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售

【009】春节观察|适合的总有人喜欢,不适合的总会被抛弃

2016年02月16日

评论数(0)

刚刚过去的春节,各个商家几多欢喜几多愁。大数据显示,有的商家赚了个盆满钵满,有的却是止不住地下滑。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这次不探究大数据背后的问题,只从自身的体验出发,看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零售商的哪些调整迎合了消费者,哪些是受欢迎的,哪些是令人厌烦的。

节前去一家百货店,这是一家传统门店,以经营百货品牌为主,偶有休闲餐饮,基本上是一个只供购物的地方。临近春节,这里的客流没有想象得多,厅大、品牌多,竟然出现了销售人员多于顾客的情况。要知道,在前几年,这家百货店在春节前曾是人流如织,经常发生手慢无货可买的状况。

目前百货店的转型是一个热议的话题,虽然转型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有一点必须承认的是,传统的以经营百货品牌为主的店铺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家老牌百货店就是一例。百货店经营的品牌大多与网络重复,虽然两者销售的商品不同步,但是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顾客,他们愿意以更低的价格购买非当季款的商品,这并不影响穿着与使用。百货店在强大的网购冲击面前,确实感受到了寒意。

在一些专柜,随口询问她们的销售状况,她们大多笑而不答,尴尬的笑容让人猜到了后面不太理想的数字。

春节节前客流就门可罗雀,春节后面的景况让人更不敢想象。按照惯例,春节后必是一段销售低潮期,寒潮提前到来,这家百货店在这股寒潮面前明显地措手不及,如此下去,前景堪忧。

是不是所有的零售店都在面临这样的窘境呢?年初四到了一家开业一年有余的百货门店,一入一楼,就被迎面而来的巨大客流所震撼。细看下去,一楼经营的大多是各种餐饮项目,每家餐饮铺前都围满了人,这股强大的客流就是这些餐饮项目带来的。这家百货店位于市中最繁华的路段,周边虽有餐饮店,但不及这里正宗和密集。之前,就听不少朋友推荐这里的餐饮,原来只是耳闻,这次亲眼见到,不得不佩服商家的经营策略。

餐饮对客流的带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也并不是说有了餐饮就是万事具备,就能坐地等人。如何打好餐饮牌,这也需要动一番脑筋。注意到,这家百货店的餐饮,精细地划分了客群,即有即等即食的小吃、甜点,这类小食一般不设座位,配好纸杯等物品,方便顾客边走边食;也有休闲餐饮,如果汁、咖啡、糕点,这类店都安有座位,店堂设计精巧又不失品位;除了以上两种外,占地最多的就是稍大的餐饮店,这类店是让顾客坐下来吃一餐饭的。在这样的组合下,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外面下雨,我们就近找了一家必胜客,竟然需要等座。门口的一张皮椅上坐了一对母子,互相讨教手机技能,对面是单只的凳子,让顾客坐等空桌。我们进去,喝了饮料出来,发现门口的母子依然坐在那儿——这才恍然,原来他们只是坐在那里休息。转而又佩服商家的耐心,等座的座位已显不足,仍能让那对母子安然地坐在那里。

必胜客是有耐心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愿意拿出耐心来对待顾客。急躁之风充斥着零售圈,而且越刮越急。

一早到一家超市买了鲜肉和菜,准备到中午食用。等到中午,拿出鲜肉一股恶臭扑鼻而来,难道只两三个小时,肉就变质了?一想不对,现正值冬季室温低,不可能这么快就坏了,转而一想,鲜肉正在促销,可能本身就不新鲜了,或者这也是促销的原因之一。只得扔掉,同时扔掉的还有对商家的信任。

经过2015年的慌乱、不知所措,现在,许多零售商都找到了一点路径或者见到了一些曙光,那些见到光明的,越走越稳;那些还在徘徊的,大多止步不前,止步就是落后,落后就要被消费者抛弃,这是一个铁的定律,无人能撼动。

这个春节似乎是一个分水岭,越过分水岭的零售商,路会越走越宽,那些仍在分水岭前不知所措的,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会太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