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唆麻的专栏

科技唆麻

公告

文集

科技(233)

统计

今日访问:407

总访问量:2241772

地图行业硝烟再起2019:路径的分野与技术的暗战

2019年12月17日

评论数(0)

伴随着AI、5G以及自动驾驶的逐步落地,地图行业的2019年充满了机会和挑战,这个机会可以分几个方面来看,一是随着出境游,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的不断上升,用户对于地图导航、旅游信息的需求持续井喷,地图已经成为了国民级应用,二是产业互联网浪潮兴起,位置服务需求开始井喷。

 

不光是导航,所有和位置相关的服务,比如物流,交通,位置搜索,高精地图,轨迹等等,都成为了热门。这一切也促使着整个行业朝着智能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


如果说2018年地图大战是地图AI化、打通自动驾驶以及智慧城市,那么今年的地图行业则更多是基于未来的竞争:生态,技术产品,以及打通更多的行业和领域的能力。

 

比如百度地图。12月10日,百度地图召开生态大会,首次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生态全景,同时重磅宣布了几个消息。

 

一、崭新的全景生态,百度地图开放了智能定位、路线规划、导航、路况、地图影像服务、轨迹服务、位置搜索服务,智能小程序八大类应用能力,推出针对智能交通、共享出行、快递物流等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

 

二、联合九大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成立智能交通联合实验室。

 

三、推出以AI技术为核心的“1+3”智能旅游产品矩阵(1张地图+AR导航、AI导游、VR全景虚拟游),以及智能旅游管理平台。

 

四、发布行业首个地图开发者发展趋势报告。

 

事实上,我们在2019年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过去更倾向“闷头干大事儿”的地图开始频频对外“秀肌肉”,一方面是竞争更加白热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地图成了“香饽饽。”

 

商业世界里逐利是王道,这也许就是地图行业无法像电商、游戏、短视频这些风口浪尖上的产品在过去几年始终活跃在媒体镁光灯下的原因——互联网消灭了地图天然的信息差,但没有构筑起新秩序和新商业模式。如果我们把前五年称为上半场,那么核心就是在试错、探索,而进入19年后,尤其随着人工智能以及5G的落地,一连串变化,可能预示着这个行业将要开启一个速度、节奏都更快的下半场。

 

而另一方面,尽管有新势力涌入,但地图领域的传统四大公司,百度、高德、谷歌、苹果,依然牢不可破,这些公司所组成的四大阵营几乎垄断了全球地图业务。在过去一年中,它们做了哪些努力,又取得哪些成就?站在即将来临的2020年里,我们试图从定位,赛道,功能,技术,生态,海外这个几个方面来还原和盘点一下国内外各家地图厂商的发展现状。

 

01百度VS高德,两个世界的战争


1、定位

 

目前来看,高德正从传统的地图商转型为出行平台。而百度则已在打造地图生态。

 

地图产品比较特殊,它有着极强的工具属性和高用户粘性,并且用户的依赖性非常强。尴尬的是,地图并不像游戏、电商那样容易变现,但大家都意识到,地图是一个战略性很强的产品,只是目前还没找到定位。在前几年时间里,地图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入口,于是大家纷纷把它作为入口产品来对待,阿里、百度、腾讯也在这时开始发力。但随后大家发现,O2O浪潮来了之后,地图纷纷上马本地生活服务,企图在本地生活这块撕开一个口子。

 

高德从去年升级为一站式全域出行服务平台后,今年继续加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出行服务是“高德地图今年的1号工程。”

 

今年9月,高德地图联合国内27家网约车平台共同推出“敢坐敢赔”,本质在于强化其出行平台的属性和定位。虽然强调和滴滴仍然是合作关系,但在滴滴并没有出现在这份名单中,换句话说,虽然明面上并没有说,但高德滴滴实质已经开战。

 

高德希望在运力上和滴滴一战,将地图变成打车软件,一方面是先发优势,另外一方面也是基于阿里战略的考虑——阿里虽然投资快的,但最终失去了滴滴,随后又投资了T3,但仍然缺乏一个在出行方面有分量的牌。

 

总结就是高德今年核心还是以流量入口作为定位,然后再深度绑定阿里,在不同场景下做转化。

 

