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谭聊连锁

老谭聊连锁

公告

谭志旺,10年吃喝消费投资经验,参与投资20多家商业连锁,体系化连锁认知和创业经验,助力连锁企业从1家门店到1000家门店。 提出连锁企业“新根据地”思想和“从0到1、从1到2和从2到100的三段论”

微信公众号:crossfire1010,添加烦请做自我介绍。谢谢!

统计

今日访问:77

总访问量:1295229

复盘连锁业态扩张之路:从0到1,从1到2,从1到100就错了

2023年03月03日

评论数(0)

我们无届创新资本的小伙伴都很有意思,有特别突出的连锁基因,我们团队工作过的企业有沃尔玛、山姆、优衣库/都市丽人、五星等,团队里老蔡担任过沃尔玛中国区第一任财务总监,老袁有过万店连锁的运营及管理经验、也从0到数千参与创建了一家连锁企业(现在还运营得很棒,3000多家店)。

 

如果说投资连锁行业的经验,那也不少,我们团队参与投资过的连锁业态有生鲜连锁店(4个品牌,最大的也过百亿估值了),汽车配件(多家,其中最大的已经从1亿天使投资扶持到现在过百亿估值),酒水连锁(哎,这个行业坑太多了,认知逐步提升),奶茶连锁(过去几年消费领域投资当红炸子鸡),卤味连锁,折扣连锁,零食连锁,会员制社区便利店,母婴连锁;我们机构还有一帮子行业“老中医”,都是各大连锁企业的高管,从购物中心、药房连锁、服饰鞋帽连锁……感觉要把行业写全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是为了吹牛逼,意思是我们这帮人在连锁这个事情上,懂一点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也踩过坑、交过学费。当然啦,投资这个事情,交过学费不寒碜。


要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跨区域和所谓的全国化

 

我们内部吧,经常针对各种经营、投资上的疑难杂症进行辩论,还是叫讨论吧,兄弟们都特别上头,经常在办公室讨论着就发现已经到凌晨了,赶紧收拾回家。我们讨论过好多特别有意思的话题,从为什么北欧诞生比较多硬折扣、东亚的硬折扣业态和软折扣业态,到军事角度二战期间美军打败日军拼的是硬件还是组织能力,以及外因(洋鬼子的枪炮、军队技战术)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中间发挥的作用等等,特别是关于湘军话题,老蔡可以专门开课来分享,那真是历史学家级别的,让我佩服得不行。

 

说到连锁业态的扩张,这些年我们看到太多企业各种跨区域扩张,首先,我看到中国的连锁企业完全能做到全国化的,这个真的不多,好多投资人经常说不能全国化的我不投,但这个其实是值得推敲和商榷的,中国连锁业态有多少能真正做到全国化呢?

 

我从两个层面来说,中国市场实在是太大了,从省份、城市、县乡的角度,你能覆盖多少地方,能到每个省都覆盖的其实就不多,以中国零售企业百强为例,真正的全国化企业没几个,绝大部分都只是跨区域覆盖而已,这个很正常,其次,你跨了省份、全国化了,你覆盖的深度又如何呢,你在成都开店了,能叫覆盖四川吗,四川可是有21个地级市,183个县,是不是感觉非常冲击,我去过四川的成都、泸州等少数几个地方,但说实话,四川95%的地区对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说真的是陌生的,做市场更是如此,这点要不是真的做过连锁,你真的难以想象。

 

我们团队经常去各省及下面的县市调研,我随口可以说一些去年第一次的地方,比如娄底、资溪、南城、南丰、阳新等还有一大串地方(读者可以第一反应看看自己是否听过这些地名,更别说去过了),每次到这些稀奇古怪的地方,我们合伙人老袁这点特别牛逼,经常随便到某个县,他能马上说出这个县城哪几条街是最热闹的,哪几个牌子的鞋服品牌在这里开了几家店,生意如何,有几次碰到本地企业老板还不如他对市场熟悉的,让我们咂舌。我们开玩笑说,你真不愧是开过一万家店的男人。


回到跨区域这个问题,太多企业在这个事情上犯了大错,导致吃大亏,轻则伤筋,重则伤身。几乎所有人,包括投资人,都会讲一个从0到1,再从1到100。我们机构结合自身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不同的思考:从0到1,从1到2,再从2到100。

 

啥叫真正的“从0到1:从门店UE,到组织、运营、供应链


首先,从0到1。人人对这个事情都会说两句,好像都挺懂的,但实际上呢,好多企业跟我说我们开了好几家店了,生意还不错,赚钱了,我们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所以接下来我们准备快速扩张,需要一笔钱,而且一些VC也特别认可,希望我们踩油门加速跑,快速占领市场。

