才短缺,一方面人员流失严重。”

  北大纵横项目总监陈立成则认为,物流相对与电商发展的滞后是正常现象,他认为,“首先,投资者更关注电商:电商是相对较新的商业模式,发展空间要优于传统的物流建设,相对于基于工业的高投入的物流建设,电商更有利于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更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其次,电商的增长模式占优:电商模式是基于信息化网络的新型商业模式,增长模式遵循‘摩尔定律’。而传统物流建设是几何式增长模式,增长速度肯定低于电商。最后,国家政策和能源危机的影响:国家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国内能源危机和道路收费高等一系列现状又给物流建设等基础产业以很大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会出现物流企业建设滞后于电商发展的现象。

  不管原因如何,物流的滞后对电商发展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随着电商规模和占市场份额的扩大,这一负面影响也随之放大。

  化解物流危机 各显神通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电商平台自建物流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第三方物流逐渐满足不了电商的物流需求。

  这个矛盾不容易化解,因为两个产业间本身就有存在一个天然瓶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自建物流。

  京东商城在获得了15亿美元融资后,便把所融资金大部分投在了物流体系建设上面。京东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建立了四大覆盖全国各大城市的物流中心;在天津、苏州、杭州、南京、深圳、武汉、厦门等40余座重点城市建立了配送站;去年12月15日,京东商城宣布在武汉买地建物流中心。此外,京东目前正在筹建一个新的项目——亚洲一号。京东网上商城仓储副总裁姜海东介绍说,“亚洲一号”将至少支持百万级的SKU,目标是适应京东未来5至10年的发展。

  阿里巴巴在2011年也公布了其物流战略:自筹100亿元,并与其金融合作伙伴共同筹资近1000亿元,逐渐在全国建立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以解决制约中国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阿里巴巴将主要针对华北、东北、华东、华南等七大区域选择中心位置进行仓储设施投资,其中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深广珠地区将分别开发100万平方米左右的仓储用地。

  卓越网、当当网、凡客诚品等电子商务企业也都在寻找合适土地自建仓储物流网络。其中,当当网已与无锡签署协议,计划在无锡空港产业园区投资设立华东区总部,用地160亩,建设8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

  但是,自建物流是个费力不见得讨好的事情,相对于发展电商来讲,投资物流是不划算的。物流在电商的明确定位很重要,但定位又是一个很难取舍的抉择。

  “目前电商涉足物流建设的盈利者不多,物流建设本身投入大、盈利慢,除进军电商的传统企业苏宁、已经盈利的淘宝网外,其他多数电商企业均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尤琳翌认为,因为物流建设的巨大成本支出,是电商企业连年亏损的主因。

  不过,陈立成认为,好钢就应该用在刀刃上。“对于电商企业来说,能够依靠第三方物流可以解决发展问题固然很好。如果短期内不可以解决,而且又想提高服务质量,建议从行业协会的角度考虑建立大物流基地。统一物流管理,共享物流资源,既可以节省物流资金投入成本,又能够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

  也许,淘宝网的成功经验有一定借鉴作用。淘宝网在自己购买获得仓储物流用地之后,通过合作的方式将这些仓储物流交给第三方进行代运营管理,商家使用其仓库并交纳租金,因为淘宝自身的高流量和高销量对这些商家使用淘宝的仓库更为有利,淘宝的仓储物流转变成为盈利中心,同时又很好地控制了商品。在促销中推广这些商家后,不会导致在物流降低在淘宝消费的买家购物体验,获得与B2C一样的配送竞争优势。未来,淘宝网自购的这些仓储物流用地可以很好地变身为商业地产,成为保值盈利的又一个措施。
 (来源:超市周刊 记者:王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chaoshizhou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