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金

沥金

公告

文集

财经(0)

统计

今日访问:99

总访问量:64922

农夫山泉跌倒,谁吃饱?

03月14日 09:25

评论数(0)

9471704245820_.pic_hd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沥金

最近很多人问我,农夫山泉事件,怎么看?

先说结论:两水相争,流量投机者得利。

任何舆情危机,谁是最大受益者,谁就是气氛助燃剂。

农夫山泉这波,谁获利?

显然不是娃哈哈,宗女士显然不会蠢到给自己埋大雷,毕竟每个企业都不是尽善尽美,炒作民族主义得来的流量,一旦反噬最后会被围攻到连渣都不剩。

那幕后操纵者是谁?

不好说有没有其他水企在吃人血馒头,以鲁迅对国人的理解,在对手摔倒时,大概率会有人使劲踩上两脚。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波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流量投机者,也就是饿狼般的自媒体、营销号还有一些接着滔天流量快速变现的小商家。

毕竟当投机者们发现,围攻一个KOL只能让自己最多登上两天热搜,而扒光一个知名民生企业的底裤却能让自己连登两周热榜,还能“操纵股市”做空一个上市公司时,选择炒作谁,发酵谁,谁是流量香饽饽自然不言而喻。

流量投机者,一贯是商场风云、恩怨情仇的主要搅弄和传播者。

他们的主要“作案方法”就是偷换概念、贴标签、制造对立来进行营销传播,通过贩卖情绪获得巨额认同流量并带货。

流量投机者的套路很简单:制造二元对立,煽动情绪,而情绪=流量=销量。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要有一个好人,作为舆论高地的对照参考,这时候娃哈哈以及宗老出现了,直接成为正义的代名词。

而有好人了,这时就要找一个坏人当靶子。

农夫山泉一是直接竞品;二是媒体一直鼓吹卖爆的东方树叶实在太贵了,一瓶渠道卖5、6块,这定价不符合“平民水”的定位,品牌自然成为活靶子。

于是,娃哈哈=正义,农夫山泉=坏人;而喝农夫山泉就是喝不正义之水,买娃哈哈就是支持良心国货。

成功制造对立后,消费者的情绪被煽动起来了,流量像泼天富贵一样来了,投机者美美收割流量,狂带一波娃哈哈或者其他品牌产品,赚得盆钵满溢,又注销再换个账号,深藏功与名。

何其相似的剧情。此前白象受热捧、今麦郎被批日资品牌,不是差不多同一个套路吗?

利用情绪做暴利生意,是典型的短期行为,确实能快速带来巨额收益。在电商化和信息平权的时代,这种情况显然会越来越多。

不可否认,流量投机者是电商时代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确炒热了整个生态,但这种短期行为,都是昙花一现,很多最开始说农夫山泉七宗罪的账号,现在都已经不见踪影。

投机者赚完快钱能一跑了之,那最后是谁在为这种群体事件买单呢?

买单的,是整个中国网民和中国消费者。

流量投机者一般投机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扎KOL,八卦私生活或者劣迹;一个是扎企业,扒企业过往污点。

但很显然现在,扎企业比扎明星更有卖点,企业可以全方位,从产品到营销,从渠道到市场,从创始人到股权全方位的扎,一扎扎两个星期。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有着天生的“原罪”与阶级对立:他们挣钱了,就变成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他们当首富了,就变成了“为富不仁”;他们的企业做大了,就变成了视消费者为鱼肉的“刀俎”。

社交媒体是舆情放大器,成千上万的自媒体会拿着放大镜盯着企业的各种问题。当然有群众监督是极好的,但如果对正常商业行为吹毛求疵,整个社会没有任何容忍度,负面影响就会接踵而来。

从商业角度看,网传的所谓农夫山泉七宗罪,很难说有什么违法行为,顶多算是道德瑕疵。而且农夫山泉本质上纳税也都是缴给中国政府的。

而这次事件发生后,农夫山泉是个工作日的股价几乎都在跌,很多渠道都不再售卖企业产品。

流量确实影响销量了,但负面影响绝不止于股价和业绩。

当流量投机者越来越多,企业的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差,甚至想要认真做企业的人会越来越少。

首先,企业的自信心被严重打击了,相信农夫山泉以后在销售和公关上会变得非常畏手畏脚,说也错不说也错,就最好啥都不说啥都不做。

其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问题被放大带来的风险与威胁越大,企业就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作假,去织光鲜亮丽的外衣。

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关的投入是企业经营的损耗,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去做产品而不是做公关。

现在企业精力都用在公关上了,根本没空搞研发和创新。消费者得不到好产品,企业得不到好收益,劣币驱逐良币,最终恶性循环。

而且,很多企业会不愿意再成为水上企业,不再选择做品牌。因为做白牌或者做水下生意显然赚钱更容易,还不会有公关危机。

大家都不做品牌了,都去做生意了,赚完钱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做品质,最后整个消费行业低价低品化,消费者只能买到劣质品和次等货。

毕竟做水上生意多难多累啊,树越大越招风,企业越知名越招流量投机者,那谁还做水上啊?

更可怕的是,当本来有能力的创业者发现做流量和情绪生意,比做企业赚钱更容易,那谁还做实业啊?都去做自媒体吧!

农夫山泉出危机,哪个企业会成为赢家吗?我认为没有赢家。

消费是一盘大棋,没人能独善其身。

在消费行业,不存在绝对竞争,只有唇亡齿寒,最终只有所有人一起为这场闹剧买单,没人是真正赢家,长期看都是输家。

这种流量投机,很显然是用个人的短期利益,换取整个行业的长期利益,只有不知情的消费者被情绪一波一波裹挟,成为投机主义的帮凶。

商战的尽头,不应该是道德高地;舆论战的最后,也不应该剩下一片狼藉。

而消费企业们能做的,就是警惕短期投机行为,报团取暖,少说多做,闷声发大财。

农夫山泉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更好的收场方式了,那封不应该发的公关信发出后,企业再怎么公关也无力回天了。

想要过去,只能等待下一个社会热点来临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