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售

【010】宋玉的零售职场成长记(20)——如何拿出一份更有说服力的春节分析

2016年02月17日

评论数(1)

对零售商来说,春节像一场考试,更像一场战役,在迎接春节的过程里,也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谁家的武艺高强,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流,谁交出的答卷才更为漂亮。

每年春节过后,按照惯例,DK都要进行春节销售分析。按照总部、门店分层级分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总结过往,在刚刚过去的节日里有哪些不足、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新发现,鼓励各级管理人员开动脑筋;二是展望未来,在接下来该做怎样的调整,怎样更好的迎合顾客、引领顾客。

百货店一般春节过后就进入了春季调整期,各个商家利用这小段的淡季,迅速对品牌、品类、布局进行调整,其实这样的调整一般在春节前就开始定方案、拿数据,春节过后就要快速地实施方案。

听说过一个故事,一家百货店初七团拜,前一秒还对总经理说“过年好”,后一秒总经理就问调整方案的落实情况,完全无缝链接,根本没留出喘息的机会。零售行业就是这样,只有不停地学习与进步,才能不落后于人后,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不被消费者抛弃。

对超市来说,春节过后大的调整做得少,但是微调仍要不断地更新。过了春节,刘钢并未觉得轻松。一是要在门店会议上做科室的总结分享,二是还要对饮料区做一下微调,具体的方案只有大致的框架,还未形成明确细致的步骤。形成最终方案后,还要报到总部审批。这一系列的工作,都让刘钢不敢有半点马虎。

在门店会议上做分享,除了用业绩说话以外,还是一个自我展现的机会。往常听报告,谁的报告做得好,立即会对报告人心生敬意。刘钢作为DK的老员工,何尝不知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对报告的内容不敢有半点马虎。

就整份报告来说,除了基本的业绩介绍之外,最能体现报告人心思的是对业绩的分析,要在这份分析里看到一些商业趋势和未来的热点,同时还能预见到品类的走向,更重要的是要对当下的业务有预见性的分析和评判。后面这几点要做好并不容易,如果分析不到位,会适得其反,引发反效果。所以,有一些报告人就偷懒,只介绍业绩,只分析数字,这样的报告虽然没有亮点,但也不会犯太大的错误。

刘钢却不想这样做,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业务探讨机会,只要有观点就要亮出来,不管是否被认同,这毕竟是思考的结果。

他先整理了一份春节数据,里面有销售额、毛利额、毛利率、促销占比、客单、客流、交易笔数等,他特意又做了同比和环比分析,当这一整份数据报告出来后,刘钢凭着多年的一线管理经验和敏感性,觉察到了数字的微妙变化,对一些有疑问的数据,他开始询问下面的柜长们,他试图找到变化的原因。

让他有些感慨的是,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饮料的格局正在转变。原来过年,碳酸饮料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而今年,屈居到第二位,离第一位也有不小的差距。他通过问询,往年消费者整箱购买得多,而今年变少了,体现在数字上面的是碳酸饮料的客单明显下降,交易笔数也在下降。

因为碳酸饮料一直占据到品类龙头老大的位置,不管是合同条款还是陈列位置,或是促销位置,都给予了最优惠的政策,双方也渐渐认同了这种合作方式。

刘钢大胆提出设想,压缩碳酸饮料的陈列位置,空出来的货架陈列渐受欢迎的果汁饮料。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因为没有一家零售商试图去撼动碳酸品牌的优势。刘钢经过慎重思考和现场调研,在报告中着重分析了饮料趋势的变化,并郑重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果如所料,刘钢在会议上说出这个设想时,下面立即就有了“嗡嗡”的议论声,碳酸饮料这只老虎谁敢碰?门店总经理却给予了认可,他让刘钢后期拿出更详实的资料与数据,然后再报备总部。

事过多年,再去看刘钢当时的建议,确实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化,碳酸饮料日渐江河日下,一蹶不振。而DK在与碳酸饮料的谈判中拔得了头筹,这要得益于刘钢的先知先觉。

零售职场箴言:

太多时候,我们都愿意做平庸的大多数,这样最安全,也最保险。当所有人都说是的时候,我们随口附和;当大多数人都赞同的时候,我们也不敢反对,就这样,在职场中我们一直碌碌无为,直至职业的终点。

在职场,那些爱思考、敢于表达意见的人,开始可能并不讨喜,但勤于思考热爱分享,经验不断积累,职业道路将越走越宽。

(上周值农历新年,偷了懒,空了一期,这周补上,每周五更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