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唆麻的专栏

科技唆麻

公告

文集

科技(233)

统计

今日访问:550

总访问量:2251353

众信旅游“站队阿里”的背后,旅游分销数字化未来可期

2020年10月11日

评论数(0)


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旅游市场,终于在国庆假期切换到了快进模式。

 

数据不会说谎。根据飞猪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百亿补贴、政府文旅消费券等政策的激励下,国庆期间全国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 50%,高星酒店预定涨幅甚至高达 100%,本地及周边游酒店预定量同比涨80%;此外,长线游预定量同比涨 15%,机票预定量同比涨 16%。

 

而在强势反弹之外,旅游市场更诞生了许多新的趋势。

 

其中最明显的,比如市场正在迎来结构性变化——年轻人和小城青年成为最积极出游人群。95 后首次成为黄金周全国出游主力,占比高达 30% 排名第一;而三线及以下城市出游人次占比则进一步提升到 60%,人均花费增幅高达 55% 。

 

疫情后的反弹像是放大镜,将过去一段时间旅游市场的变化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一边是用户的消费行为习惯进一步个性化,另一边却是商户获客成本在不断攀高,但却囿于运营数字化程度不足,迟迟无法将产品运营、品牌建设与用户理解相对接的窘境。

 

见微知著,如今供需两端不匹配所蕴藏的市场,正在成为巨头们下一个战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最近动作频频的阿里,在飞猪宣布启动旅游业首个百亿补贴计划之后,阿里又出手了:

 

9 月 30 日,众信旅游传出消息,前者以 3.85 亿受让后者董事长冯滨持有的 4547.03 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约 5%,成为后者第三大股东。一时间,不仅“站队阿里”、“在线旅游再生变局”之声甚嚣尘上,更有包括中金在内的多家机构上调评级。

 

在我们看来,双方合作的背后其实不只是巨头之间的合纵连横,更是提供了一个观察在线旅游行业从 1.0 迈向 2.0 的极好切口。


站队阿里?背后更是在线旅游迈向2.0的开端


有必要再次梳理一下双方合作的细节。

 

在疫情冻结了 2020 上半年旅游市场的背景之下,不少人将阿里此次入股众信旅游解读为一次单纯的财务投资,但如果仔细梳理公布的合作细节实则不然。

 

先看细节之一,资金的处理方式。公告显示,冯滨拟以借款方式将全部股份转让价款提供给众信旅游使用。后者的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明确将不超过 5 亿元的借款用于日常经营。

 

再看细节之二,合作的执行方式。众信旅游表示,与阿里旅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通过后者在科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品牌、系统管理方面的优势,结合公司在产品、运营、采购、分销等方面的经验,相互提供合作资源支持以开展全面合作。

 

再看细节之三,未来的落地方式。双方拟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 1.5 亿元,公司与阿里旅行分别出资 6750 万元及 8250 万元,各占全部注册资本的45%及55%。

 

从内容细节不难看出,此次合作的个关键词便是“互补”。而正如我们在上文所说,疫情更像放大镜或者催化剂,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此次众信与阿里也正是如此:

 

作为国内最大的出境游运营商,众信旅游早在 2014 年就登陆 A 股市场,成为首家 A 股上市民营旅行社上市公司。随后便在当年底,以收购悠哉网络 15% 的股份,并向后者提供资金及业务支持的方式,开启了在线旅游,尤其是移动端的布局。

 

不过如今看来,这一笔投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加速众信旅游线上板块的发展。这一方面的确受到了悠哉网本身的能力限制,但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整个旅游行业本身的数字化率极其有限。

 

实际上,当下语境中我们中提到的在线旅游属于“狭义”的旅游。一大特征是,“机酒”这一类标准化程度很高的产品数字化程度已经很高;但旅游产品,由于其作为非标产品——用户需求千人前面,较长的生产周期与服务闭环,却又有较短的时效性,数字化难度极高,属于“硬骨头”。

 

比如,投中过去哪儿实现百倍回报的朱啸虎,就曾在 2017 年表达过这样两个观点:其一,“在旅游行业,机票才是真正的入口,酒店不是”;其二,“非标住宿、出境游等旅游创业,仍然有赚钱的机会,但想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机会几乎没有”;他将这类业务,称为“苦活、脏活、累活”。

 

有趣的是,在 9 月 29 日举办的“中国绿公司年会”的全会上,马云就在演讲中表示:数字化一定会全面改造所有的行业。不是每家企业都要转型,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升级,完成数字化升级。

 

不难看出,阿里与众信旅游这一次的合作的意义,其实已经不只局限于两家公司的经营层面,而是涉及到行业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对下一阶段 2.0 的运营模式的探索。


为什么说双方合作标志着在线旅游迈向2.0


上文我们其实厘清了这么一个概念,过去 20 年在线旅游的发展,其实更多是以“机酒”为核心的“狭义在线旅游”的崛起。在后疫时代,行业不得不开始发力啃下“广义在线旅游”这个硬骨头。

 


为什么是阿里和众信旅游跑在前面?为什么方式是合资公司?我们认为至少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以 OTA 和核心的 1.0 模式成就了在线旅游行业也造成了路径依赖,行业亟待升级。

 

很多人将“在线旅游”和“OTA”直接画了等号,但实际并非如此。OTA 的“A”实际上代表 Agent(代理)——供应商将旅游产品提供给互联网公司,后者完全负责售前售后工作,并从中抽取佣金。

 

