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毅

一月不见!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2015年04月23日

评论数(0)

翻看微信才发现,不觉间已近1个月未动笔了,但这并不全然是因为懒惰,这一个月其实是在忙碌、彷徨与反思中度过,接触了许多、探索了许多、彷徨过许多,而当我沉下心来去汇集所有元素时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似乎把住了百货店的所谓命门,也许探究到了百货业并不生来彷徨……

第一部分:恐慌

最近青岛的大街小巷无不被一组广告所笼罩,这座美丽而静谧的海滨城市也为之暗流涌动,“范冰冰、李晨要来了,传说中的青岛万象城要开业了。”

作为营销人,我一直关注着这个传说中只为探索商业模式而生的‘巨兽’关于营销的一举一动,不得不说,万象城确实给我上了一堂有关开业的营销课:开业前1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它已经着手预热了,微信、微电影、工地时装秀、邀约旅行…用各种形式述说着它是什么、它追求什么、它将带来什么,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拉近着与这座城、这座城里的消费者的距离,有尺度的激发着大众对它的好奇与期待,它的营销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好似寓言故事里那位以必死之心与浪人决斗的日本茶师,在决斗前有条不紊的用茶师之心收拾着自己的衣服,而对手因其心如止水而俯首乞降…总之,它很强大,它很新潮,但也许它并不是对手。

万象城的到来不仅使这座城的消费者为之沸腾,更使这座城的商业原住民为之‘恐慌’。诚然当这样一座带着国家队背景的庞然大物落户时,不恐慌是假的,商场如战场,市场就这么大,多了一个分食者,而且又是个膘肥体健的官二代,怎能不恐慌?但我认为,它对于百货店来说,也许不是对手,而是‘队友’,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百度=搜索、阿里巴巴=电商、腾讯=沟通…这是大多用户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心理认知,用互联网术语来说这叫“标签”,标签实质是这些企业的基因,但也正因此—百度唯有搜索一枝独秀、阿里做不成来往、腾讯也放弃了拍拍与易迅…

这一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实体零售业,正因为消费者为各商业体打上了标签,所以万达开不好万达百货、百货店在各种唱衰声中仍踏步前行。各种SHOPPING MALL的大行其道实质是给予了传统百货店休养生息的机会,他们虽然聚拢了人气,但这些人气大多只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来,其中的零售店却只能望眼欲穿、苟延残喘;它也逐渐失去了初现时的那种优越感,被拉入了同质化竞争大潮中苦苦挣扎。

所以我认为对于传统百货店而言,SHOPPING MALL开的越多,我们不应该恐慌,反而应该庆幸,因为市场总是在竞争中进步,无新入局者是基本不可能的,与其与相同者贴身肉搏,不如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取其精华,共同细化市场、做大市场,岂不更好?

第二部分:合作

最近这段时间虽然没写东西,但也真没闲着,每天与各种各样的行业交流、探讨,发现各行各业都在谋求着转型,试图跳出原来的思维与运营方式,以更贴近消费者的方式切入市场,无论银行、通讯公司亦或是媒体,这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企业都明白了想要活得更好只有贴近消费者,不管体量多么巨大。异业的联合、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大势所趋,传统行业也都以互联网圈用户的方式去扩大地盘,市场竞争节奏提速,各家都忙着合纵连横。但这并不是我想谈的,我想谈的是合作思维的转变。

作为实体零售店,异业合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目的却无非就是‘拉人、提销售’,异业借助实体店的人气与档次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为自己导流从而带动销售,这其实就是O2O思维的源头,衡量合作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就是投入产出比,但由于目的太过于直白,效果也与日俱减。这是以往的异业合作思维。

而当下呢?通过最近与不同异业的交流、探讨,我发现当下的合作思维已悄然变换:

1、那些传统巨头们已不再那么高高在上,纷纷放下身段进行更为务实的合作;

2、衡量合作成功与否的标准也不再是以往的投入产出比,而是能带来多少的品牌美誉度、提升多少的会员粘度、以及未来更长远的影响。大家都已经将目光放的更为长远,态度也更加开放,不再试图建立行业壁垒。

由于合作目的的改变,也使合作的形式变的更为灵活、多样,活动的策划也更加富有内涵,这也使我萌生了这样一种思索:

“是否未来有一天,同业竞争者也可以进行合作共赢呢?”

对此,你,怎么看?

第三部分:游戏

说来惭愧,这其实是我最近没写文章的一大原因,那是什么样的游戏使我‘玩物丧志’?手游?页游?新游戏?都不是,而是一个自我高中时即开始风靡一直至今的游戏——《梦幻西游》,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过这款游戏,因为这款游戏确实堪称经典也是国人的骄傲,因为它完全是由网易原创的,在此不再赘述它有多么的经典,只是想探讨一个话题:为什么这款游戏无论什么年龄、离别多久,只要一玩就会被吸引进去呢?

实话实说,我其实是带着这个疑问玩这款游戏的,因为我曾看过一篇描述某世界商业名人的文章,这位名人曾说过他是将《魔兽世界》的公会玩法运用到他的商业体系中才得到如此成功的。所以,我也想借着如此高大上的借口去探究一下这款游戏为何如此长盛不衰,有没有什么可以移植到日常工作中,使我们的店铺让顾客欲罢不能呢?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1.有丰富的任务,让玩家们一直很充实;

2.有多样的玩法,让玩家们时刻感觉新鲜;

3.有逆袭的可能,时刻吊着玩家的胃口;

4.操作便捷,让新玩家也易上手。

由此,我们不妨可以思索一下关于日常营销活动的设计策划中,是否可以引入以上种种思维,让顾客不知不觉的被深深引入其中,难以自拔。我想,这不是不可能。

第四部分: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真的挺忙,以至于特别渴求能开始一段说走就走、不计目的地与时间的旅行。回想从事营销的这四年的时光,真的很忙碌、但也很充实,四年的时间,真的老成了不少,无论思想还是外貌,而这四年也是我收获最大的四年,因为这四年让我形成了一种关于营销的逻辑思维,每当我看到某个活动时,我都会不自觉的推演这个活动的策划初衷、效果与执行难点,也会去思索可否学以致用;我会从各种事物中探究其中的营销思维,真的可以说是像在格物穷理;这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应激性,一切都成了应激反应。

但同样还是这四年,我好像忘记了如何去生活,工作就是我生活的全部,而生活也只是工作的一种延续。我总在想如何更好地去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但到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我所执念的,即是原因所在。

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的社会,因为我们无法辨别何谓对、何谓错,开放的思维是对的、封闭的思维好像也没有错;扶老人是对的,不扶好像也情有可原;我们总是被各种思潮左右着,忘了我们的本真;我们好似总在困惑与彷徨,殊不知这困惑与彷徨本身就是解铃之源;我们得到了太多信息,而正因此方才想的太多。其实,这一切的一切用毛主席在《心之力》的开篇语即可解开——因为“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生活即修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放下、接受、知足、感恩必获平静,心如止水其实是最大的福德。

写了这么多,好像越发像散文了,我想这就是发散性思维,难道不是吗??

晚安!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明天的我们也是全新的!加油!

微信自媒体:吴话不谈

微信号:wuhuabt

期待您的指导!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吴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