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评论

抛砖评论

公告

关注电商零售、生活服务、娱乐消费、自助终端等。我负责抛砖,你负责投玉。(原“科技不吐不快”)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418

总访问量:9304230

《碟5》首映,马云力挺阿里影业释放什么信号?

2015年09月10日

评论数(0)

阿里影业投资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碟中谍5》在中国首映,让现场观众和媒体意外的是,马云出现在首映礼上,并与主演阿汤哥进行对话。很多人认为,马云出席首映是在为《碟5》站台,实际上马云同时也是借此机会力挺阿里影业国际化。对资本市场而言,马云露面可以被看作一个信号,阿里影业已经成为马云眼里的重点业务之一,因此他有必要向外界表明力挺阿里影业的态度。

很少会为子业务露面的马云,为何此次高调对话阿汤哥?

过去的一年对于阿里影业来说并不好过,首先是公司前身文化中国遗留下来的一大堆问题需要厘清,业务方向和战略规划都需要重新调整;第二是国内影视行业制作周期较长,导致公司的投资短期内无法创造营收。

从阿里影业最新的业绩报告来看,今年上半年营收只有2000多万元,好消息是亏损额度由去年同期的3.53亿元下降到1.51亿元,从一点看,财务表现是向好的。由于A股暴跌的连锁反应,阿里影业股价近来也大幅回落,目前还不到2港元,很多投资者都已经跃跃欲试,他们并不那么在乎阿里影业眼下的表现,更看重的是未来这家公司能不能成为一只潜力股。

过去一年来,阿里影业一直马不停蹄地进行市场布局,包括8.3亿收购粤科软件、整合娱乐宝和淘宝电影、在国外成立公司收集优质资源、与派拉蒙影业签署合作协议、投资20亿元收购储备超过30个知名IP等,《碟中谍5》的上映或正式打开阿里影业丰收的大门。

稍微观察便不难发现,在阿里影业此前布局的诸多大事件中,鲜有马云身影。事实上,如今的马云出面的场合都是阿里巴巴集团层面的大事,但这次由阿里影业作为投资方之一的《碟5》在中国首映,马云却高调亮相并且与汤姆·克鲁斯同台互动。与其说马云是在给《碟5》站台,还不如说是在力挺阿里影业,因为这部戏是阿里影业国际化的开端,具体的表现将关乎未来国际化的发展。

为了适应国际化需求,但凡已经看过《碟5》的观众不难发现,片头出现的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大大LOGO悄悄的变成了银色,和以往的橙色相比更加国际化。据可靠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影业将全新面孔呈现在外,阿里影业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文化娱乐产业的旗舰,有着阿里巴巴原本LOGO的脸谱形象,去掉橙色,又能体现自己特点的颜色。

假途伐虢,阿里影业国际化构想,最终还是为国内大市场

调整LOGO只是阿里影业为国际化做的其中一些改变,此外国际化不是仅仅与派拉蒙合作就够了的,还要与福克斯、环球、华纳等好莱坞的其他大牌电影公司进行合作,而要说服这些电影公司相信阿里影业,拿出一个数据漂亮的合作案例比费多少口舌都管用,所以阿里影业非常重视《碟5》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除了马云亲自出面之外,阿里影业还动用了多项资源。包括淘宝电影、淘宝众筹、新浪微博、手机淘宝、支付宝、口碑外卖等阿里自身的资源,还有网易邮箱、美拍等多家APP合作资源,以及TCL、周大生等多个商家的线下合作资源,阿里影业对于《碟5》的宣发力度着实不小。

实际上,对于《碟5》这样的热门大片,根本不缺少投资方,进入国内市场也不用担心宣发问题,派拉蒙选择阿里影业是希望借助阿里在国内的影响力帮《碟5》更上一步,所以阿里影业很拼的在为《碟5》做宣发,而且在确保有可观票房的基础上,阿里影业主导开发的《碟5》电影衍生品市场也是派拉蒙寄予厚望的。

其实,目前阿里影业的国际化战略只是第一步,主要是借助阿里巴巴在全球的影响力去吸引国际电影公司达成合作,此举可竖立阿里影业在国内电影市场的地位,这种假途伐虢的竞争策略要远比只在国内市场厮杀有效的多。现阶段的阿里影业国际化主要还是以中国市场为筹码,先在国际电影行业打出影响力站稳脚跟,下一步战略方向才是想办法提升国内电影制作水准,向国际市场输出中国文化。

内容、宣发、软件、电商,阿里影业的平台化野心潜力何在?

阿里影业向国际化拓展的底气主要来自于其在国内的平台化布局,对于阿里影业向平台化发展的方向,基本上已有业内共识,阿里影业要做一个既可以自制内容,又可以承担电影宣发,同时还能与电影院方保持深度合作关系,挖掘电影IP电商衍生品市场的一个全产业链平台,这是阿里系公司的一贯风格。

阿里影业构建的这个平台很大,竞争对手也足够多,虽然阿里影业在资金、内容、宣发、软件、电商等很多方面也都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但阿里影业最值得重视的潜力是挖掘电影衍生品市场。尤其在这个对于大多数院方而言,卖电影票不赚钱,需要靠卖零食爆米花和饮料冰淇淋才能维持下去的虚假繁荣的电影市场,院方、片方都需要新的营收来源,现阶段电影衍生品给他们带来的利润几乎为零,但一旦这块业务发展起来,将使他们的窘境大为改观。

网售电影票大战促使院方对电影票进行折扣出售,这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观影热情,热门电影往往都能保持超高的上座率,但反过来网售电影票其实也削弱了院方的毛利,一张电影票折扣出售之后,院方的毛利也被打了折,这就需要依靠总量来补上这部分毛利,但问题是有些电影并不卖座,即便是打对折之后也没有什么观众,这样的话院方就不划算了。

其实,有一部分观众完全有能力负担全价票,但在网购折扣票已成为趋势的环境下,谁都不会当冤大头的购买全价票。对于院方而言,应该进一步挖掘这部分观众的商业价值,依托电影的衍生商品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举例来说吧,阿里影业可以以淘宝电影为依托,用户在淘宝电影上购买电影票时可下单购买电影周边产品。之后在用户去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电影院服务台领取之前下单的电影周边产品,也就是说,电影院除了提供取票职能还是电影周边产品的自提点,同时也可以自主经营销售电商周边商品,这个货源和物流问题由阿里影业的生态链来解决,最终阿里影业可根据线上线下的总销量,为生产方、片方、院方进行分成。若是赶上《碟中谍5》、《捉妖记》这样的热门电影,或者《喜洋洋》、《多啦A梦》、《超能陆战队》这样的热门动画,相关衍生品还是很有市场的。

把脑洞再放大一点,除了电影衍生品,影片内容有植入的广告商,剧中出现的明星同款等都可以在天猫、淘宝买到,这样会不会反向促进品牌方的植入热情,为片方和院方带来更多的营收可能呢?此前,阿里曾打算发展视频电商,现在来看,直接从电影市场切入要比从综艺、电视市场更有效果,电影还存在一个买票、取票、到场的交互过程,而电视、综艺的交互很匮乏。

所谓的电影O2O,如果仅仅只停留在买票途径的变化,而没有其他商业创新,那也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若阿里影业真能把这条路走通,或许可以进一步盘活整个生态链,片方、院方、生产方、观众等都是这条线上的主要参与者,阿里在这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非常值得认真挖掘一下。

文/王利阳  微信公号:科技不吐不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王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