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印象设计

平衡新旧建筑的关系,生长出城市更新的花——上海章堰文化馆设计

2020年05月20日

评论数(0)

两年前,我们怀着对泰山的敬畏之心,来到泰山怀抱中的古老村落。


因其奇特的自然风景、质朴天然的建筑形态、丰富多样的山间野味、浓厚的文化底蕴,无处不在地向我们传递着泰山特有的磅礴之气。


▲空间印象项目团队在泰山进行项目实地勘察


在充分感受到了泰山带给我们的震撼之后,我们决定利用泰山本身的粗矿有力的形体,错落有致的地势、丰富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一个流动、连续的游走空间——泰山之心野奢度假酒店



在原有建筑上我们用新旧结合的手法保留历史和当地记忆的机理,同时使之符合现代人对住宿环境及审美的要求。在新建筑上我们尊重自然,使之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在建筑中能体验到泰山本身大气磅礴的意境。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项目——上海章堰文化馆,同样也是从从新旧共生的角度,尝试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如何去梳理、平衡新老建筑的在空间中的此消彼长、共生共荣



章堰村位于上海西郊的重固镇,是上海古文化发源地,福泉山文化的代表之一。经过历史变迁,章堰村空心化严重,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下,章堰村迎来改建与复兴。


生存,生长,新生///


设计师对章堰村以及中国现状下同类村落的改造和复兴策略,不是推倒重建,不是修旧如旧,而是遵循历史的发展脉络,将当下的发展观念和功能需求置入其中,重新梳理和组织布局、功能业态、新老关系等。



PART 01 「生存」


“老建筑”是章堰村的历史,文化的沉淀,设计师通过加固、修缮等方法,让老建筑以更好的状态「生存」下去。


文化馆基地很有代表性。其中更包含了原村史馆(清朝老房子)、章家宅(破败的晚清老房子)、及一部分空地。相邻的房屋有80年代二三层洋房和宗教建筑-城隍庙。



章家宅残破比较严重。但外墙风貌较好且完整。设计师对外墙进行了加固和保护,在保护好的外墙内新建了展厅一。展厅一仍沿用了章家宅“四水归堂”的建筑制式,并与老墙脱开最少处三十公分距离,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与致敬;展厅一内部有窗户,建立起与章家宅外墙的联系。



村史馆保留较好。设计师对内部木承重结构做了加固和修缮处理。地面返潮严重,重做了地面防潮,改造了地面材料为阳极氧化铝板,与展厅一地面一致,空间产生延续,且让空间看起来更明亮和宽敞。墙面,屋面,内院保留下来。



PART 02「生长」


新建筑运用白色混凝土,支模及浇筑借助老墙的加固体系一同完成。新建筑的尺度和形制以老建筑为依照。新老建筑相互依存依托的关系在真实日常中尤为生动。



如新建筑的开窗与灯火与老墙的门头与窗洞,新房子的高度与轮廓试图暗示和补齐场地原有建筑的一些信息。

又如场地原有的一颗老树在阳光灿烂的午后用婆娑的树影串联起现今在场的构筑层次,使其成为当下的入口。



文化馆新的建筑语言与村中老建筑的对话和呼应



PART 03「新生」


通过复原研究,村史馆北侧空地原为村史馆的二进院,现有基础遗存,在原有基础位置上新建展厅三,展厅三墙面,地面及天花板皆为阳极氧化铝材料。均质的金属材料带来某种“未来”感的体验,与展厅一的“当代”,展厅二的“传统”构成一段动态的体验。


▲ 展厅三(室内局部)


出展厅三便是基地北侧的空地。设计师在保留空地上的大树及竹林的基础上新建了休息区和水院,供人们休息和讨论。



新建的建筑皆采用白色清水混凝土材质,呼应了当地建筑外墙纸筋灰。



章堰文化馆的意义是以“时间”为前提的。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并置探讨,并不只是对废墟与新生的考量,而是一种重叠与重构,是在时间轴线上讨论一种非单一线型叙事手法的可能性。


当新的变旧,旧的消融进时光,更新的又再会出现后,此时的新旧又是怎样的一种姿态,进入怎样一种日常?

本文由空间印象整理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水平线设计

本文仅供分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空间印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