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售

实体店与电商的合作:预设的恐慌(45/104)

2015年07月08日

评论数(0)

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却倒在数码时代;诺基亚,研发出触摸屏技术,却在触摸屏时代黯然离开。在各项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得以见证企业的兴起,也一并见证了企业的衰亡。零售业正在面临这样一个路口,一边是传统商业技法的继承与发扬,一边是新技术、新规则的探寻与融合,走向哪一方,当前或许不会带来太大改变,但对后续的发展与生存影响巨大。

当下,有许多零售商徘徊在这样的一个路口,向前向后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阿里的横空出世给传统零售商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但终归是线上与线下互不干扰,隔河相望。自去年开始,阿里开始频繁与线下接触,扩展疆域的野心似乎昭然若揭,这让许多实体零售商开始瑟瑟发抖,仿佛阿里正张着血盆大口向他们袭来。

所以,当阿里的喵街一出现,就遭到了部分实体零售商的抵制,他们认为,与阿里互动后,就相当于把消费者数据无偿给了阿里,阿里可进一步遏制住线下的咽喉。

其实不然。

数据的有用与无用

争论的焦点在于数据的互动与分享。实体零售商积累了大量原始数据,但因缺乏有效的分析系统和专业分析人才,这些数据仅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利用率不高。

这些处于零散状态的数据本身不具有价值,只是装在零售商的口袋里,等待着时间的酝酿与发酵,最后的结果是发霉,甚至变质。

我们的消费者是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喜好与购物特性,这对实体零售商来说是模糊而不确定的,一直处于猜测之中。既然这样,自身的力量无法满足潜在需求,如果这时有更好的合作伙伴出现,他们能帮助实体店摸清顾客的购物习惯,并能画出清晰的肖像,那为什么不能合作与交换呢—— 把那些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

仅是盲人摸象

入驻喵街,阿里得到的数据也仅是线上的、通过喵街引流到线下的客流数据,对实体零售商来说,线下的客流要远远大于线上,阿里得到的数据其实是冰山一角,对庞大的零售数据而言,这就如同盲人摸象。

当下,实体零售商亟需解决的是怎样分得线上的一杯羹,怎样在互联网的大潮中顺势而为,怎样实现从线上到线下客流的转换。目前看,靠零售商自身的力量解决如此专业复杂的问题,大概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借助外力解决,这未尝不是一种好方式。

如果对数据的得与失过分纠结,可能就错失了搭上快车的最好时机。当然,喵街仅是选择之一。

数据之外

零售业的分析除了数据,更多的有来自经验的传承与心得的感悟,这些都是数据所不能包容的。可以重视数据,但不能过分依赖数据。

零售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把数据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摸准消费者的脉搏。现在的情况是,数据是数据,经验是经验,两者不能相辅相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柯达与诺基亚的落没,是因为在市场转型之时,没能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成熟的产品瞬间被替代,一下子就成为昨日黄花,而他们仍沉浸在昨日的蓝图里,看不到今日世界的变化。他们的兴旺与没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在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作为零售商,不要轻易否决一项新技术,也不要果断站在对立面,保持包容与开放,保持持久的创新力,在市场转型之时才能赢得更多主动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