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零售

#《店长》七周年#是谁给了顾客买与不买的理由

2013年07月18日

评论数(8)
     这篇稿中的部分案例刊发在《店长》六月刊。
    常听业内人士感叹,为什么XX店卖得这么好,而我们的店却不尽人意。大家试图在找原因。于是,比商品,比价格,比客流,比陈列……一圈比下来,似乎忘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服务。竞争激烈的今天,服务似乎早应炼得炉火纯青,果真如此吗。不尽然。
周末早晨的超市。货架上陈列了新鲜的蔬菜,价格也算公道。老年人的购物热情很是高涨,一会购物篮就满满当当了。老年人结束了抢菜的“战役”,接着又投入到下一场“战斗”——称重。称重台前站满了人,一位年轻人在不耐烦的接送商品。一面把商品重重地放在称重台上,一面又在催促:“装好袋子再称”。老人动作慢,拿起放下很是不方便,年轻人的脸色一直不好看。这样粗暴的服务让人看得面红耳赤。
试想如果老人们把自己的购物经历告诉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再转述给同事、朋友……自然界有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亚马逊森林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发了地球另一端的飓风灾难。一个店因一个店员待客不周到,岂知不会引发顾客群体性不满吗。这件事之后,我很少再去那家超市购物。一个缺少“爱心”的门店,里面“冷冰冰的”,顾客同样不会回报“爱心”和“温暖”。
美食家有这样一个理论,充满爱心地去做一餐饭,吃饭的人是能感受到里面的爱意,品尝到的食物也会更美味。朋友分享过一个他在胖东来的故事。当他赶到胖东来的时候,已近下班时间。店员们在有秩序地擦试货架。一直以来胖东来的服务闻名遐迩,果真如此吗。他先是叫来一个正在埋头理货的姑娘,问她这个店的开业时间。姑娘说刚来不久,不大了解,但可以问一下。她跑去问同事,得到答案后回复他。他又问,这个店大约多少人在服务。姑娘仍然不知,又去问,然后再回答他。他还没结束,又问了问题,姑娘又满脸堆笑地去问了,回来再告诉他。一来二去的有五六次,问题基本上和购物不搭边,但她从没表现出不悦。后来,朋友不好意思,在她那买了一条烟,虽然开始他并没有这个购物计划。
陆兆禧接任阿里巴巴的CEO上任演讲,主题是由服务转向体验。通观全篇演讲,其实他强调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好地服务体验。可见,服务是个永恒的主题。

    零售业竞争到今天,已不是一句“您好”可以打动顾客了。顾客的可选择性变多、变广,从线下也到了线上。一个实体零售店一般是为方圆几公里的顾客服务,顾客很挑剔,但顾客的需求也很简单,怠慢了一个顾客,将付出惹怒了他后面一群人的代价。值与不值在分秒间就会有答案;买与买也会在数次购物中有了答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

上一篇:当遭遇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