这对于早年间缺乏数字化经验的供应商而言,实现了直接将订票订房从线下搬到线上。其更低的门槛不仅促成了在线旅游的“量变”,也支撑起了在线旅游的第一次崛起。

 

但与此同时,OTA模式的短板也在进一步显现——

 

数字化仅局限于消费者端,上游 B 端供应链却依然处于原始状态。

 

由于无法直接面向用户,B 端商家既无法打造品牌提升粘性,亦困于单次交易无法积累数据沉淀用户。商家既无法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更无法打造自有品牌并建立起数字化运营能力;尤其是对 OTA 的依赖,使其很难提升抗风险能力,对抗周期。

 

换言之,OTA 的“一锤子买卖”式的合作方式已经无法契合发展趋势。一荣共荣,进一步整合双方资源与技术优势的合资公司形式呼之欲出。

 

其二,数字化分销进入快车道,阿里协同效应打造线上线下一盘棋;

 

纵观整个行业,纯 OTA 无法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已成共识。比如携程早在 2013 年起便明确提出要从 OTA 向 OTP 转型。而飞猪为起家之初便是以 OTP 作为差异化特征。

 

先看众信旅游,已经成为强势的线下入口;据众信旅游 2020 年半年报显示,目前其已有超过 2000 家代理客户以及数万家合作经营网点。此外,众信旅游也在持续打造旅游品牌,比如其于 2017 年就启动了“零售合伙人门店计划”,截至目前已签约合伙门店超过 1000 家。

 

而背靠阿里经济体的飞猪,则拥有着行业最强的数字化运营能力。一个典型例子便是,早在今年直播带货风起之前,飞猪便探索出了“旅游+直播”新模式。去年,飞猪全年直播多达 2.6 万场,其中,万豪双 11 期间进行的 70 余场直播中,更创下一小时直播平均每 18 秒成交一单的成绩。

 

在品牌营销的底层逻辑转变为 DTC(Direct-To-Customer,直面消费者)的大背景之下,进入阿里的数字化运营体系,显然意味着获得了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进行消费决策的体系中。

 

其极强数字化运营能力反馈到了市场数据中。据调研机构 Fastdata 的数据,2019 年上半年的行业市场交易额排名中,飞猪以超 7000 亿元位列第二,占比 18.4%,超过了同程艺龙。

 

对于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同时拥有了行业头部的线上与线下资源,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分销解决方案,乃至探索适合旅游行业线下新零售解决方案,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三、智慧旅游兴起,OTP平台重新定义新零售:

 

上半年的《经济学人》中就有报道指出,疫情将会给人们带来长期的、根本性的改变,Airbnb 的创始人 BrianChesky 将这种改变称之为“旅行的再分配”——其一,旅游国内化、乡镇化;其二,用户提前预定周期拉长;3,运营资源和标准的改变,清洁、隐私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换言之,行业必须从冲量到提质,开发多元化收入,通过智慧旅游抓住复苏机遇。

 

这进一步体现出飞猪的 OTP 打法对于行业的赋能。早年,亚马逊、京东,都经历过从自营,到后期拓展为开放平台的过程。根源在于,无论是零售,还是旅游,都是与社会运行紧密相关的万亿级市场。即便是做到了大幅领先同行,市场的空白依然能容纳数个,甚至体量更大的玩家。

 

如果不将把行业蛋糕做大。边际效益会越来越低,边际成本会越来越高,陷入低效扩张。正如当下,无数的商家陷入了获客成本高,但是获客难,留客更难的传统 OTA 怪圈之中。

 

换言之,阿里与众信旅游的合作,进一步打通了供应与渠道,本质上是打入潜在市场做大蛋糕,通过为更多的中小旅行社和平台商家保障丰富的货品供给,进而实现涵盖境内外自由行和跟团全品类,为商家打造品牌、提升留存赋能。

 

而不得不提的是,阿里与众信旅游的合作,其中更涉及到底层角色的转换。

 

一家公司走平台战略,资源的两个标准缺一不可:其一,足够强大,不然无法成功吸引 B 端入驻;其二,差异化,保证短期内无法被对手复制而陷入苦战。

 

对于前者,飞猪的“百亿补贴”便是一个观察切口。继 9 月初推出旅游业首个百亿补贴后,飞猪还于 9 月 26 日宣布与聚划算练手上线“双百亿补贴”。在国庆期间贡献暴涨的运营数据之后,飞猪更明确表示,百亿补贴不仅还会到来,而且还会继续扩大覆盖范围。

 

这不难看出阿里的举整个经济体之力推动飞猪赋能商家的决心。

 

而对于后者,阿里的丰富的数据则构成了赋能商家的最强竞争力。以万豪为例,在与飞猪打通会员体系后,前者新增了 800 万会员;而且这 800 万会员并不是雁过无痕的单次消费,包含诚信指数、消费行为指数等一系列用户数据都接入了万豪体系,构成了用户画像与沉淀。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正在迎来结构性变化的市场,所产生的更多高端化、分级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对接到众多商家的产品打造,用户运营之中,探索适合行业的新零售解决方案。


结语


就像飞猪总裁庄卓然说的那样:“飞猪绝不想让商家仅仅把飞猪店铺当成销售增量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面向阿里经济体用户的数字化营销和服务整合的地方。”

 

“站队阿里”只是表象,背后离不开在线旅游走向 2.0 的大背景,更需要依靠阿里经济体的协同效应之下,资源技术两手抓的“后勤保障”与已经具备的平台能力。

 

是时候切换到长期视角来观察这一次合作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科技唆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