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尚行业财经

仪美尚

公告

仪美尚是全球美妆时尚消费品产业服务平台,起源于2010年创建的淘美妆商友会,累计超10万家会员企业包括零售商、品牌、红人、服务商、工厂等生态角色,平台旗下APP、小程序、媒体矩阵、美尚博览会、全球美尚峰会,累计覆盖超100万美尚产业从业者。

统计

今日访问:1221

总访问量:127296

初普美容仪“跑路”?官方回应了!

02月28日 15:59

评论数(0)

官方下场了。

日前,家用美容仪品牌初普因天猫官方旗舰店关店、官方微信公众号更名,一度陷入“跑路”传闻。

昨日(2月26日),初普在最新发布的官方声明中称,其关闭线上店铺以及公众号变更系品牌更换中国区代理商所致,并呼吁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从1小时创下破亿销售额的知名美容仪品牌,到商品售价大幅跳水引发大量客诉,再到闭店身陷“跑路”争议,初普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轨迹,与国内家用美容仪市场从粗放式增长到逐步规范化的历程基本吻合。

目前,距离4月1日射频类美容仪器纳入三类医疗器械管理,仅剩1个月时间,家用美容仪品牌们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初普否认“跑路”传闻

称系更换中国区代理商

对于近来引发热议的“跑路”传闻,2月26日,认证信息为“初普Tripollar官方微博”的新浪微博用户@初普Tripollar,发布了一份《声明》文件,主要内容如下:

图源:@初普Tripollar新浪微博

一、初普品牌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更换了中国区总代理商,新代理商为“杭州超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基于此,1月起,由原代理商运营的线上各渠道店铺已逐步关闭,相关公众号也已同步变更。3月起,新代理商将在天猫、京东、抖音、快手、拼多多、小红书、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线全新官方旗舰店及社交媒体账号。

二、鉴于自 2024年4月1日起,中国市场家用射频美容仪会被正式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初普目前关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的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与此同时,品牌还将有多款家用美容仪新品面世。

三、此前在初普品牌官方渠道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如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可在产品质保期内通过客服热线或线上官方客服,进行咨询。

公开信息显示,初普最早于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但其真正爆红是在2020年前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初普在中国市场的走红,淘宝超头主播李佳琦功不可没。

有关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双11预售期间,初普在李佳琦直播间创下1小时破亿的战绩,刷新了彼时平台美容仪类目的销售纪录。但此后不久,初普美容仪产品就陷入“FDA技术认证”造假风波。

2022年,初普还因旗下部分射频美容仪产品存在皮肤烫伤隐患,主动召回18万台相关产品。也就是这一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释放出射频美容设备将按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监管的信号。

2023年,国家药监局、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先后发布公告,明确了射频美容设备将按照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同时指出,2024年4月1日起,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此类产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在此之后,美容仪市场驶入魔幻发展的时代,初普、觅光、OGP等知名美容仪品牌旗下的美容仪产品价格大幅跳水。

典型如初普,某私域渠道商表示,“初普率先把自家一款售价3500多元的美容仪,降价到699元,”在引发大量客诉的同时,也掀起了头部美容仪品牌的降价狂潮。

整个供应链都在清货/转型

射频美容仪将彻底“消失”?

如今,距离射频美容设备新规实施仅剩1个月时间,在此之后,相关产品要想继续在市场上合规经营,按照规定,品牌方必须拿到三类医疗器械证,但申请这一证件不仅需要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费用,还需要耗时2-3年时间,这直接把一批实力不足的企业拒之门外。

再加上公开数据显示,射频美容仪在美容仪这个大类目中的市场份额占比较大,约为70%左右,因此,新规的实施,对美容仪行业上下游都是一次大洗牌。

在上游工厂端,深圳一美容仪OEM/ODM代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新规对我们的订单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他坦言,目前,行业大部分人对于新规的实施持观望态度,“如果新规如期实施,很多品牌拿不到三类医疗器械证件,我们很可能会考虑转型。”

而位于上海的某美容仪生产商已经改变了生产方向,其负责人告诉仪美尚,“我们换了新的品类,不做仪器类产品了。”

在品牌端,BIMIX贝米诗品牌负责人罗忠胜表示,其品牌一方面在积极筹备三类医疗器械证,另一方面也在围绕光电、头发工具、健康护理等领域新的技术来开发智能个护新产品,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面部及身体美容护理解决方案。

做两手甚至多手准备,或许是相当一部分美容仪品牌的共同选择。

据觅光AMIRO线上代理商瓶子透露,“现在很多头部美容仪品牌都在努力去跟国家监管层面沟通,争取新规的延期实施,”同时,“很多品牌也在积极去拿三类医疗器械证。”在此基础上,品牌也在迭代自身的产品线,“主要是避开射频的板块,去进行促渗类、电流类或者光电类的新品开发。”

在零售端,目前仍以观望和清货为主。据瓶子介绍,“我们目前也在观望,在新规实施前,会在合理把控库存的前提下,帮品牌完成一些射频美容设备的清货动作。”而4月份以后,她仍会以产品的正规性、合格性,以及资质齐全为前提,进行美容仪选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从现状来看,部分美容仪品牌“自杀式”降价的动作降低了一些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但正如罗忠胜所言,国内美容仪市场整体渗透率仅有3%,“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大,”监管规范化后的美容仪行业,仍然极具想象力。

·EN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仪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