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商业地产专栏

王庆-商业地产专栏

公告

北京华岸伟业商业管理公司;天津华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 商业地产策划人; 高级经济师;注册建造师。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客座讲师。 致力于提供商业地产全程策划服务;中国商用物业销售、租赁营销服务;中国购物中心整合营销服务。 曾任国内多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商业运营总监、招商总监、营销副总等职。从1999年开始从事商业房地产策划、城市综合体与购物中心策划,有超过12年商业地产实践操作经验。 Email:binhaiwq@126.com ;QQ:1213344699;公司业务联系电话:0315-3739261;传真:0315-3739261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275

总访问量:1184040

商圈市场研究的几个重点要素

2011年02月10日

评论数(0)
商业地产的商圈调研对于商业地产的合理定位有很重要的作用.本人发现很多市场调研公司偏重于市场调查,而研究方面有些欠缺。
 
在商圈界定模型中往往忽略了商业经营方面的因素,只考虑非商业经营方面的因素,这就等于假定所有的商业网点的竞争力是相同的、不变的,商业网点的分布是均匀。
 
这些模型在没有商场的区域可以适用,在已经存在商业网点的场合也可以适用,只是它会使某一点上商业活动与现存的商业网点之间产生竞争。
 
竞争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使所有商场商圈都要扩大范围,否则就得不到应有的客源,使新老网点都无法生存。第二种结果可能是新网点的吸引力大于旧网点,吸引较多的客源,而使旧网点的存在受威胁,甚至被挤出竞争的格局,破产倒闭。
 
合理确定商圈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口、距离、销售的饱和系数(预计全年销售额/商业经营面积)、商品的丰富性、商业设施的规模等。
 
在分析时对于各个分析模型要合理使用,下面列举两个常用模型:
 
埃尔伍德(Ellwood)分析模型
 
商业中心的贸易量应该是与商业中心区域规模成正比,而与每个居民聚集区到商业中心区的行程时间成反比。
 
赫尔法则(Huff模型)
聚集区消费者到商圈购物的可能性与商业经营面积、从聚集区到商圈的出行时间、不同商业区的数量、不同购物目的的行程时间的作用系数(顾客因购物类型不同而对路途时间的重视程度)之间的关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王庆-商业地产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