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曹的营销与销售心得

小曹同学

公告

营销路上一学徒。

小曹同学的个人网站:http://www.imxiaoc.com/

统计

今日访问:55

总访问量:1438281

零售进化论

2015年02月09日

评论数(6)

对于零售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已经有很多理论模型。有侧重价格与服务的“零售之轮”,也有研究商品结构变化的“零售手风琴”;有引入消费者偏好的“真空地带”,也有描述从产生到消亡的“零售生命周期”。除了这些零售循环的理论,还有自然选择、零售生态等类进化理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但上述理论多是在描述零售业态单一变化的规律,无法解释业态因何变化,为何消亡,以及多种业态并存和单一业态不同发展程度的问题。小曹以为,是因为这些理论只关注了业态内部、业态之间的因素,却很少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推动业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不同国家、区域的业态发展水平不一的原因。因此小曹从进化论中嫁接了一个“零售进化论”,试图探究零售业态变化的原因和发展方向。


零售进化论:社会环境是零售业态进化的基础,科技发展是业态进化的催化剂,消费者需求决定业态进化方向,业态的竞争是进化发生的必要条件


零售业态进化的基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聚落环境。


经济环境对零售业态影响最大,既是生存基础,也是进化基础。生存基础不多说,进化基础是这样的:经济环境上扬,物质丰富,购买力增强,需求多样话,业态百花齐放。经济环境低迷,物质匮乏,购买力降低,需求单一,业态竞争,剩者生存。业态的多样化发展或收缩淘汰,均以经济环境为基础。


法制环境是业态发展程度的基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前后零售业态的变化便是实例,日本的《百货店法》《大规模零售店立地法》对业态发展也影响甚大。法制环境宽容,业态可自由发展并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法制环境严苛,业态发展也将畏畏缩缩,不愿创新与改革。下一步对电商征税的立法无疑也会影响传统零售和电子商务发展。


文化环境一般变化缓慢、相对稳定。经济体制改革后,各地的零售业态发展或多或少都受到当地文化环境的影响。比如北京的奢侈品相关的业态要比广州更多些,回族居民多的地方饮食与快消品也会与其他地域不同。


聚落环境代表着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规划水平越高,则聚落人口密度越大、交通越合理、物流越方便、经济也会更加发达,零售业态的发展基础也更加完善,可以产生更多的业态形式。而聚落环境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也就决定了不同地域的零售业态会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零售业态进化的催化剂:科技发展


零售业态的进化并不依赖科技的发展,也并非所有的科技创新都会直接影响零售。但纵观零售业态发展史,在业态的变革、新业态的产生过程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科学技术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力——哪怕是最初看起来八杆子打不着的技术。


比如19世纪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并未改变零售业,一直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东西方冷战导致美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零售业态有了进化与发展的基础,这时汽车的大量使用成为进化催化剂,大型的百货和超市得以快速发展,也产生了授权经销连锁和仓储式商店等新兴业态。


又如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明与零售本是毫无关系的东西,但广泛使用后却爆发了电子商务这种新兴业态,使零售延伸至网络;另一方面也催化了POS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传统零售的经营管理有了质的提升。


再如手机、WIFI早已成熟,但直到近几年智能手机飞速发展,才使得WIFI热点几乎成为零售业态的标配,并催熟了利用智能手机和WIFI来监控客流、定位的系统。相比传统的影响客流统计,对智能手机的监控可以为业态动线设计、营销决策等提供更大的帮助,最终促进业态进化。


科技的应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并非每一次的科技创新都可以直接应用于零售,需待到各项社会环境条件完备,科技创新发展成熟,才会成为零售业态进化的催化剂,使业态有质的变化。


零售业态进化的方向:消费者需求


新业态的出现,都是迎合了当时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单一业态无法完全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且每一种业态都有优劣,所以才出现了多种业态。


消费者需求多种多样。有的喜欢买便宜,有的偏好买品质;有的简单直接,买到就撤,有的不逛遍全场不罢休;有的在新品前挪不动脚,有的在过季折扣区疯狂采购;有的享受服务员的各种恭维,有的认为砍价才是其乐无穷……如此繁杂,使得单一业态只能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既然需求如此繁杂,还如何确定业态进化的方向呢?小曹以为,对于零售业的消费者,其需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让消费者的购物效率最大化,即同样的时间,让顾客动线经过更多可能产生消费的货架(本文中货架包括销售员、柜台、货架、门店等)。所以业态的进化方向,就是让本业态目标消费者的购物效率最大化。


一般消费者的购物动路线是这样的:出门→路上→(停车)→逛/消费→(休息)→逛/消费→(取车)→路上→到家。可以分为4个部分:


