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潘

日本空间设计心理师到底是干什么的?

2021年07月13日

评论数(0)

上海恒隆广场 _13_

近年来,日本出现一个新的设计与心理学交叉复合型行业岗位,叫空间设计心理师(空間デザイン心理士)。你可能会觉得惊奇:纳尼?还有这事?

有的,而且是有一些存在理由的。2019年11月17日,日本创生出一个空间设计心理学协会(空間デザイン心理学協会)。其目的是,通过空间设计心理师的劳动,面向人类的感性直觉心理、行动和环境空间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设计商业场景、普及设计与心理学知识,改进人与物的关系,满足客户追求幸福的精神需求。

这个话题,与商业场景设计理念相关,与心理学应用研究相关。

从关注人的感性需求说起

关注感性直觉,是心理学专业的特性,从另一个视角看,感性又是与理性结成一对儿哲学范畴,所以要展开多说几句。与西方偏重理性思维比较,东方人传统上就喜欢感性的东西,比如王阳明的“致良知”,说的是追求感性直觉和道德素养结合的目标,比德国的莱布尼兹抽离感性直觉的思辨逻辑更接近经验生活,但缺乏应有的哲学意境。

类似王阳明的感性直觉思想延续到现代,仍然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解读层阶,缺乏深层次独立自由的思考,也缺乏广泛细致的行业应用探索。

同在东方,日本对感性直觉为主的心理学应用研究走得更远,不仅有诸多研发机构和相关理论成果,有结合商业行业应用的实验成果,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时期的国家政策主题。

日本经济产业省将2008-2010年度定为“感性价值创造年”,将“感性”与“经济”相结合,将感性列为性能、安全、价格之余的第四价值轴,出版了感性价值创造倡议白皮书。

同期,千叶大学研究生院成立设计心理学研究室,将设计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在设计中更多地体现人性感性直觉价值,摆脱理性面具或躯壳的压抑。

基于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推出空间设计心理师就不奇怪了,本来,关注人的感性需求,就是商业设计师必备的素养。

空间设计心理师的任务

网络化生存,将传统大众聚集生活方式分解为跨区域、跨层级、跨单元的同质社群,商家还没想明白如何应对这个浪潮,猛然间又不得不面对疫情对聚集社交的打击,使得依赖聚集、社群为营销目标的商业空间价值骤降,生活方式的分散化、感性化、去中心化,逼迫商业经营者、商业设计者重新定位商业空间的功能。

后疫情时代将延续多久尚不确定,如果在五年左右不能恢复聚集社交常态,那么按照心理行为惯性养成规律,就会在当下以及下一代消费者行为中打下深刻烙印,人们的现实和心理社交距离将拉大,对颜色、声音、成像、通风、味道、空间造型等会生成新的需求走势,包括:远程办公及生活环境、商业店铺及街区环境等等,如何构建既可以防范风险、又可以实现心理本色回归的空间场景,满足小众个性客户心理安全、舒适感受,将是商业空间设计心理师的重要任务。

带着疫情的新的商业空间,是现实物理场景和心理精神空间交互影响的自然、精神合一的空间,其设计原则应该是促使僵硬的社会心理感受向自我内心松弛境界还原,其服务对象是以家人、同质化成员价值交流为视角,以安全、平和为活动目标的消费者。

空间设计心理师高原美由纪分析道,今后,空间设计心理师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团队的群体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建筑设计功能需求。它可能是:格局和功能去理性化、感官组合要素自助化、感性直觉投射易感化等。

基本工作程序如何

与空间设计结合,作为心理行为设计师,既要参考执行一般心理咨询程序,还要参与实际设计过程。

第一阶段,首先要了解物理空间设计定位功能,对使用的人群特征、社区人文环境有基本了解;其次可以通过远程咨询访谈,探寻客户的潜在心理需求趋势,把握客户的空间条件和未来设想,提取客户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表述的需求点,将客户想法提炼整理的内容,转化为建议提纲;然后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客户沟通,达到共情和默契,与客户反馈建立共情和信任关系,形成简要而系统的工作提纲,经过一定时间的互动交流,完成草图、布局图。

