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毅

观点约架:大卖场真的OUT了吗?我认为是OUT慢了!

2014年10月30日

评论数(14)
这次我先问你:你记忆最深刻的商店是什么?
 最深刻的啊,应该是当年的“家乐福”了…
为什么是“家乐福”呢?
不知为什么, 但尽管现在店铺装修越来越奢华,但还是对Ta印象最深…

 


在我看来,大卖场之死不在于神一般的对手,而在于猪一般的队友。


文/吴明毅


在开题之前,我想先瞎聊几句:

1、很荣幸受到联商网之邀参与“联商·第三期·观点约架”,这不仅是对我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奖励,给了我更大的动力;


2、当我准备以“高举高打”的姿态去写这篇可能会使我“一炮而红”的“雄文”时,却越发“义愤填膺”,使这篇“雄文”逐渐演变成一篇“炮文”…


也好,其实“主旋律的一炮而红”与“四处开炮导致的一炮而红”有什么区别呢?这个时代看的是“结果”,“一炮而红”就够了,因为什么红了重要吗?


言归正题,本期《观点约架》联商网给的话题是这样的:

大卖场真的“过气”了吗?

红方论点:形式陈旧,有待转型;

蓝方论点:整顿修炼,仍有价值。


那么,我应该先表明立场:

我认为大卖场“整顿修炼,仍有价值。”

但我更确定如果以现在的大卖场领导层的“规划思路”而言,大卖场不仅OUT了,而且OUT慢了。


我想我这篇文章不只是写给“大卖场人”看的,更是写给所有“零售人”看的,特别是那些不断“唱衰自己行业的败家玩意儿”看的。


当下社会蔓延着一种“非常浮躁”的情绪,不仅是“人”浮躁、“企业”更浮躁,连带着“企业家”一起浮躁。一个“浮躁”的时代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理论”与“理论家”层出不穷。


你可以观察、回顾一下最近的这几年,这是出了多少的“新概念”与“理论家”啊,而这么多“新概念”的涌现使中国企业更先进了吗?我看非但没有先进起来,反而更迷茫了,而迷茫的最终表现是什么?就是浮躁!


你可以看一下最近那些天天喊着在模式创新的企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你也可以观察一下那些整天喊着“不转型就得死”的昔日巨头们,他们的转型之作到底是在求生、还是在作死?总之,还是老干妈想的对:“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


反观线下实体行业,你们一面天天喊着抗击线上侵袭,又一面穿梭于各类线上企业举办的培训会,假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号,将自己弄得越发的不伦不类,越来越没有特色。还由于你的“培养”,使原本习惯于线下购物的忠实顾客被逐渐引导到“更为便利的线上商城”,逐渐熟悉了线上购物,愈发熟练使用“比价软件”,使其线下实体店愈发被边缘化,销售额急转直下,这时还理直气壮的喊着“看到了吧,亏着转型快,这就是趋势!”这还真应了那句俚语“被卖了,还在帮着数钱。”其实一个字就可以形容——彪!


作为小字辈的我真的不明白,中国零售人到底怎么了?!零售的实质不就是为了赚钱吗?为什么现在明知道赔了钱依然前途未卜,还在前赴后继的试水“电商”,试问这么做的结果究竟是帮自己“渡难”还是帮电商“造势”?为什么总在喊不着边的未来,而不去抓住现在呢?为什么宁愿去“烧钱”赌未来,而不愿去“赚钱”补现在呢?


中国商人的“根”究竟是什么?我认为黄光裕在狱中的那句:“我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就足以总结。不要总以什么“大战略”、“大视野”、“战略性亏损”等作为你亏本的理由,即便明天再美好,撑不过今天也只是“空中楼阁”。


也许当你首次听说黄光裕因为电商亏钱太凶、继而怒关库巴网时所说的那句:“我从来不做亏本买卖。”的时候,会嘲笑黄光裕的保守与缺乏大视野,但当你看到下面这组数据时,不知该作何感想:


苏宁·2014.03.01

苏宁2013总营收约为105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9%;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大降86.32%。


国美·2014.10.31

国美电器(0493.HK,下称“国美”)昨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透露,在开放式全渠道零售商战略的指引下,今年前三季国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70%,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也超过70%,有望实现连续七个季度的业绩增长。


你也许会说,你拿国美14年的数据与苏宁13年的数据比,这不科学。但我可以告诉你,我是真想用双方的同期数据进行对比,但是你可以百度一下,最近有没有任何有关苏宁利润的消息?我想,同为上市公司,谁家利润大增不满大街吆喝啊?既然没动静,那你也就懂了。


由此,正可呼应我今天的论点“大卖场如果真‘死’了,那绝对不是‘死’于神一般的对手手中,而是‘死’在猪一般的队友身上。”


试问所有的大卖场决策层,您真的感受过您曾经那辉煌鼎盛的大卖场吗?以我们青岛“家乐福名达店”为例,那在我的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可谓辉煌鼎盛啊,日日客满,节庆期间更是人山人海,为此甚至不惜重金加盖一层……而如今呢?我不知其当下销售数据究竟如何,但当我最近再次于周末时步入其中时,我只能说,这家店已进入倒计时…


人都有“气场”,难道“店”就没有吗?其实,“店”也有气场,而且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但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有些地方会使你总是“流连忘返”,而有些地方却与你“格格不入”,而且,这不仅仅是新/旧亦或是装修的问题。