而百度这边,百度已经下定决心要在AI地图领域大展身手,早在2018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就表示:“地图经历石器时代、航海时代、印刷时代、互联网时代到如今人工智能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百度地图全方位变革,正在定义第五代地图。”

 

所谓的人工智能地图,就是AI赋能下,地图在交互体验、位置信息、出行服务以及出行决策等方面产生重大变革。

 


事实上,百度地图在发力人工智能地图之初便逐步落地了诸多基础能力:比如语音助手,AR导航,这些可以算作是百度地图AI化之前积累的能力,如果没这些铺垫,后面的释放AI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今年不论是“百雀灵”语音定制功能,还是这次的八大类应用能力和解决方案,都意味着百度地图基于AI能力的进一步释放和开放。

 

我们看一看公布的生态全景就全明白了:生态圈的底层是百度大脑的语音、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飞桨开源深度学习平台,百度智能云的云计算、云存储、云数据库、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之上是百度地图十余载的LBS数据;然后是八大类应用能力,最上层是针对各行业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理解成是百度地图是要面向产业和行业,打造中国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务平台,这是一盘大棋,里面有物流运输商,有智慧交通,有商业服务,有出行,甚至还包括了IOT和车联网,所有一切涉及位置服务的产业和行业,都可以纳入到百度地图的生态中来。

 


在我看来,地图本身只是一个工具,也没有多少商业化的空间,然而地图的战略价值非常大,涉及无人车、自动驾驶、车联网等等。2019年两家的动作,都体现了两家地图巨头对产品的不同认识和定位。

 

百度地图的定位,一言以蔽之,是全国最大的地图基础服务设施,深入到各行各业,包括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出行服务的毛细血孔中。

 

2、技术&产品

  

作为地图产品不可或缺的导航功能,各家也使出浑身解数来提高自身产品的粘性和用户活跃度。比如智能语音助手、信息流、导航语音包、特色服务以及付费内容等。

 

先说百度,百度地图目前已经形成了几大AI系列特色功能。如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语音定制功能“百雀灵”、AR步行导航、出行助手等。

 

百度地图可以说是全行业最强调AI落地在地图APP应用层的玩家。百度地图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在准确度、丰富性、易用性三方面都有进一步提升。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一是数据采集层面,已经几乎实现了全AI采集流程。

 

AI化数据采集能力,AI化地图数据生产包括信息获取、数据采集、数据生产、动态修正四大环节。

 

2019年7月3日,在“Baidu Create 2019”百度 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地图向外界全面展示了其AI化数据采集能力,80%数据采集环节实现了AI化,已成为业内AI化水平最高、搭载的AI技术最强最丰富的地图厂商。

 

百度地图基于每天数亿条轨迹数据、遥感数据、互联网数据第一时间感知现实世界道路变化情况;运用自动化采集调度方法实时调度采集车辆前往现场采集,并通过云端协同实时回传数据;再依据图像识别等技术做视觉语义化分析,并对POI图谱及道路数据库进行动态修正,快速更新道路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出行服务。

 

数据采集一直是地图的痛点,尤其是动态数据的采集,事实上,从未来来看,地图的核心价值是沉淀精准数据,为AI主航道发展持续输血。

 

我们常说,AI最核心的需求是数据需求。而百度地图源源不断新增和沉淀的亿级数据,是助推AI主航道难得的燃料。

 


在数据采集和生产层面,百度地图以全景高精采集为基础,先构建起基础的骨架路网之后,再辅以众源能力实现实时采集。目前百度地图已经实现了日均位置服务请求超1200亿次、日均轨迹里程20亿公里、POI全球覆盖总数达1.5亿、智能语音助手累计用户数破3亿、道路里程覆盖940万公里、全景图片13亿张等数据能力。

 

这意味着什么?借助AI的能力,百度地图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种数据积累的能力还在不断攀升,最终形成滚雪球的效应,成为人工智能地图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

 

二、在用户服务方面,形成了一系列AI特色功能,比如智能语音助手、ETA(通行时间智能预估)等等。

 

举例来说,以智能语音助手为例,目前百度地图已经做到了全场景下的语音全局操控,实现多轮对话,提高交互效率,完全把双手解放出来,提升驾车安全性。对手机说一声“小度小度”就能召唤智能导航,基本打通了百度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积累的能力,已经成为用户出行时高频使用的功能。截止至2019年2月4日除夕,百度地图智能语音用户量累计突破2亿。今年国庆当天,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用户数已累计突破3亿。

