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最前线

创业最前线

公告

创业有道·创新中国|中国领先的创投新媒体,提供最好的创投故事。

统计

今日访问:110

总访问量:4074239

重庆高新区:用创新带给重庆新的标签

2021年02月22日

评论数(0)

微信图片_20210222191744.jpg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Rickzhang

如果选最能代表重庆的词,你会选什么?

让美食家选,那一定是火锅和小面;而摄影师会认为,解放碑的亮丽风景才是重庆的颜色;当然,在旅游者的记忆中,三峡的奔流不息最能体现重庆的眼光。

但在一家医疗科技企业创始人的眼中,重庆其实代表了科技创新的沃土和自己企业发展的希望。

这家企业是做PET-CT机器中间核心部件的,当初为了争口气从技术封锁之中趟出一条路,在最困难的时候,创始人老陆连自己的房子都抵押出去做研发。

技术终于成功了,但接下来的成果转化又成了一个难题。

毕竟作为PET-CT机器的核心部件,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再加上销售渠道的特殊性,成果后续转让迫切需要外力扶持。

挫折快半年,老陆居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园区。要么是给予的扶持力度太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不明朗;要么是纯粹看上了企业技术号召力,希望用这个技术来号召更多的企业加入园区,反而对企业本身关心的问题反馈并不及时。

一时半会,老陆颇有一种坐在金山上找饭吃的感觉。

幸运的是,一个从重庆回来探亲的校友在听到老陆的遭遇之后,给他提了一个颇让人心动的建议:“你要不去重庆高新区看看?”

然后,去年国庆节前老陆真的飞了一趟重庆。

让很多圈子里的朋友感到意外的是,回来后的老陆很快就做出了把企业落户重庆的决定。而且,他还当起了重庆高新区的宣传员,逢人便介绍“那里可是创新的沃土”。

1、创新沃土

重庆自古称山城。

中国大城市中少有像重庆这样先天寡薄的,横向被长江和嘉陵江分割,纵向是并列起伏的山脉,市中心在一座海拔落差200多米的石山上,气候只有两种模式:“冬雾都”和“夏火炉”。

重庆人生下来似乎就被注定了困难模式。

咋办呢?网红重庆,最让人难忘的其实是那些看似不合理的建筑和依山而建的楼宇,那代表了重庆人不服输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

因此才有了“网红”那个穿楼而过、爬山跨江的轻轨、22楼的人行天桥、连通8个方向上下5层15条匝道的立交桥,以及120米长30度斜坡的皇冠大扶梯……

当然,重庆的地理地貌看起来跟“沃土”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能把火锅加上城市定语的人们,在科技创新领域迸发的热情,确实能融化很多人才的心。

或因生而面临困难模式,方知活在当下的意义,重庆人活得真实酣畅、热情似火,一如对辣椒和花椒的痴迷。

爱吃火锅的张建生,博士毕业后最终选择落户重庆高新区,不光是因为这里有自己最喜欢的火锅店,当然还因为高新区提出的那些支持条件确实吸引人。

作为重庆杰品科技在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后引入的第一位博士,张建生的能力得到了企业上下的一致好评。他带领的团队承担和参研了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将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提升了不止一星半点。

亲身经历,让他对重庆高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赞不绝口。他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重庆高新区对人才科研经费的鼎力支持,“2020年1月,我到高新区申报科研经费,没过多久就通知我说批下来了,真是‘高新速度’。”

而且,不光科研经费审批速度快,高新区还非常注重引进人才的业余生活,多次组织联谊、交流座谈等活动,甚至很多高新区的大姐争着给这些大龄青年们的人生大事“牵线搭桥”。

“我感受到了重庆人的热情”。

另外,让张建生下定落户重庆的决心,除了重庆人的热情和高新区的政策以外,园区的科创氛围也让他倍感亲切。

“对于科研工作而言,一个区域的科技发展潜力、创新创业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而随着科学城的发展,重庆高新区在这方面将拥有无限的潜力,可以让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知识经济、人才经济的时代机会进行创新创业,实现知识的产业化和财富化。”

微信图片_20210222191750.jpg

如果说张建生是落户重庆高新区,那么做直播的王洪洋则是回归。

王洪洋是重庆人,从小喜欢电竞的他大学毕业之后在深圳创办了蒙太利奇,经过几年的打拼,成为电竞直播圈的小有名气MCN机构。

但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和成本快压得他喘不上气来。经过深思熟虑,王洪洋决定把企业搬回重庆。毕竟,重庆的成本更低,却有不亚于其他城市的新兴文化资源,很适合拓展电竞直播业务。

