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印象设计

一座见证香港百年变迁的监狱:大馆如何活化成功

2023年04月20日

评论数(0)

Hug Yue:「太阳升起来了。」

中国·翠西:「对。」

Hug Yue 「那是一首动听的歌:当监狱的门打开 真龙会一跃而出」

——节选中国·翠西《我·镜》


在香港,有一个地方,建立于1841年,它曾经是香港中区警署,位于城市中心,被围墙包围着,与四周的高楼大厦形成对比,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成为了独特的一角。

它就是大馆。

如今的大馆是由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亚监狱三个历史古迹所组成的建筑群,是香港现存的法定古迹之一,由于2006年警署的迁移,该地被清空闲置,后由香港赛马会和香港政府对其进行活化保育。

大馆的活化工程历时十年,由操刀设计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瑞士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对其进行改造,让建筑群蜕变成繁嚣都会中的文化地标,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历史、艺术及生活享受。

大馆——以非牟利模式营运的古迹及艺术馆。这里一共有二十一栋建筑物,囊括十六处基础设施,十七间商店,十六间餐厅,主要分为室内与室外两大是日活动场地,分别成为不同规格的展演场地,除了大馆的展览和节目外,时不时会有其他机构及驻场艺术家合作举办活动,为香港的文化生活增添色彩、建筑群内亦设有餐厅及商店,提供别具文化色彩的消闲娱乐。

为了保育历史文遗,在大馆活化的过程中,从原建筑外墙的旧漆铲除、新漆使用到室内建筑的修复和改造,都进行了十分严谨、复杂且独立的油漆分析实验,得以将原建筑的外观重现大众视野。

与原建筑的复古红墙截然不同的是赛马会艺方与赛马会立方,这两座全新的场馆是Herzog&De Meuron关于立面材料方面相当标新立异的建筑作品。外墙使用100%再生铝作为「空心砖」材料,如同一层层肌理皮肤,新建筑的创新与实验、原建筑的复古与怀旧,两种风格的建筑镶嵌在一起,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强烈反差。


两种风格的建筑,分别为大众提供不同的服务与体验。大馆将原监狱进行整理翻新,打造成古迹打卡点,原警署大楼维持着原始的布局,呈现出上世纪的香港监狱,紧挨着的一间间牢房,对称式的设计,一眼望到底的长廊,在视觉上给人压抑、束缚的感受。

连接着不同建筑间的的走廊,为前来打卡的人制定了一条“游玩路线”,穿过走廊,进入不同的区域,加大了空间的灵活性,除了观赏历史古迹,还有不同的商店,包括现代与当代的艺术空间、当代艺术画廊、陶瓷艺术空间、传统复古的洋服裁缝店、传统茶室、不同国家的特色餐厅、咖啡店等等,在让前来的人在古迹群中探寻生活中的美。

游遍原建筑的历史古迹,前往赛马会立方会经过洗衣场石阶,这条石阶通过改造后,成为人们一个歇息点,偶尔会有独立音乐人或艺术工作者在洗衣场石阶开展公共展览和演出,人们坐在阶梯上,享受着人与人间情感的互动,感受在古迹建筑中沉淀百年的人事变迁。

前往至赛马会方,空间开阔,是香港为数不多的拥有超大半开放中庭的建筑。走进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架肌理裸露的混凝土螺旋楼梯,视觉上强烈的冲击,让前来的人们驻足观望,木质的踏板台阶与水泥灰的梯墙形成对比,将柔和与粗糙、温暖与冰冷和谐的交融于一体,这家楼梯也成为了热门的打卡点。

后记

香港大馆将古老建筑进行活化,让修复后的大馆成为香港文化的新地标,在保留历史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多元的活化,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它的更新不仅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还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END

本文由空间印象撰写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

Herzog&de Meuron、unsplash、

Iwan Baan、tai kwun.hk、ArchDaily、

大館、一起设计吧、豆瓣、小红书及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空间印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