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笑博客

老笑

公告

QQ642575285

微信zhouxiangycgm

统计

今日访问:44

总访问量:20654426

未来零售可能不再有有人店、无人店之分

2017年08月02日

评论数(0)

联商专栏:跟此前的新零售一样,人们看待无人便利店的态度也泾渭分明:拥趸者视之为“零售革命”,质疑者看到的都是问题。特别是实体零售业者,吐槽、看衰者不少。

这似乎不是对待新生事物的应有态度,在这个变革创新的时代,任何新的尝试、探索都值得关注、欣赏,开放包容、乐观其成才是应有姿态。

在笔者看来,尽管现在的无人便利店还存在很多问题,短期内恐怕也难以盈利,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无人店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人店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零售业得到广泛应用,有人、无人深度融合,未来的零售业可能也不再有有人店、无人店之分。

一、技术问题不会是长久障碍

对无人店的质疑与吐槽主要集中于技术层面,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不完美,致使无人店操作复杂,体验欠佳,这是很多分析、评论文章频频提及的问题。

但技术问题可能不是实质性问题,可能不会是长久障碍。

技术进步的升级、迭代的速度其实是超乎想象的,一项技术从草创到成熟,很多时候快得令人吃惊。

笔者刚学摄影时,用的机械胶片相机,个头大、全手动操作、冲洗复杂,照相算得上是技术活儿;但没过几年,数码相机、手机陆续问世,不但实现傻瓜式操作,拍摄的效果也更好,还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后期处理。

笔者初学电脑,接触的是当时最先进的486、586,至少需要牢记几百条命令,能玩转电脑的都是专家;也是没几年功夫,操作系统、鼠标诞生,人人都是“电脑高手”。

电商初问世时,技术也是相当粗糙,打开一个页面就需要半天功夫,但很快,包括在线支付、评价体系、商品退换等几乎所有的技术问题都迎刃而解。

阿里人工智能核心团队iDST的副院长和首席科学家任小枫说,“技术发展得很快,无论采用什么解决方案,从技术角度而言都不会花太长时间,在商业实践上会更久一点”。

此前看过一篇报道,有技术专家介绍,无人店的技术是由多项子技术组成,单个地看,每项技术都很成熟,之所以人们的体验还不够好,是因为这些技术集成在一起还不够完备。这就好比一个新组建的团队,肯定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磨合、适应,一辆新车,开起来未必那么顺手,但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太长。

人工智能能战胜人类的围棋世界冠军,能让无人车上路行驶,能使无人机投入实战,让无人店较好地适应商业实践,其难度也许不会更高,其进程也许会更快。

随着技术的进步,“傻瓜式”无人店应可预期,很多人吐槽的“不便利”“体验不好”也许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二、成本效率应会持续改进、改善

“效率不高成本高”,是吐槽比较集中的第二个问题。

有人分析,无人店的技术研发、专利费用、设备维护、后台运营费用高企,难以消化;也有人认为,各种盒子接待能力有限,客单价低,效率还不及无人售货机。

实际上,现在的无人店还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普及,成本偏高、效率偏低应属早期的必经阶段,比如阿里的“淘咖啡”无人店,现阶段就没有过多考虑成本问题。但随着技术的突破、应用的普及,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肯定是必然趋势。

“新零售第一店”盒马鲜生的成本高不高?据说光是那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系统,研发费用就是天文数字,其技术团队多达500多人,与传统超市相比,盒马店内的诸如传送带之类的设备、配送团队等等,都是额外开支。

如果盒马只有一家店,当然成本极高,就是现在开到了十几店,可能依然无法消化多出的成本。据说其早期研发费用是由阿里承担的。

但现在其模式已基本成型,“舍命狂奔”的时机已成熟,一旦实现大规模开店,高成本就会被稀释。试想,如果盒马开到了1000店甚至10000店,500多人的技术团队还会是沉重负担吗?应该根本不是个事儿。

这就好比我国研制歼20战机,用于技术验证的第一架原型机肯定是最贵的,但实现量产之后,造价肯定会大幅度下降,所以考虑成本的时候,不应以原型机为标准。无人店也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接待人数受限、客单价偏低等,也与技术上的障碍、商品和服务的布局有关,实际上,目前的无人店大多是由技术人员操控的,很多人并无便利店经营经验,在选品、服务集成上还比较外行,一旦解决了技术问题,由具有丰富便利店经营、营运的专业人员打理门店,这些问题可能也不成其为问题。

三、无人技术会与有人店深度融合

有些看衰无人店的人认为,零售业是有温度、有情怀有调性的行业,冰冷的机器不可能取代人。

这当然是对的,但把无人店与有人店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样的观点未免狭隘,也是错误的。

就像电商与实体店从最初的对立到现在的融合一样,无人店与有人店未来肯定会相互依存、深度融合,彼此之间不会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而是会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

现在的无人店主要是以各种盒子的面貌出现,我猜测原因主要可能有两点:一是技术还不够成熟、完美,以盒子的形式更有利防盗、防损,便于管理,试错成本较低;二是不与有人店搅合在一起,可能更有利于技术验证。

如果未来的无人店只是盒子的这一单一的形式呈现,就只能成为一种补充的零售形态,不太可能成为主流,更大的可能性是,与有人店相互借力、优势互补,共同组成“无人+有人”的混合模式,既具无人店的智能、便捷,又得有人店的温度、情怀,这样的零售才是消费者需要的。

这一趋势其实已经很明显,比如,阿里的“淘咖啡”无人店,鲜食区就有人照料,欧尚的首个缤果盒子,就开在其总部所在大卖场边,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各种盒子其实更适合开在购物中心、百货店、电器店、家居店里面,同样既能带来话题、流量、体验,也比较有利于于管理、配货。

笔者猜测,未来无人店更靠谱的落地方式是,将计算机视觉、自动感应、射频技术、电子价签等技术大规模应用到有人店之中,宜AI则无人,宜人工则有人,让机器代替人去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人不愿意做的事,而人,可以去做更多有价值的工作,真正实现“人机融合”,届时,可能也不再有有人、无人零售之分,人和机器都各尽所长,共同为消费者创造服务价值、消费体验。

因此,笔者觉得零售业者不应抱持抵触、排斥的心态看待无人店,而要以包容、欣赏的姿态关注、追踪、学习之,条件成熟的完全可以适时介入,为我所用,否则恐自绝于趋势、潮流,重走“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跟不上”的老路。

(联商专栏作者 老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