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追的专栏

沈追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0

总访问量:128076

中型企业如何走出文化的黑屋效应?

2017年10月11日

评论数(0)

一、文化是企业效率的第一因

很多时候,我们探讨一个企业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往往会容易忽略一个核心的东西---人,企业所有的事情、决定都是人做出来的,而什么又是影响人会做什么的关键要素呢,我认为是人的信念,而一群人的信念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种文化。像一个人的精神认知决定这个人的状态,那么一个企业的文化,则决定着这个企业的未来!

对零售来说,行业里如果还有秘密武器,那应该是企业的实际文化,战略、方向、技术、系统、环境,甚至我们一直说的供应链、商品、品牌、模式等都很显性,唯有文化不能复制,唯有文化体现企业的层次差别!新零售时代,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要建立一种伟大的文化,不管移动互联网技术给整个商业环境带来怎样的冲击,新时代的未来,更加需要新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或企业文明,超级IP的红火,更加体现C端的文化和符号,而背后却是先于客端的文化认知,在非连续性变道的档口,未来企业营运的IP,更加需要体现在B端,更进一步应该是在E端(employee)。

当然,文化不止一种,成功也不止一条路。文化没有好坏,而只有层次差,成功的企业一定有些共通的尊重行业本质的、殊途同归的要素!今天,不管阿米巴、合伙制、人单合一、小组制、裂变式创业、赛马制还是平台裂变,从工业文明控制、管理到互联网文明的失控、自组织,核心是对人的精神能量的开发!

今天新零售很火,我们如果拿适应新时代顾客作为唯一标准,事实上现在的企业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我不知道行业里各个企业的占比如何,但企业的状况可以从技术、系统、商品、顾客、供应链几个维度进行全新的效率评估,但快与慢,有效与无效,差距却是非常的大!对许多公司来说,如果把全体员工的智商和情商总和作为样本,我相信方差应该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企业的却差距很大呢???

我想还把它归结为文化因素!

我们看到许都企业尝试了很多创新,失败了;试用了很多新技术,没效果;启用了很多新人,没成绩……你不觉得有什么东西卡住了吗?

我还是想把它归结为文化因素!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感觉,当时代变幻时,当年华渐去时,你在企业,总有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总有一种压力感,危机感,你很想努力,但是感觉掣肘太多,到最后自己也陷入一种行动无效的思维错觉中。

我还是想把它归结为文化因素!

不知道有多少老板,自己整天学习,深入思考,开会,为公司的业绩和发展操碎了心,但是手下那帮混蛋,就是像猪一样,你感觉给他们一百年也成不了大事!

我还是想把它归结为文化因素!

上面的一切,我想把它称之为文化的黑屋效应!

 

二、黑屋效应的表现

想象一下,你走进黑屋的感觉,压抑、混沌、你可以听见声音,看见幻影,但不确定周围的状态,你小心翼翼的,防止伤害别人,也防止自己受到伤害,你的唯一目标就是安全,不出事,你迫切的愿望,是开灯,见到光明、找到出口,赶紧离开!

这像不像你的公司的状况,换成公司的状况,那场景应该是:员工每天一想到上班就难受,工作很多,压力很大,但具体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员工大概知道公司的目标、愿景和计划,但似乎也不是太确切,态度也不是那么坚决,员工小心翼翼的装作很努力的样子,防止出现工作中的问题,不敢出头,心里有很多想法不敢说,怕被骂幼稚、多嘴、情商低,员工很想离开,但先混着吧,天下乌鸦一般黑,有机会肯定跳……

可能我们描述的有些严重,如果一家公司遭遇创新性困境,或内部批判性风气,那么恭喜,可能你的企业正在进入文化的黑屋!

首先,黑屋效应的企业不是没有文化,而是一种亚健康的混沌特征!

问你公司的二十个人,他们能清晰的说出企业共同的、形成统一认识的战略、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吗?

企业明面写在墙上的永远不是真相,员工心底想的才是正常现象,特别对于压力、业绩目标的认知,健康的文化是团队充满正向压力、感觉有挑战但很好玩,工作能让团队及个人成长,而亚健康则是怀疑、无奈、事倍功半感,由此形成的风气是混、装、抱怨和心底的放弃。

其次,黑屋效应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缺乏意义导向。

企业当然有年度计划,但让企业真正伟大的、让员工充满激情的重来不应该是数字目标,卖场有四种层次:生存型卖场、生意型卖场、生活型卖场和生命型卖场,企业需要数字,但伟大的永远是数字背后的逻辑,企业真正的目标,是让员工看清数字目标背后的目标,你要服务多少顾客,改变多少人的命运!

即使确定了意义目标,意义目标的认同度同样不高,这些意义是灌输的,而不是员工真正认同的。

第三、黑屋效应不是没有机制,而是机制节点滞胀不通。

你以为制定了目标,颁布了标准,设置了奖惩机制,建立了KPI360度绩效评估体系,人就都很努力了?文化黑屋的企业内部总有协调不完的事项和督导不完的工作,部门与部门之间要么一团和气,要么争吵不断。

总体而言,文化的黑屋效应核心是消极效应战胜了积极效应,其中有领导人的原因,比如权威崩塌、逐利主义、思维落后等,有企业行业压力传导原因,如增长失速、拓展乏力、对比效应等,更有企业人才结构的问题,员工老化、人才流失、认知落后等。

 

三、破除黑屋效应的三点建议

1、升级掌权者的认知

掌权者是企业的发动机,动能出问题,精神世界必然有问题。许多老企业家复出也未能扭转企业的败局,核心还是时代认知问题。企业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对新时代消费者、员工、供应商、股东之间价值管理的认知,对于新发展空间、模式及逻辑的认知。

显然,这对任何人都是挑战,过去发展手段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更容易形成掌权者潜意识的认知障碍,尽管很多领导人在学习,在进步,但这一进步的系统性、幅度不足以支撑新的环境系统,所以,融入时代,是需要代价的。

升级的核心是企业的动能,找到动能的支点有两种,要么是掌权者自己去实现巨大的系统认知升级,通过个人和团队都是可行之道;要么掌权者投入绝大的精力去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充分授权,升级,是改变的第一要务!

2、重构文化理念系统

除了业务,企业最终是人来实施运营的,更要升级人力资源系统,通过合伙制、裂变式创业、承包制、阿米巴等方式,激发企业体系性的动能,需要设置文化体验官,与企业高层动能一起发动文化大革命。

3、重构人、货、场要素,用效益提升带动

让文化与业务有机融合,让人货场在文化革命系统中形成新的互训,让门店、部组效益真正获得提升,文化的才能有更多的加法效果。

 

这一过程中,可以使用新的移动互联网手段,设计更多的员工参与、协同办公、内部社群等机制。

今天,我们可能没办法仅仅用文化问题这一个视角来说明现状,但却是最重要的视角。但对很多企业来说,盘子大了,风气差了,逆风扭转难度非常之大,可能结果只有不安心的等死!所以,说千道万,都要去行动,否则只会在黑屋中闷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沈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