 

智能定位与ETA 等特色功能在大众层面的备受追捧,也进一步使百度与“人工智能”这一标签牢牢绑定。前者可以在GPS 信号极弱场景下实现持续定位导航,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服务;后者则能实现通行时间智能预估,在出行前便可提前预知路况,合理规划出行时间。

 

再来看看高德,高德今年的重点,一是信息生态,包括本地生活吃喝住行的服务,另外一方面也有内容领域的创新,比如高德今年国庆试水的“景区随身听”。

 

今年国庆,高德推出了自己的随身听服务。首批将覆盖故宫、恭王府、颐和园等500个热门景区,国庆期间,高德将上线知名古董收藏家、鉴赏家马未都针对故宫的讲解音频。

 

这个产品是基于旅游痛点设计的:假期景区人太多,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并没办法帮助游客了解到真正的文化知识。“随身听”里面的音频内容,可以根据用户定位进行触发,也将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推荐。

 

而打开高德,点进“附近”则会发现,里面有大量类似打卡种草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大多来自口碑等阿里系产品的内容,毫无疑问,高德正在强化本地生活类的服务,包括美食,娱乐等等,这其实对标的不是百度,而是美团和大众点评。

 

高德的逻辑是,出行是更优先于本地生活的流量入口,如果能在流量上游“截胡”掉一部分流量转化到高德体系内,那么本质上就会对美团等产品形成牵制。

 

不过也有一些疑问,比如说,景区随身听是否是强需求,如果是配合国庆高峰期去做市场营销无可厚非,但是否能够常态化存疑,尤其是付费这件事,我个人觉得试水摸索的成分大一些,但常态化很难。

 

另外一方面,百度地图早已开始发力旅游这个关键场景,在境外游优势很大,起步早很多,在这次的大会上,百度地图打造了AI+智能旅游的全球生态格局,推出了以AI技术为核心的“1+3”智能旅游产品矩阵。百度地图很早也上线了旅游景区语音播报的功能,这次则是将业务都整合起来了。

 

看似界面一样,但本质上高德和百度已经在产品上体现出了不同的战略思路。


3、海外化

 

百度和高德在海外这块差距非常大。不夸张的说,在海外市场这块,百度地图可以“吊打”高德。

 

(百度地图的国际化发展进展)


高德今年对外表示:“国内的市场足够大,目前只服务了三分之一,因此,我们优先开发国内市场,后续会向海外探索。”

 

事实上,的确如此,在国外打开高德地图,几乎没有多少POI数据点,更别说精准的信息服务。也不难理解,高德的重心在出行,海外市场并非其核心目标。

 

但另一方面,百度地图则对拓展出境游场景非常有兴趣,百度地图目前全球POI超1.5亿,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唯一服务全球的地图,毫不夸张的说,百度地图几乎就是为出境游用户量身定做。

 

地图最核心的是底层测绘数据的精准度,这关系到后续的导航,位置,推荐等一系列服务。试想一下,如果你去了一个连地图都不知道的地方,你怎么能准确的去其他地方,在海外化,百度地图在这一点上比同行地图要领先不少。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分享过一个例子(参考在谷歌的大本营用百度地图可还行?事实证明非常行),我们当时走的是小众路线,比如蒙特雷这种海滨小镇,景色非常美,一号公路最著名的Monterey Bay就在旁边,但在国内旅游App中的rank很低。

 

我们对比了三家地图,在谷歌地图上,有非常详细的地形图,在高德地图上,这片是空白,在百度地图上,不但有不输给谷歌的地形地貌图,还非常贴心的附上了附近的旅游景点,甚至连联系方式都配上了。

 

截止到2018年,百度地图已经支持100+个国家驾车导航,境外车机导航服务上线;2019年,公交地铁换乘覆盖热门国家和地区,上线离线导航、境外打车。

 

除了中文景点、中文美食,中文酒店探索这些常规功能,百度还在产品细节上打磨很多。比如有国际问路卡,实时公交信息以及热力图。以用餐为例,百度地图为英语不熟练的用户提供了常规的点餐口语,比如“请问附近有中餐厅吗”“这次我买单”等中国常见短语,以及实时翻译的功能。