 

我过去接触过好多早期的连锁业态,我大部分的功夫都是试图说服对方,慢慢来,慢点开店,别搞这么快,还不成熟。为啥呢,tm的,教训太多了呀。多少企业猛踩油门冲下悬崖的,举个例子,北京的某家做小龙虾的连锁,当时我去见他的时候已经拿过某些vc的钱,我和他聊完了解到他的扩张计划,而且他真是这么在干的,当时判断这公司基本上没戏了,而且还是老司机。某家茶饮公司,团队蛮不错的,也是这样,拿了钱之后扩张计划很猛,但其实只开了不到10家店,而且模型还没完全校准,在这种情况下踩油门,实在太可怕了。

 

所以,啥叫从0到1,不是开了几家店,而是开了一批店之后,围绕这批店不但证明了门店业态的盈利模型(UE)是可以跑通的,还以此总结出门店端的定位和打法,比如从选址,是校园店、街铺、还是购物中心,如果是购物中心,你是选什么样的商圈什么样的购物中心的什么样的位置,租金范围在多少,面积多大,周边最好有什么样的业态来搭配,周边的顾客群定位和人口,巴拉巴拉,各种一系列的问题要问自己,如果是街铺,一样有一堆的问题要问自己,而且这些答案不是自己相当然的,你得是验证过的。这里头问题太多了。

 

门店测完了就完了吗?当然没有啦,还有门店的组织形态得回答吧。什么叫组织形态?比如说,这个门店业态,最终在中国、在一个省、在一个城市、在一个县他能开多少,放大后能开多少店,我的门店规模上限是多少,以终为始,比如说这个生意能开1万家店,那我这个门店形态我应该是加盟形态还是直营形态,你见过中国直营管1万家店的品牌嘛,这个其中的组织管理复杂度得到什么程度,你看茶颜悦色几百家店的管理复杂度都闹出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加盟店都几千店的哪至于。

 

那针对性的组织形态,即使是搞加盟,加盟的形式多了去了,其实就算直营,直营的模式也多了去了,团队研究了多少,有没有搞清楚自己这个生意到底适合哪种方式,从纯加盟,到合伙制,到直营,从库存归加盟商还是归总部,从人员管理归加盟店还是归总部,还有加盟商画像,有的公司采取的是投资型加盟商,有的是创业型加盟商,有的采取做大加盟商的模式(比如一个加盟商可以开几十家甚至更多的门店),有的选择让加盟商最多开个两三家门店就行了,有的鼓励政府事业单位的投资型加盟商,有的鼓励家人亲戚朋友一起来干的,这里头有太多的门道,每一种选择都有优有劣,与企业的生意形态和属性有关系,不是单纯说人家绝味这样就好,人家华莱士还有其他的打法,我也去学,你得搞清楚自己的生意是什么,适合什么,这个真的要特别认真去琢磨研究和思考。

 

然后还没完呢,还需要针对从0到1阶段,去完成产品与供应链的搭建。这又是个特复杂的事情,如果是零售,产品的选品、汰换,供应商的接入、前后端毛利的控制和分配,物流的组织,比如仓库是自己搞还是找个合作伙伴,多少店的时候开仓库,开多大的仓库,仓库要匹配多少门店规模,多长时间会达到这个标准还得再找仓库,如果是合作伙伴来管仓库也可以,那得怎么去匹配合作伙伴,怎么去管理合作伙伴,自己有团队懂仓库嘛,没有人你咋管合作伙伴呢,还有呢,你的生意对于供应链是怎么样的要求呢,比如社区团购要搭N多的仓,但是到了零食连锁,基本上一个省一个仓库就搞定,300公里范围内全覆盖。

 

仓库与门店还有很深的关系,我的仓库在哪里,物流线路怎么样,匹配着我下一个阶段可以在哪里去开店,你不能漫山遍野去开店吧,要不物流咋弄,怎么配送,配送效率和成本不高的话,门店不天天把总部骂死。

 

上面还没有说完,还有好多事情,比如门店店长怎么培养,产品如何宣导教育,如果做线上线下的引流,开店流程怎么搞,怎么最快引爆一家新店,到底是做会员还是不做会员,会员日到底给顾客什么样的福利,是买赠还是满减,还是送券,哪种方式可以达到什么样不一样的目标,还有好多。

 