第二阶段,要参与设计作品讨论,与设计师共同协商沟通、确认,解决客户内在的心理困扰、愿望,在约定时间内提交给客户一个较为完整的方案,这是与一般商业设计师的根本差别。经过确认修改以后,履行协议签署意见,然后将工作表单交给施工设计师以及设计生产车间。

第三阶段,空间设计心理师要结合客户要求,到设计施工现场,结合现场条件进行确认,随时或分阶段与客户沟通,为了确保设计理念落到实处,深入现场是空间设计心理师完成任务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环节是完成目标任务,并通过客户验收,也可能按约定过一段时间,检验实施的效果。

空间设计心理师的资质

空间设计心理师不是自封的,是经过空间设计心理学协会培训获得资质以后才能够执业工作,有点自我循环的意思。

要成为空间设计心理师,前期要有基本素质条件和专业基础,对于人的身心反应和空间场景关系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空间设计基础知识和必需掌握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行为科学、脑科学等应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并且要确立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大体上,资质培训学习分为递进升阶的三个主要阶段(参见图示)。

前期是组织主题沙龙讲座,也可以说是兴趣班。组织参与者一起分享和体验空间设计心理学知识,一般每月举办一次,就是培养学员的基本素养,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参与,包括想要改善家庭环境的主妇、想买房子、想要装修家居的夫妇,独立经营店铺的老板、大型商业店铺的经营决策者、设计师、心理学者等等。经过兴趣班学习,转入正式资质培训班。

第一阶段,专业入门。生活空间及商业设计入门,设计素材、功能,设计工具、使用,设计步骤、方法,设计法规、审批等等。同时学习空间设计与人的心理反应的关系,不同空间及场景对身心的投射、暗示或者诱导的初步分析。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访谈功能、访谈设计方法,参观样板房设计讨论、参加客户互动研讨,加强前期知识和技能储备,学习探寻客户内心深处需求的能力,通过空间设计,解释和投射客户心理空间要素,理解空间和人性幸福的关系。

第二阶段,增加内容。增加商业空间设计和心理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尝试空间设计基本技能,对于人的空间适应学习、身心认知调试、行为习俗转变、人生价值观变化等心理调整过程有一定认知和感悟。

具体讲解:空间设计和心理动态关系;社会压力和场景互动的关系;家庭住所改变和心理适应的关系;商业场景更新调整的导引作用,有效利用目前为止的经验、知识结构,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加深对于自我感受、自我调整的分析、把握。

学习空间布局的方法,考虑不同布局和装饰对于人的心理的暗示和诱导作用,通过学习心理咨询技能方法,挖掘潜在的心理愿望,用空间设计方案投射解决心理烦恼。比如、一个人喜欢呆在某个空间、觉得找到了安全自信、能够安静休息,合理地思考和处理与他人关系。

第三阶段,专业实战。空间设计心理师的专业培训、实际训练要有一个过程,从空间设计理论、心理行为学中找到解读空间的方法,在专业训练基础上,寻找或者建立充分利用自己优势的商业空间设计团队,作为心理咨询师、顾问,参与商业空间设计过程,设计和支持客户幸福目标,努力实现商业空间、生活居住环境“空间设计心理规划”专家。

按照介绍,空间设计心理师的培训课程加上实习研修,总共1年时间。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前设计答辩方案或者实战方案,以被客户接受为主要评价参考依据,不仅可以规划新的方案,还可以是提出改善升级的建议方案,多角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学习结束以后,通过认证考试,可以取得“空间设计心理师专业”执业资格。

两点感想

第一、专业岗位复合化细分,是科学或者技能应用价值创新的一种方式,这种细分创新的生命力在于社会应用需求的挖掘、在于客户价值的可视化构建,只要客户验证了存在价值,就构成推动生活改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二、很多专业探索我们不理解,比如空间设计心理师,一般商业设计师兼修一些心理学知识,实战训练一下就可以具备这个能力,不一定要设一个岗位。笔者也这样想过,同时笔者也认为,创新没有捷径,走捷径的创新,多数都失败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