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印象设计

老成都+国际范,猛追湾国庆80万客流,成功破圈后疫情时期商业(上)

2020年10月26日

评论数(0)

十一长假让不少人有了“过年”的感觉,国内多地掀起旅游热潮。这是后疫情时代一大突破口,人们释放玩性、正是消费欲增长的时间窗。以热门旅行城市“天府之国”成都为栗子:
据成都文广旅局发布相关数据,今年国庆黄金周,这座城市的接待总人数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0.4%,旅游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1%,其中重点景区接待游客764.83万人次,成为国庆长假的“流量担当”。


其中,成都成华区的猛追湾万科城市更新项目成了首屈一指的热点地标。以一场与第26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创新联动的“小街巷·大艺术”猛追湾街巷艺术节呈现出新时尚与老文化的惊喜碰撞,覆盖文商旅体消费群体超80万人次。



猛追湾背景

人间烟火三千年,成都上下猛追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的有机更新成为越来越多被谈及的话题。城市更新的不再是城市建设者单一角色参与,而是多层次多维度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商共享的舞台。



项目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挖掘,梳理出猛追湾自西汉以来的典故历史,试图弄清一条线索,一条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沿革线索。



一段城市片段,承载了老成都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传承。我们所看见的和能触碰到的,都是纵横几十年的风云故事,这些故事塑造了现在的成都气质,应该被尊重被记住和保留。



城市的生长同时是复杂的和信息叠加的,通过不同个的维度,对城市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小心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城市的阅读和气质提取,结合已有氛围和业态,对片区进行分区。



三个重要节点,分三期呈现开放。



一般建筑的风貌进行梳理和整治,改善民生,5步完成,并且16字方针贯穿始终。



沿街商铺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容器,也是城市鲜活的舞台,对它的颗粒化精细设计必不可少。改造前后城市界面从色彩、材质、质感、触感上节奏化的处理,有助于增强人的感受。



空间上人进车退, 将过去封闭相互割裂和碎片化的消极空间串联成富有活力和商业价值的积极空间。激活了社区的活力,让欢笑声重返公共空间。



提供更多通路连接打造的优质空间,并在通路上加入更多的体验活动。



老街唤新颜

梳理空间结构,丰富场地功能


作为成都城市更新政企合作的首批开发商,万科从猛追湾切入重新梳理城市脉络,通过地标梦想之塔及滨河休闲带的营造,带动猛追湾整个片区的产业提升和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在成华区的规划中,锦江畔面积为1.68平方公里的猛追湾片区被定位为市民休闲区,要求改造坚持“修旧如旧、产业活化、有机更新”的原则,呈现突出“文创体验”、“夜经济”、“市井休闲”等多个关键词。



万科则以EPC+O(工程总承包+运营)合作模式正式介入即政府收储,万科建筑改造、招商及运营这意味着万科对猛追湾项目拥有整体构思和打造的权限,相较于引入多方社会资本,猛追湾的呈现也因此更为连贯、统一。

 通过对猛追湾文化内核的重新梳理,万科以“绣花功夫”代替“大改大建”,在109天内成功实现了片区焕新,借由城市共鸣的先行,让焕新老巷真正深入人心。土地使用效能由此得以快速提升。



值得称赞的是,万科并非以割裂的视角单独看待项目,而是以整体性的眼光看待猛追湾与周边以及居民的互动,因此在猛追湾中我们看到的是开放友好、可以驻足停留,且能重塑邻里关系、参与共治的空间。 项目改造范围包含天祥滨河路望平滨河路两段共1公里长的滨河路,滨河路与天祥、望平两条街道之间的几条小巷,以及望平街南端的一个旧院落(望平坊)的综合改造。



而滨河路段原7米宽双向通车的市政道路占据了整个滨河路的主要空间,车道与商铺之间没有人行道,没有缓冲距离,行人与车混流,极不安全;商业没有外摆空间,业态低端且比较单一。
部分道路被私家车占用成为了停车场地,压缩了通行空间。面宽约5-6米的滨河绿化带被灌木和栅栏围死,成为市民无法进入和停留的消极空间。因为没有休闲的空间,附近居民只能自己搬着小板凳坐在马路边上休息。滨河人行步道紧靠河岸栏杆仅两米宽的通行断面,无法停留和休闲。



滨河路段为了扩大人行空间,降低整个区域的流通速度,为人的停留及商业活力带来更多机会,设计将路幅7米的机动车道变成4米宽自行车道,同时通过对新元素植入创造视觉甚至触感体验。



对绿化带进行了仔细的梳理,保留长势旺盛的大乔木,取消原有的绿化围拦,分段落拆除部分灌木及地被,一部分还原成可以进入的林下休闲平台,一部分种植成品质丰富色彩多姿的林下花境。

整个500米长的滨河沿线,经过整合之后有了约10个功能各异的休闲平台,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生活空间带。重新梳理后,滨河步道与临街商业之间有了更多的流通感,桌椅等休闲设施也变得丰富多样。



内部院落根据场地的尺度,以及周边建筑新的功能定位,形成了一个以展示互动为主的剧场空间,和一个以休闲交流为主的生活空间,其间通过各种充满艺术气息和趣味性的通道相连,让整个内院处处都充满惊喜。



景观设计以地刻铺装、光影装置、互动装置等手法呈现成华区的工业光阴长河,让市民在这里找寻到场所曾经的记忆。



1958年段,成都红光电子管厂 我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设计用一面大尺幅的变色玻璃来讲述了这段历史。



1988,成都光明器材厂光学玻璃产销量居全球同行业第一。这段曾经的历史为场所带来了有趣的灵感——设计在一片“光明之墙”。
墙上用镶嵌着由不同光学玻璃制成的凹透镜、凸透镜、棱镜和反射镜等,制造出一系列人景互动的机会,那些记忆着辉煌历史的光学玻璃在这里与新的市井生活融为一体。



一条时空之廊链接望平坊与滨河路。廊道顶部由5800块小液晶屏幕形成了一个波浪似的天蓬,这块波浪式的巨型液晶屏,可以播放任何画面甚至影视节目。
隧道两侧经过通高6米多的原子镜无限放大,将天棚的图景、地面的人行反复投射,让这个隧道充满了变幻无穷的魔力。从成都老照片里走出来的牌坊,经过玻璃砖的构建矗立在时空隧道的尽头,灯光的变换经过玻璃的折射,充满了梦幻的色彩,呈现着新与旧的交融。



值得提及还有纸箱厂老楼翻新成了望平坊,红砖墙的厂房恍然有种东郊记忆的感觉,还设计两条了艺术长廊,文艺标语让老巷子也变得网红起来。


TO BE CONTINUES

猛追湾更多业态布局,请续看下篇文章阅览


- END -


本文由空间印象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图文仅供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空间印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