每个城市都有老牌人气商场,好比青岛台东利群、北京百货大楼…这些商场论设施不及新兴商场新、论装修不及新兴商场强,但就是屹立不倒、经久不衰,是模式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是实力的问题?我看都不是,应该是态度的问题、是专注的问题、是信心的问题。


曾有前辈总结过做营销需要学好的三门学问—“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前两门都不难理解,应该是营销的基本功,而为什么还要学好“社会学”呢?因为营销的对象归根结底是人,而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了社会,所以要营销“人”,就必须学好社会学。


为此,我专门读了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只看题目你就应该明白——中国社会的源在“乡土”。我再稍微深入解析一下:中国的文明实际上由农耕文明发展而来,所以社会关系也是从农耕文明逐渐演变而来,而农耕的基石是土地,所以中国社会其实就是“乡土中国”,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商业社会的根也在“乡土”。


“乡土”代表了什么?代表了“脚踏实地”、代表了“务实”、代表了“一步一个脚印”…而“无根之木”会怎样?我想结果可想而知,由此不得不引出另一个话题:线上企业和线下企业的"根"是不一样的。这就好比拿“中医”与“西医”对比一般,孰优孰劣,科学能解释吗?


回到本题,借用一位商界前辈的话:

“虽然当下线下实体店面临困境,但这绝不是因为线上企业的冲击,而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商业的本质是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有特色的商品,大量一模一样的毫无区别的商场蜂拥一般地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产品毫无特色可言而价格贵的又是那么离谱,生意怎么会好?但这不是实体商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实体商业模式被执行错了,苹果专卖店、巴黎香奈儿专卖店、宜家家居商场不说一点没有受到电商的影响,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商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可以触及到他们的命脉。为什么说线上商业是一个毫无未来的行业?因为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非来自商品物美价廉有特色,他们都是平台型企业,不开发产品的,那么只剩下价廉了,怎么有未来?互联网时代,比价格是多方便的一件事,一个只靠拼价格的行业,能有多大的未来?天才知道!”


这是多么响亮的一记“耳光”啊,我的实体同仁们,你们在忙着学习各种新概念的同时,是否已忘记最本质的东西,当线上企业发动舆论攻势不断宣扬鼓吹各种新模式与辉煌案例时,你有没有感觉这就是一个局?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这只“老虎”就是被你们一手“养大”的?


所以,我认为“大卖场不但没有过气,反而正处于最好的时候。”因为复古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大卖场”必将成为回暖为一种潮流,因为“乡土中国”。


最后再说一下我认为的“大卖场”整顿方向:


1.调整心态 转换思路


“不怕输,就怕连挑战的勇气都没有了。”请回去感受一下你所在的“大卖场”,是否已经死气沉沉?而这个样子的原因是年份?是装修?还是商品?都不是,而是气氛。不要总给员工传递一种急于转型的信号,顶层的浮躁会使底层更加浮躁,所以统一思想,坚定立场是打赢这场仗的首要因素。


2.抛除杂念 回归本源

去百度百科一下“大卖场”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吧?是商品,是质优价廉的商品,所以请将目光回归商品吧,静下心来研究商品,感受商品,一切行动都围绕商品,重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正规军如果动起真格来,是杂牌军不可比拟的。


3.上下一心 提升服务

当顾客对价格敏感度越来越低时,机会在哪里?—服务。最近几乎大部分成功案例都离不开服务,而线下之于线上最大的杀手锏也即是服务与体验,所以,服务是“反攻成败与否”的重中之重。海底捞若单以餐品质量而言物美价廉吗?绝对不是,那为什么还排队“待宰”?因为周到的服务抵消了大众对价格的敏感度,服务就是最大的附加值,所以,能说大卖场没机会了吗?


4.多走正道 少想捷径

营销是什么?是助推剂、是兴奋剂、是开胃菜,但绝不是正餐。营销能够缩短产品的推广期,但绝不能替代产品本身。我认为小米就是一个例子,当大众对其营销比对其产品印象还深刻时,涨潮有多猛,退潮就有多凶,物极必反。所以,不要总想通过弯道超越,所有给你看的“成功案例”都不会告诉你那些“不为人知”的部分,而那些“不为人知”的部分却往往是最核心的。


5.战略藐视 战术重视

这是引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战略战术思想,而这个“敌人”指的泛指线上企业——唯有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才能暂处下风时仍保持旺盛斗志;唯有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方能不至于低估敌人而产生麻痹轻敌思想,不至鲁莽蛮干,毕其功于一役。


最后,用我一位从事电商多年的老同学的朋友圈分享作为结束语:
“【电商到了要考虑交互问题的时候了】被传统企业的库存冲了个乱七八糟的电商行业,走到今天,传统企业野蛮的库存消化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很悲哀,消费者把各大品牌的货底子买回来,穿在身上,以为占了便宜,结果,丢了个性,厂家把库存消化了,结果丢了品牌,双输的格局,一声叹息,重回2009……”


其实,他们比我们更迷茫。


这期就到这吧,咱们下期,继续顺嘴胡说、吴话不谈…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联商网 联商博客,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吴话不谈的所有文章均为原创,版权所有昂。感谢分享!但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一下我哦(微信号:wuhuabt)

由于工作的关系,‘吴话不谈’每周三、六更新文章。

我一直认为:爱好不能影响工作,因为你要对得起工资与良心。这是我的心里话,不是说的漂亮话。

最后,还是那句:

没有你的关注,这个号连P都不是,你说是不是?!所以,衷心谢谢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