1、路上往返


业态可能很少考虑消费者在路上往返的时间,但事实上,消费者会把路上消耗的时间计入购物消费的过程,因为消费者的时间是有限的,最长也就一天24小时,因此往返时间应计入购物时间中。


假如消费者有完整的4个小时时间,打算去类似的A与B购物。去A,路上往返需要2小时;去B,往返1小时。那么在态A消费者可以逛2小时,在B则可逛3个小时。明显的,同样4个小时的时间内,A与B的购物效率是截然不同的。


这部分说明业态的地点选择十分重要,对消费者的购物效率影响甚大,也是电子商务得以抗衡传统零售的一个原因:碎片时间即可消费。


2、停车取车


解释同上。相信很多朋友都说过或听过和“A停车不好停,还是去B吧/换时间吧”等类似的话。这也是一些老旧店面不敌新建店面的原因之一。


3、逛与消费


该部分耗时最长,也最影响购物效率。消费者寻找商品、店内移动、试穿试用、销售员交流、讨价还价付款、已购商品移动,以及儿童/老公/朋友的照看等都需要时间,并影响消费决策,同时业态提供的各项服务也在这个部分被消费者感知。


不同业态都应该根据目标消费者的行为来设计店内最优动线,使大部分的消费者进店后产生最多的消费。但应注意的是,动线最长,未必最优。特别是各个货架单兵作战的背景下(单兵战术参考《零售业的突围之道》)。


因为,虽然动线越长,消费者经过的货架越多,但也可能造成消费者的滞留和体验降低,反而降低效率。举个很简单很生活化的例子:打个酱油,是选择到大超市楼上楼下、电梯电话扶梯,然后排半小时队,还是出门右转30秒到便利店解决问题呢?


再一个和下一部分相关的例子:购物中心的咖啡店,应该和其他餐饮业态在一起,还是和服装等业态在一起呢?


除了动线,便是业态提供的各项服务、橱窗设计、销售员水平等,都会在消费者的“逛与消费”过程中,影响消费决策。虽然“路上往返”、“停车取车”会受限于业态最初对地点的选择和规划,但“逛与消费”过程中,影响消费者购物效率的因素是可以做到量化的,从而形成“量化→监控→反馈→优化”的闭环,不断创新、优化,使目标消费群的购物效率达到最大化。


4、休息


休息地点的规划应该包括在动线设计中。


休息不单单指坐到凳子上休息,还包括去洗手间和到餐饮店补充能量和水份的时间。消费者能够获得休息的耗时越短、过程越便捷,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消费。所以,便利店小,无需休息,购物效率高;购物中心大,吃喝玩乐购一体,无需到街上休息,购物效率也高。也难怪很多百货店要转型,或者千方百计的改造店面增加餐饮业态了。


购物效率最大化,即满足消费者需求,不单单能让消费者爽,同时也让业态在固定的营业时间内产生更多的销售和利润。相同业态内部的竞争,就是能否满足本业态目标消费者需求的竞争,也就影响了业态的进化方向。


关于购物效率最大化的额外几句:针对某地某种业态的某个门店,其覆盖的目标消费者群体是相对稳定的,消费者需求也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可以通过业态创新、改革、进化找到使购物效率最大化的方法,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可参考《便利店O2O,配送不是问题》中“可预测性”一节)。


零售业态进化的必要条件:业态竞争


业态内部、业态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零售业态进化。无论传统零售还是电子商务,在服务的消费者群体、层级出现重合时,竞争必然出现,然后便推动业态的运营管理向科技化、精细化发展,表面看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终目的则是争夺有限的消费者资源。而消费者也会倾向于到能够使自己的需求最大化满足的业态消费。


若竞争不存在,各业态衣食无忧,也就不会有创新、改革的动力。不幸的是,业态之间、业态内部、从业人员之间始终存在着竞争,整个零售业也就始终都在进化的过程中。


零售业态的进化是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因为虽然业态内部、业态之间的竞争总是存在,但进化基础——社会环境的变化需要时间;进化的催化剂——科学发展需要时间,因而业态的进化也需要长久的时间。


零售业态进化的过程,是业态适应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探寻不同消费者需求的过程,并非单纯的销售与服务方式的改变。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不同,科学技术应用程度不同,消费者需求理解不同,就造成了单一业态的不同发展程度。


进化的过程也是新旧交替的过程,过程之中必然经历新旧业态分化、重组,也就出现多种业态并存的现象。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对旧业态是种煎熬;对新业态则是期待。无论业态之间进行何种形式的生存之战,无论何种业态在进化中“剩者为王”,整个零售业都将进化的更加强壮。


小曹同学首发于联商网。

 

版权声明

本人博客文章均首发联商网  联商博客,转载请务必注明 联商博客+小曹同学,如有冒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小曹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