总而言之,从0到1,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说我开了几家店,我简单做了不同的选址我就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除非团队真的在这些方面经验非常丰富,有很深的积累,打过很多的仗,真正的硬仗,老实讲,好多行业真没打过仗,竞争强度其实一般,你去看看服装鞋帽那些连锁业态和品牌,竞争那叫一个惨烈,可以多去学学去看看,老袁经常和我们分享这些故事(下回我找他单独聊聊,到时争取分享出来)。

 

以上还只是从0到1,不知道和大家平时讲的从0到1是不是一回事。


从1到2:搭建从总部到区域的组织管理结构,并形成管控能力,然后再起飞

 

接下来就是从1到2的阶段了,这个思考应该是无届创新资本首先提出来的。往往连锁企业的生意都是在一个城市或省份起盘的,完成从0到1的阶段。

 

但这里有个特点,就是企业在从0到1的阶段,往往没有真正实现总部和地区之间的职能、功能、管理的区隔,我指的是真正的区隔,总部的能力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为啥这么说,因为企业总部和地区在一个地方,都在老板眼皮子底下,老板采取的都是现管的方式,这是非常现实的。但是当企业要跨区域的时候,很多问题马上出现了,那就是哪些职能应该是地区自己管,哪些职能要保留在总部,涉及到决策的时候,到底拍板权应该放在地区还是在总部,如果放在总部,总部凭啥有能力做优质的决策,放在地区的话,如何约束和管控。

 

所以,为啥要有这么一个从1到2的过程呢,因为作为一家连锁企业,他需要真正通过跨区域作战和尝试,建立一个总部-区域之间的组织管理形态,把总部的责权利与区域之间的责权利清晰明确下来,在总部与区域之间的这些事情没有搞清楚且找到好的答案之前,不适合大规模扩张,或者同时进入多个省区市场,否则基本都是噩耗。

 

这里头还是那些事情,总部的职能是不是真正建立起来了。比如人力资源,区域的招聘谁来搞,如果总部能力不强或团队不够,那人事权就得交给区域,如果不想交给区域,或者希望区域尽可能轻,那总部的人力资源必须要强,同时如果区域也有人力也ok,那区域的人力到底是归总部直管还是区域现管,那具体到公司的业务形态和阶段,到底哪种方式更加科学的,财务部门也是一样,还有其他每个职能都是如此,这些事情如果不提前想,或者想得不清楚,只是见招拆招,那怎么能搞得好呢。我这里提到这些,并不是说企业没有做选择,而是说很多企业没有经过深入思考,没有做出科学的选择,做到哪里想到哪里,而不是提前想清楚。

 

我们基本上建议通过跨一个区域,也就是从1到2的阶段,尽可能把总部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分工,责权利,以及对的负责人选派等等,都捋清楚,整到位,只有把这些搞明白了,再后面的跨区域扩张才具备最基本的基础。


同时,在什么样的市场去落地测试这个2,也非常关键,错误的市场选择也可能带来教训。我之前机构投资过的一家河南的企业,他的这个第二个市场选择在北京,后来复盘我们意识到这是个非常错误的选择,因为北京市场与河南市场,以及后续公司拟扩张的市场差异太大,不论测试成功与否他的价值都不大。


同时,北京市场的特殊性导致需要的投入极大,北京市场的人力、租金以及运营的成本费用,远远超出郑州的门店经常成本,公司总部直接从郑州调了一批的员工过来支持北京,这又带来了很多的额外费用。但公司当时也是意气风发,直接猛干北京,一上来直接开出好几十家店,但大家知道,北京的市场太大了,几十家店在北京其实基本上没有任何声音,因此市场还得逐步教育和培养,但是这个过程就很让人崩溃了,基本上一家店赔出三家店的投入都是有的,但是一上来又扩得太猛,几十家店维持吧持续扔钱,关掉吧前期投入太大,折腾了两三年,后来交了上亿的学费,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从2到100:动作准备完毕,踩油门,边跑边调动作、姿态

 

最后,完成从0到1,以及完成从1到2之后,我们才可以谈从2到100的事情,而很多企业以及机构可能对这些没有想那么清楚,就盲目上头,直接扩张,这些都可能导致走弯路,除非,我想说的是除非,团队在市场、运营、供应链等方方面面确实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资源,那自然是另外一回事情,我记得名创优品基本上就是模型跑通后就开始踩油门的,那确实不一样,国内那些在小商品、服装等行业做成功过的选手和团队,在做一些竞争强度较低、品类复杂度不高的品类市场时,确实还是有蛮强的优势,不要去和他们拼,打过之后就知道啥叫猛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谭聊连锁。