而且,受益于重庆高新区对文化创业产业项目的政策和创业种子基金扶持,在大学城租了一间公寓开始“重新创业”的王洪洋,很快就恢复了业务规模,还有所扩大。

目前,该公司名下已有主播200余人,涵盖了快手、抖音等主流直播平台,以及腾讯旗下多个游戏平台。2018年,企业营收约1500万元,到2019年就实现了翻番,而刚刚结束的2020年他依然体会到了业务快速增长带来的喜悦。

王洪洋觉得自己回来这条路是走对了。

实际上,他所接受的种子基金投资,其实是重庆市与高新区共建的规模在5000万元的科创基金,以公益参股、免息信用贷款等方式支持创业。截止2020年12月底,设立5年的高新区种子基金支持项目总共达到93个,投放金额3341万元,累计帮助28家科技型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而在王弘扬这种初创企业之外,已经注册落户在高新区的科技企业,还能享受的独一无二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所谓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是以人才、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建立轻资产债权融资模式。

重庆辉腾能源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弱光地区高效太阳能光伏系统研发设计、销售和运营的企业。2017年,在重庆高新区率先启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后,这家公司第一个提出申请。

高新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评估体系根据辉腾能源的专利、研发成果等指标,很快给出120万元的评价额度。2018年8月,受益于公司快速发展,辉腾能源的知识价值信用评价额度由120万元上升至280万元。

得到这笔资金支持的辉腾能源发展迅猛,在国内光伏系统领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2018年9月6日,辉腾能源正式挂牌新三板。

而这只不过是重庆高新区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之后,扶持企业的一个缩影。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高新区累计为436家企业发放贷款9.44亿元,改革举措被列为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

另外,疫情之下,重庆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科技创新券(渝新券)制度,调整财政“后补助”为“前担保”,出台《科技创新券(渝新券)管理办法》,累计发放渝新劵近1.9亿元,惠及企业1300余家。

严格意义上说,重庆高新区最核心的优势就是真诚服务,并用政策和服务为这些创业者提供了最合适的创新环境。

因此,也才有老陆等创业者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创业沃土。

2、聚集效应

如果说高新区被创业者视为沃土,那其真正的杀手锏其实是一贯高度重视的高级人才引进工作,以及由此打造的高端人才聚集的效应。

早在2019年,高新区就建立并完善了关于加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机制。

在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范围内,目前已建立2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对来高新区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博士,给予每人每年8万元安家、岗位津贴等人才奖励补贴,资助期限为2年;并对获得市级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的,按照市级资助金额1:1比例进行经费配套。

另外,对博士后人员获得市级及以上博士后项目资助的,按照市级及以上财政资助博士后项目金额1:1比例进行经费配套,并按有关规定协助在站博士后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而在人才引进之外,重庆高新区也十分注重高端人才的培养,实施了“重庆高新区博士、博士后创新青年人才计划”、“博士、博士后国际学术交流计划”以及“博士后国际培养交流计划”等学术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科技创新能力、学术技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当然,除了提升博士后个体的学术水平,重庆高新区还不断推进各种研究单位的落地。

当前已经或正在推进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北京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及转化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院所落户。

同时,进一步强化在渝高校院所项目论证研究,纳入高新区后续推进计划共41个。全国首批、重庆唯一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获批,支持重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众创之家获批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增至169个。

一句话,重庆高新区已经建立了高端人才落户和学术研究的机制,以及配合这些高端人才的研究项目引进的各种国家和省市级的研究院所和实验装置。

微信图片_20210222191755.jpg

而这些举措背后,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是难以想象的。

7月份刚刚把自己项目落地在重庆高新区育成加速器(园区)的赖辉,虽然一直表示落户重庆是因为相关政策很符合团队实际,但私下里他对友人却表明,在重庆高新区团队所获得的吸引力,其他地方是无法比拟的。

赖辉博士毕业后组建的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数据云中台智慧城市数据服务项目,专注于数据挖掘、金融经济、城市交通等领域研究。

这个项目其实是在研究基于大数据的云中台技术架构底座,来支撑孵化城市智慧服务平台。这对很多中大型城市管理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

