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商业

文创遇见购物中心,蜜月期过后,鸡肋OR鸭掌?

2019年06月14日

评论数(0)


流量经济时代,流量已成为衡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商业的重要标尺,客流更是购物中心“销售额、客流”双响炮之一,成为购物中心从上到下,从招商运营到企划重点思考的课题,甚至因购物中心具有作为天然流量入口的特质而赋予其平台化定位,强调购物中心运营本质实际上是经营客流,这也正是自带流量的网红店、大IP等备受宠爱,购物中心重金打造主题街区、体验场景的根本原因。

【流量时代,商业新宠文创街区惊艳登场】

在寻找流量发动机过程中,文创作为集“文艺、体验、互动、匠心、情怀、美学……”标签于一身的新兴业态,自2013年天津大悦城骑鹅公社起,走上了大商业的舞台并一度成为各大购物中心竞相争抢的对象,全国各类文创主题街区频频惊艳面世,掀起“文创热”,各种主题文化、概念包装、场景打造、互动体验,则吸引无数文艺青年现场打卡,使文创街区成为购物中心聚客磁石之一。

【热度不再,昔日香饽饽,痛成鸡肋,黯然离场】

随着各类文创主题街区的蜂拥入市,慢慢的消费者对文创街区早已见惯不怪,对其失去了往日的好奇与热情,流量引擎明显马力不足,没有了客流与销售的支撑,购物中心与文创也仿佛度过了蜜月期,使文创品类与购物中心间之于彼此仿如鸡肋一般,没有了当初的热度。选择分手似乎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结局,其中分手的原因看似很多,分类后大概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街区整体经营不善,商户无以为继,选择离开;第二种文创作为新兴小众资源,在互联网跨界融合趋势下,相比在购物中心做实体店有了更好的发展,例如转战线上做文创产品经营、联名产品开发等;第三种购物中心生意好了,有更好的品牌、品类选择进驻,无法再保留文创品类,就这样曾经被请来的文创店铺被调整掉了。

无论是分手还是出走,只是戏份不同,最终的结果就是“文创”曾昙花一现,而后在一副可圈可点,创意氛围,文化气息浓郁的空壳内,嫁接了高坪效的品类继续经营,唯有那些颇有调调的场景在述说着“文创”曾经来过。

【变中求生,主菜变配菜,小鸭掌更好吃】

分手是一种选择,但并非最好的结局,如果能在调整与变化中找到适合彼此的合作模式,那将是无论文创商户、购物中心还是消费者共同想看到的结果,对此一部分仍在合作的文创与购物中心正在用自己的改变坚守着当年的初心。文创街区优化品类组合多次调整,使文创不再是绝对的主角,不见了昔日铺铺相连一水的手作体验店,而是在最初的主题场景之上将文创店作为点缀,更多的加入了个性鲜明的轻餐小店、家居生活类跨界融合店、IP及周边或单品周边特色店等,调整后的街区,文创、主题、场景作为可识别性标签出现,其品类、内容更加丰富,更生活化,更具适应度,对顾客来讲选择更多、更具体验性,尤为重要的是所引进的新品类通常其承租能力、租金坪效均优纯文创品类,这使购物中心坪效得以提升,收益大幅增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文创街区作为情怀之作,叫好不叫座、整体坪效低的痛点,使文创不再是鸡肋而是点睛、有味的鸭掌。同时尽管从文创品类从主菜变成配菜,但是因整个街区品类搭配更加合理,客流大幅提升,文创收益增加,活的也是有滋有味!

文创作为新兴业态,其发展代表着社会消费水平、消费需求的提升,同时其与国货复兴、IP盛行等现象一起标记着新的消费特征,标志着整个社会进入新的消费时代。变化中发展已成为整个商业发展的主旋律,每年都会有新的风口与黑天鹅,但没有绝对的鸡肋,除非拒绝变化被需求淘汰和碾压,否则都可以找到新的出口,成就自己成为有滋有味小鸭掌。

文创街区如此,对于满怀情怀的商户亦如此,从最初被购物中心追捧,消费者视作大师,到如今他们的境遇如何,下期与您共同分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例行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