 

最让我惊讶的是,百度地图在国外也有AR导航功能,我们到洛杉矶downtown游玩时,去一家非常有名的书店,用的就是AR导航功能,沿着箭头走即可,和国内一样。类似的功能谷歌地图也有,谷歌在今年I/O大会上也公布了这个产品,但百度要更快一步。

 

百度地图上还有专门的旅游图层,将附近的景点都标注出来了,方便用户选择不同的景点浏览,这个功能非常强大,因为能很直观的知道距离,POI+内容标签的形式也方便用户创建自己的旅途行程。

 

海外市场是百度地图的一大特色,未来来看,也是百度地图的护城河之一。


02苹果和谷歌,AR地图当道


聊完了国内市场,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的谷歌苹果。

 

如果说要给19年的谷歌地图和苹果地图下一个定义,那就是AR地图。

 

谷歌的AR地图推出显然有些一波三折:今年3月,谷歌开始向部分城市的少数地图用户推出基于AR的导航功能的alpha版本;今年5月AR地图登陆Pixel手机。8月9日,谷歌在官方博客宣布,向ARCore和ARKit用户推出Google Maps AR导航功能:Live View(beta版)。

 

与传统的GPS定位不同,Live View采用一种视觉定位系统,其原理是你在GPS定位手机大致位置后,可以通过摄像头扫描周围环境,接着会将扫描到的视觉图像与谷歌街景数据交叉对比,以达到更精确的定位。

 

除了谷歌之外,苹果地图也瞄准了AR地图。

 

据外媒报道,苹果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专利申请,名为“使用增强现实的导航”,即使用摄像头分析道路信息,再通过AR技术将导航信息叠加到实时路况上来为用户提供导航信息。

 


不过苹果地图想要上线AR地图功能,恐怕还要再等几年。

 

作为传统的地图行业老大,谷歌地图的地位不可撼动,苹果依靠iPhone的预装,在苹果用户群体中撕开一个口子,但口碑一直不佳,原因在于苹果地图早期产品的确做得很差。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新版苹果地图中最惊人的功能大概要数“Look Around”,它呼应了谷歌地图颇受推崇的街景功能。苹果对这一理念的实践效果十分流畅,界面精美,相比之下,谷歌街景看起来就像是世纪初遗留下来的文物。

 

但说实话,苹果地图的功能还是比较弱,比谷歌、百度,都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它连最基本的地图功能(比如指引用户从A点走到B点)都做得很差,甚至一度成为苹果的典型失败案例。推特上充斥了对苹果地图的用户吐槽。

 


几个月前,在回应美国国会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时,苹果透露,已经在改进地图应用以及其相应服务方面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算上对自己产品的一个反省吧。

 

再来看看谷歌地图,谷歌地图今年新出的功能并不算多,比如,在上个月Google Earth推出了“创作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绘制出全球各地的地图,而Google Earth可以通过将观众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来将它们作为一个身临其境的故事来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谷歌正在推出Google Maps的更新,该更新可以说当地语言的地名,方便用户与当地人交流找到目的地。不过GoogleMap的大部分新功能,相比去年来说,还是有点缺乏新意。比如去年谷歌地图App就推出了一些软件层面的功能创新,比如类似高德的一站式出行(骑行、公交、打车等混合出行的智能路线推荐和服务入口),以及打通Spotify,AppleMusic和Google Play等娱乐内容。但今年重磅推出的AR地图功能,对于好几年前就已经熟练运用AR地图的国内用户来说,怎么说呢,缺乏创意吧。

 

03

以及……

 

我们从定位、产品、技术以及海外等角度分析了高德和百度地图之间的差距和区别,也见识了国外谷歌和苹果之间的博弈,总的来说,在未来3~5年,地图行业真正的竞争还没来到,这包括了上游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对高精地图的需求的竞争,还有下游地图与各个场景,包括本地生活服务,出行,旅游等场景的结合的想象空间的探讨。

 

高德和百度目前不分伯仲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双方不同的战略定位,不同的产品策略,以及不同的打法,到底孰优孰劣,会在3~5年之内见分晓。 

 

我个人的感觉,地图已经经历完整的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5G和人工智能的落地,地图未来会进化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讨论谁是市场占有率第一意义不大,关键还是要看未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科技唆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