因此,在项目选择园区的阶段,赖辉收到了很多国内科创园区的“橄榄枝”。

但最后他还是决定落户重庆高新区,看中的无外乎是这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人才和研究机构,能为项目的发展保驾护航提供外脑智库的支持。

而且,为了让项目顺利推进,重庆高新区将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人才扶持、科技金融、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建设、产业对接等精准、全面的孵化培育服务。

“这意味着很多我们之前还要分心的工作,高新区都已经帮我们设计好了,而且还帮我们把未来几年需要的规划都做了,能申请的政策都已经帮我们落实。”

赖辉认为落户高新区是他最英明的决策,因为整个项目研究团队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接下来就是看我们要出成绩了。”

实际上,高新技术人才落得下来、留得下去,而且还能有所发展,是重庆高新区在聚集这些人才的时候所立下的宏伟愿望。

现在看这些愿望在一点一点的得到落实。

更有意思的是,重庆高新区正以这些高等级人才聚集为核心,逐渐为在园区落户的创业企业提供一个科研服务的平台。

当前,高新区一方面通过政府主导正在建设育成加速器,通过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建成重庆市科技工作者众创之家、石墨烯研究院、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孵化载体,建成高新区创新创业线上服务平台,有效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另一方面,重庆高新区还深度整合环大学城创新创业生态圈的20余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等多个高校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不光为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项目在研发共享、创新咨询、联谊交流等方面“深度赋能”,而且也为入驻园区的创业企业,提供研发支持和科研基地。

这点很重要。

也许各地的科创园区都有或多或少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但像重庆高新区这样,成规模成体系组织周边科研团队力量服务整个园区的企业科研需求,还确实是一个对科创企业颇具吸引力的条件。

而这,也让高级人才的聚集对科创事业产生了更大的推动效应。

3、薪火传承

医疗器械企业创始人老陆,最终选择落户重庆高新区,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

2020年5月12日,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与平安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高新区管委会举行,双方就促进大健康产业在重庆高新区的发展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这意味着大健康产业成为重庆高新区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微信图片_20210222191800.jpg

根据合作协议,平安建投将在重庆高新区打造“大健康产业园”,结合重庆高新区在大健康领域的产业规划,通过内外部资源导入,构建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包括新型医用诊断医疗仪器设备)及其上下游产业为主的完整产业链;通过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打造高端制造生产能力、创新研发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建设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老陆入住的时候,目前他的上游供应链企业已经落户重庆的不下10家,这带给老陆非常有保证的发展信心。

“关键是虽然很多企业只在调试设备,还没有投入生产,但根据他们之前其他厂房的样品来看,完全符合我们生产要求。”

老陆在给友人打电话的时候,语气非常高兴,“而且管委会在我们生产开始之后,还有退税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计算下来,我们产品的成本会比在其他地方生产便宜20%。”

老陆觉得这很可能打破PET-CT市场完全由海外垄断,并且价格高的局面。

“如果国产的配件能达到技术要求,那么国产的PET-CT机器性能就将达到国际水平,而国产的机器会比国外的机器便宜最少40%。”

那是他的梦想,而重庆高新区就变成了老陆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

而这只不过是重庆高新区一系列打造产业链条中的一件事而已。

截止2020年12月,重庆高新区新签约中国电子等项目103个,合同投资额1297.8亿元,其中科创项目占比超80%,百亿级项目2个、十亿级项目15个。

2020年以来,重庆高新区瞄准5G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细分领域,引育一系列科技含量高、投资金额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子·重庆软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华为、滴滴等头部企业相继落子,总投资200亿元的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正式动工建设,重庆植恩药业和韩国百纳科思合作项目、亦度疫苗重庆研发中心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持续推进。

同时,高新区还在谋划先进半导体、IVD诊断检测等“十大科技研发创新中心”,与前海创投、新石器无人车、航天机电设计院、宝立源科技等多个优质项目洽谈,共储备项目20余个,已签约科技项目投资约9.1亿元。

……

在这样的努力下2020年重庆高新区实现GDP增速6.8%,智能终端产值2074.7亿元,增长16.8%;集成电路产值168.5亿元,增长22.5%;外贸进出口2858亿元,同比增长10.9%。

毫不夸张的说,重庆高新区打造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已经变成新的城市名片。

毕竟,重庆是一个盛产奇迹的地方。而一旦下定决心干的事情,重庆人就一定会坚持到底。

这用重庆人自己的话说,就叫“干筋火旺”。

*注:图文无关。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创业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